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四)画中游

天和

<p class="ql-block">画中游景区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西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是乾隆亲自打造的。据说当年建清漪园,乾隆总觉得听鹂馆后面空着不合适,设计了多种图样均不满意。那天乾隆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二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兴致勃勃,吟诗道,“......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梦醒后乾隆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这就是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景区包括画中游主殿、澄辉阁、爱山楼、借秋楼、湖山真意等建筑。由于坡度较大,随山就势,楼阁高低起伏,登高望远,视野宽广,既可观景,又可得景,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的设计因地制宜,独具匠心</p><p class="ql-block">景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是澄辉阁。从澄辉阁往上,有多层石台阶,过一座石牌坊就可到达画中游主殿</p><p class="ql-block">澄辉阁</p> <p class="ql-block">澄辉阁后面的爬坡石台阶</p> <p class="ql-block">在澄辉阁与画中游主楼之间有一座石牌坊,坐北朝南,两柱一楼式,庑殿顶,高3.19米。额题:山川瑛友使人应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背面,是个天然画框,可以打个卡。额题:身所履历自欣得此奇观</p> 画中游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歇山顶,据传是当年乾隆帝在此赏景后小憩品茶的地方。 <p class="ql-block">画中游采用因山构室的园林手法,分为前庭和后院。前庭低后院高,两者之间用人工石砌墙分开,中间有石牌坊可以通过。</p> <p class="ql-block">后院以画中游主殿为中心,两翼的爬山廊象双臂环抱,围成一个封闭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后院内大量堆叠山石,围植松柏,构成山地小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后院前部的山石处,有不少人拍照,近有阁楼顶,远见昆明湖,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所谓前庭是指前部区域,是完全开敞的。以最南端的澄辉阁为中心,东西各有18间爬山廊,东接爱山楼,西接借秋楼。</p> <p class="ql-block">为了构造更大的空间,斜坡之上筑起了三层台地,澄辉阁在一层,爱秋楼和借秋楼在三层</p> <p class="ql-block">澄辉阁是画中游的主体建筑,两层八角亭式楼阁,二层为敞阁。</p> <p class="ql-block">由于立于陡峭的山坡上,澄辉阁下层靠山一面的柱子埋在山石中。</p> <p class="ql-block">阁内没有楼梯,上下楼通过外面的爬山游廊</p> 阁的上层空透开敞,八个亭柱构成了多个“画框” 凭栏远眺,向南可俯瞰昆明湖景<br> 向西可远眺玉泉、西山山色。 <p class="ql-block">听鹂馆是很有名的建筑</p> 向东看,二重檐亭子 <p class="ql-block">澄辉阁视野开阔,观景绝佳</p> <p class="ql-block">澄辉阁一层有一个仙人洞,但是上着锁。如果人少的话,一层也是很好的画框(网络照片)</p> 澄辉阁既可观景,又可得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br> 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着楼上的你 <p class="ql-block">澄辉阁檐下悬挂的“画中游”匾额,后院的主殿也挂着"画中游"匾额。按规矩,同一建筑群中匾额上的字是不能重复的。传说是民国时期修缮画中游景区时,由于疏忽,制作了两块“画中游”匾额,没有制作“澄辉阁”匾,于是将错就错并延续至今。于是游客被搞得一头雾水,很多人误以为澄辉阁就是画中游主楼。</p> <p class="ql-block">爱山楼与借秋楼,东西对称,通过爬山游廊向上连接画中游主殿,向下连接澄辉阁</p> <p class="ql-block">爱山楼</p> <p class="ql-block">借秋楼</p> <p class="ql-block">借秋楼与爱山楼,从前庭正面看是两层的小楼,但从后院的高处望去,却变成一层的敞轩</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的爬山游廊很有特色。以澄辉阁与借秋楼之间的爬山廊为例,因为楼阁高低落差,爬山游廊的出入口很多,游廊走势显得曲折迂回。</p> 爬山游廊看起来层层叠叠 <p class="ql-block">澄辉阁建在一层台地,借秋楼建在三层台地,爬山游廊需要连接澄辉阁的一楼和二楼,也需要连接借秋楼的一楼和二楼,还要连接第二层平台,必须有多个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连接第三层平台的借秋楼的二楼</p> 连接第二层平台 第一层平台 <p class="ql-block">澄辉阁因为地面局促,无法内设楼梯,上下楼需经过外面的爬山廊,专门在游廊中部设二重檐亭子,这是亭子顶部</p> <p class="ql-block">东边的亭子,有人叫爱山亭</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亭子,有人叫借秋亭</p> <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突然看见一个山洞,不要奇怪 ,这是让你登上澄辉阁二楼之路</p> <p class="ql-block">爬山廊是曲折的,此处的的亭子,也是作为游廊转折之用。</p> 游廊的雕梁画栋,本身就是一景。循廊观景又是一景。 <p class="ql-block">地面采用山石直接铺成台阶,游廊中部有山洞上下穿越,象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太湖石假山,凭添了一些园林野趣</p> 画中游主楼后面是一小院,目前不开放,向东开有一垂花门,据说是颐和园最美的垂花门 湖山真意,位于万寿山西麓。走出"画中游"的后院垂花门不远就到了湖山真意轩。 湖山真意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清音山馆"。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重建。 "湖山真意"点明了这里是欣赏颐和园湖光山色的好地方。它建在画中游之上,视野更加开阔,昆明湖与远处的玉泉山美景尽收眼底。 <p class="ql-block">玉泉山上玉峰塔。</p><p class="ql-block">说实在话,现在公园的树木太高太茂盛,一些非常著名的景点都消失在树荫里了。</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介绍上写着,看看是否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 O 年大部分建筑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正殿三间,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