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前话中秋</p><p class="ql-block"> 文 刀</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有关中秋节的起源与风俗演变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同时也有很多种关于这一天的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巜周礼》一书载录。根据我国古代历法,每年的农历8月15曰恰好是在一年当中秋季的8月中旬,因而被称作“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便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关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于酒色,他不但整日不理朝政外,还动不动就随意杀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君。除此之外,他还整日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于是派手下人到昆仑山盗取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之药。妻子嫦娥知道后,唯恐后羿食后长生不老,那样百姓更会受苦受难,因而将长生不老之药偷来自己悄悄地服下,于是怀抱玉兔,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这便成为历史上传说的“嫦娥奔月”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汉民族中间,中秋节这一天历来就有多种民风习俗:1.赏月,人们在中秋这天晚上聚集到一块,喝酒聊天,歌舞赏月,文人们更是品酒讴歌,吟词赋诗;2.荡秋千,男女青年们在月下结伴出游、踏月、荡秋千;3.赏桂,在桂树之下吟诗、品酒、赏月;4.拜月,男女老幼在月光下供月、拜月,愿自己貌似嫦娥,面如浩月。</p><p class="ql-block"> 古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中秋节这天晚上聚集在月光下吟诗赋词、品酒赏月,因而当时就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并慢慢地流传于后世,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千古名句均系其时之佳作。</p><p class="ql-block"> 月饼,是我国汉民族千百年来人尽喜爱的一种节日传统特色食品。因月饼象征着团圆、吉祥、喜庆与和谐,更是中秋佳节人们餐桌上的必备美食。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我国江浙一带的民间就有一种记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饼或许就是我国月饼史上的始祖吧。</p><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境外引进了芝麻、胡桃等馅料,为当时月饼的进一步精典制作增添了辅料,因而在那个时期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月饼,人们美其名曰为“胡饼”。</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胶洁的月光下一块儿赏月并吃胡饼,明皇嫌弃“胡饼” 名字不好听,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好皇上欢心,因而献言改胡饼为“月饼”,从那时起,月饼‘的名字便家喻户晓,一代代地传了下来,直至今日。</p><p class="ql-block"> 月饼发展至今天,其样式更加新颖、品种更加繁多、味道更加醇香、风味也更加因地而异,其中尤有近代的京式、苏式、广式月饼最为突出,这几类饼质普遍受到我国南北各地人民大众之所爱。具体到我们乌兰察布地区,尤有丰镇市的月饼馅醇味香、皮薄鲜嫩而名冠四乡,此饼不外乎节间食用待客与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p><p class="ql-block"> 过去,由于社会的不发达以及生产力的制约,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普遍低下,而月饼作为一种节日美食,只能在中秋节期间短暂地再现于人们的餐桌上以及亲友们的馈赠间,多数人都常年无缘问津。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月饼早已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化消费品,常年呈现于商场的柜台上以及人们的餐桌旁,那种“节后不见饼”的现象早已成为过往,所有人一年四季均可随时品尝到月饼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农历8月11日,距中秋节还有3天的时间。在这月圆星朗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笔者恭祝诸君及家人们节日快乐,身康体健;心想事成,万事顺意;并愿您及家人亲友们度过一个欢乐喜庆的中秋佳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