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从第一墩开始?

月亮外婆

<p class="ql-block">请看这张图,这块巨石上有一行字:“第一墩 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这文字有毛病吗?</p> <p class="ql-block">这块巨石立在讨赖河墩前,讨赖河墩距嘉峪关7.5公里,是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讨赖是匈奴语的译音,意为“有树的地方”;讨赖河从祁连山奔泻而下,流至此处,依着山势拐了一个U形大弯,形成了深深的沟壑,两岸峭壁如削,高达百米,地势十分险要。公元1539年,肃州兵备李涵在此修筑据点,一旦敌军从祁连山来犯,据守讨赖河墩的将士会首先发现,便会燃起烽火,向嘉峪关示警。由于讨赖河墩处于明长城的最西端,因此号称“天下第一墩</p> <p class="ql-block">远处祁连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经500年的风沙侵蚀,如今的墩体仅有七米残高,长宽均为6米,巨石即立在墩体前,游人都喜欢在巨石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没看出文字有什么毛病?那我们再看看这几幅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阳关烽燧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南70千米的古董滩上。阳关我们都熟悉,汉时的著名边关,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那首《阳关三叠》是我们幼年即会背诵的唐诗,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它是友谊之关,承载着友谊和亲情,充溢着温暖。</p> <p class="ql-block">再看这几张图,这是汉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城垣为黄胶土所筑,残高9.7米,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笔下的玉门关,是苦寒和温暖的分界,同样深入人心,传播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附近的汉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地图,嘉峪关至阳关的距离是449.3公里。</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至玉门关的距离是483.6公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出问题了吧。在讨赖河墩以西几百公里处,还有长城边关的存在,能说讨赖河墩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吗?</p> <p class="ql-block">中国修建长城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其中产生过三个高峰,就是秦、汉、明。汉朝修筑的长城最长,汉长城的西端一直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玉门关、阳关都是汉长城上的著名边关。明朝在长达276年的时间内从未停止过修筑长城,将长城修筑技术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明朝修建的嘉峪关就远比阳关、玉门关要宏伟坚固,但明朝由于国力不济,采取的是被动防御的军事战略,退缩到嘉峪关一线设防,相比汉唐时的疆域,已是缩地千里。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嘉峪关是明长城的最西端,但不是中国长城的最西端。这一个“明”字,是千万不能省略的,否则,就犯了一个大错,将万里长城的西端缩短了数百公里。</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城楼著名的定城砖。</p> <p class="ql-block">长城是伟大的建筑奇迹,被视作中国的象征,但是,关于这张文化名片,中国民众的认知还是很不够的,其中不乏错误和误会,最为典型的就是“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以前的中、小学课本包括《辞海》都是这样表述的。然而,这却是个流传久远的误会。山海关实际上并不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上世纪90年代,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位于辽宁虎山,须向东延长1000多公里。此结果已被学界广泛接受,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公里。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早已被新的研究成果所修正了。如果说“东起山海关”是因为历史的局限造成的,难以苛求,那么,将嘉峪关视作长城的西端终点,而习惯性地舍弃了万里长城前的限定词“明”字,那就是不严谨了,它将中国长城和明长城混为一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的组成部分——悬臂长城。</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个迷人的地方,有“天下第一”的美誉。作为长城线上最著名的边关,有责任传播正确的长城知识,讨赖河墩前巨石上的文字需要修正,应在“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前加一个“明”字,这只是举手之劳,却有助于游客消除长久的误会,感受到长城精彩,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留下更加难忘的游览体验。</p> <p class="ql-block">本文参考了《淡淡的墨香》一书中的游记《感受嘉峪关》,谨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