心想事(思)成的美篇

心想事(思)成

<p class="ql-block"><b> 古码头能唤醒你的“乡愁”吗?</b></p> <p class="ql-block"> 刘思成 </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怀念年少时的一些事?怀念哪儿时玩过的地方,思念哪许久未见的亲人.....也许这就是“乡愁”吧。</p> <p class="ql-block">  常想起儿时的往事:在江水里游泳、潜水;光着脚赤着膊在江涂奔跑、溜泥梯;抓红钳蟹,和小朋友打泥战.....玩得不亦乐乎,星期天约上三俩同学徒步鳌江看电影,若能从大人处讨来零花钱坐一回“三匹”马轮,更是心旷神怡,快乐似神仙......。</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历史源远流长,美丽风光的“千年古驿”----钱仓。由于各个原因其发展困在瓶颈,周边乡镇发展迅猛,略显滞后,在肖玉杰为书记的村两委班子努力下,奋起直追,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古遗址、古迹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例如钱仓古码头的修护。如今车替舟行,埠头生意萧条,无人问津,潮洗泥淤,码道码头将欲堙没,虽然码头失去其使用价值,但为了保护古遗址,钱仓村两委启动修护工作。相信钱仓的古码头能唤起很多人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b> 修复故码头</b></p> <p class="ql-block">  乡亲们一听说要修护古码头,都自愿义务清理深埋污泥里的码道。</p> <p class="ql-block">  人工清理不到的地方只能雇佣水上挖机。</p> <p class="ql-block">  买来松木桩护条石。</p> <p class="ql-block">  人工修整码道尽头条石,这些条石都是村民缪新快老房拆下免费赠送的。</p> <p class="ql-block">  缺块石补块石,缺条石补条石。</p> <p class="ql-block">  泥水师傅们与潮水争时间,只争朝夕,与潮水赛跑,潮落干到潮涨。</p> <p class="ql-block">  中埠的码头终于完工。</p> <p class="ql-block">  上埠(平澜渡)的码头也相继完工。据说钱王钱俶去南雁还原就是在这里登陆,在宝胜寺留下“钱王一宿楼”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b>钱仓埠头、码道略记</b></p><p class="ql-block"> 鳌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江省独流入海的最小水系。其名称几经改变,在西晋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因海水涨潮时,江口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故称鳌江。</p><p class="ql-block"> 钱仓沿岸古有上、中、下三座埠头和东津、平澜二处渡口作为客货商旅和东、南通渡,建有四座码道作为人们上船、下舟及船舶货物装卸的埠头道路,现存二圮二。</p><p class="ql-block"> 上埠码道始建于北宋,为钱王南巡而筑,明、清时供南北通渡称平澜渡。清同治十一年(1872)平阳县衙拨款重修,命名曰“平澜义渡”,每年供渡船二只,明码标价,严立条规,立碑告示。民国五年(1916)北港雷渎温青志建待渡凉亭于平澜渡北岸,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欲塌倒。1994年钱仓乡贤征得温公长孙端重赞许,拆卸重建成二层楼亭,起名曰“望江亭”,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故其楼名“聚星楼”。</p><p class="ql-block"> 中埠码道原称北港埠,是外江和内河转运枢钮,外江船只通达南、北港、鳌江,直至东海,内河直达县城,过去没有陆路交通工具,只靠水路载客运货,故此埠设有搬运站、货栈,一旦货船到埠,就鸣钟集合搬运工人搬货。民国期间,金鹰、顶隆、隆益等四艘货轮装载明矾、土特产等运往上海、宁波,又从沪、宁运回货物都在此埠装卸。直至80年代初,外江、内河还有客轮开往平阳、鳌江,人来人往,比较繁华,并有多家饭店、客栈。金钱会起义首领赵起也就是在这座埠头作过搬运工人,开设“赵记饭铺”。</p><p class="ql-block"> 下埠码道原称灵溪埠,边旁有座五显殿,1944年遭日机炸毁,然后码道与庙基都塌落港中,今下埠江边涂中二堆叠石即是,落潮能见。东津渡码道遗址在铜钱岩前面,古时这里至埭头都是和大江联成一片的江浦,人们去县城必须过渡到埭头,清乾隆时平阳县令徐恕就是在此过渡来钱,触景生情赋《钱仓渡》。邑侯何子祥下车伊始,迁鹅颈埭于内,截浦为湖,开新河接通梅溪和塘河,筑南雁第一桥贯通驿道,竣工于乾隆三十七(1772),渡口废止,码道逐渐堙没。</p><p class="ql-block"> 时代发展,车替舟行,埠头萧条,无人问津,潮洗泥淤,码道将欲堙没,钱仓村委会为了拯救家乡千年文化遗产,概然兴资修缮上、中埠码道,附近村民踊跃义务投工,仅二阅月厥工告成,并立碑记述“埠史”,此实乃千秋功德矣。</p><p class="ql-block"> ----温从法(温泉)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