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像素的震撼,单反全景接片拍摄建议

夕霞小筑

平老虎<br>科技盐究员 现在就来谈谈,这些利用单反,拍摄几张到几十张,然后拼接的技术要点。<br><br>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享全景接片拍摄的准备、具体操作和后期合成要点,其中有接片分展示,可能在手机上横屏观看更有利: 一、全景接片(以下简称“接片”)的场合及优势<br>全景接片拍摄的优势是:在没有角度更广的镜头时候拍摄到超过现有视角的宽广画面,获得更高的像素的、变形尽量小的照片。<br><br>有的场景,天空或者地面过于空阔,这个时候,宽高比17:6甚至更狭长的构图,看起来更加舒心。 我们可以通过超广角一次性拍摄,但是超广角的边缘变形,可能会出现不好的感觉。用这一张照片来举例,这是11mm拍摄,边缘的人物被拉宽好多: 另外,虽然你原图使用的是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裁剪出一个长条以后,像素会低到10年前300万像素低端手机或者低端摄像头的水平。<br><br>举例,上图原图像素是8688✖️5792的5000万像素的Canon 5DSr拍摄,裁剪之后,只剩了8613✖️1601约等于1379万像素,回到了2008年的50d截幅机水平。 接片拍摄的照片,同样是5DSR的狭长的构图,像素可能高到5.88亿像素、像素41868✖️14039 看细节: 出图以后是这样: 还有一种特殊的接片拍摄,是因为自己相机挂着长焦镜头,懒得更换广角镜头,直接拍摄以后,再接片: 接片以后: 如果是接片拍摄,可以消除变形,获得很高的像素。<br><br>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看着爽。<br><br>对于商业拍摄来说,可以卖更多的钱。<br><br><br><br>我和爱普生艺术微喷合作的一次讲座展示的接片大图: 二、接片拍摄的四种常见方式:<br>接片拍摄,除了相机和镜头之外,如果有全景云台的三脚架或者电子云台,可能会有更好效果。现在大疆的无人机都内置了接片拍摄功能。 当然还有矩阵专用的接片用云台,结构和操作略显复杂本文暂不涉及。<br><br><br><br>接片拍摄有常见的几种方式,其中电子云台和航拍,都是设定好以后,设备自动完成拍摄: 1.1 接片拍摄方式:<br><br>a、圆柱旋转:<br><br>一般的接片拍摄,都是拍摄者原地不动,手持以腰为轴或者使用三脚架的全景云台,转动拍摄。<br><br> 使用全景云台三脚架拍摄: 那么有些朋友会问,我的三脚架云台没有全景功能是否必须换?<br><br>首先说,如果是这种没有下端云台旋转钮的云台,拍摄接片就太困难了! 如果是普通的没有全景功能的云台,则在三脚架本体不能保证水平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拍偏,比如: 1.2 纵向旋转接片:<br><br>就是这个啦。马上到然乌湖的帕隆藏布江雪景,我是这么拍的: 合成以后是这样的: 这个思路在拍摄竖直狭长的题材有用。<br><br><br><br>1.3 散点式拍摄:<br><br>如果你距离主体的距离,是全体景色的几分之一,而且是30米(约数)时候,直接用圆柱方式拍,会有很大的鼓肚子变形: 再比如这个场景,拍摄有点难度,场景大约五米宽的走廊,正常拍汇聚线比较严重: 作为国家地理影展的外展《印象·青岛》邀请的青岛十名摄影师其中之一,我为举办方做了四场讲座,所以有时间和条件,认真使用三脚架散点式拍了下面一张图: 1.4 利用专用设备拍摄矩阵接片:<br><br>机械矩阵接片云台、电子接片云台和无人机都可以拍摄。<br><br>拍完的照片是这样的: <br>电子云台自动拍摄,可以参看下面的视频,在7分40秒可以看到我使用电子云台拍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接片的过程。由于知乎不支持1G以上视频,原视频被压缩,效果一般,凑合看: 而旋转拍摄,也有手动操控,人工按快门;人转动相机或手机,相机或手机自动连续拍摄两种手法。<br><br><br><br>其中有些相机,有全景模式,连续自动拍摄全景接片,可能是一个坑,看似照片很长很大,其实像素可能仅仅相当于两张照片接片然后剪裁的宽度,而且是jpg格式。这个大家可以仔细看自己相机的说明书来了解。<br><br><br><br>移轴镜头也可以通过镜头调整来接片,鉴于能有移轴镜头、中画幅皮腔的朋友比我更懂摄影,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 2、针对主体对焦、曝光,并改为手动锁定:<br>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针对拍摄画面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使用光圈优先测光后,改成M档手动曝光和M档手动对焦,是必须的。不遵守这个原则失败的照片在后面展示。<br><br>一般拍摄风景,都是使用f/8-11左右光圈,而f/16在某些镜头会获得星芒,但是在天气晴好无污染的地方,会突出相机感光元件的脏点。<br><br>所以我们会用最佳的感光度,一般相机是ISO100,而尼康D850是ISO64。光圈优先f/8-11,半按快门测定出来快门速度,然后在M档手动曝光设定好刚才的光圈和快门速度。<br><br>如果傍晚清晨等暗光下,快门速度不能太慢,建议更换为ISO400,f/5.6这样的参数来拍摄。<br><br>如果现场光比很大,则可以设定为使用-2、0、+2三张包围曝光。 并使用实时取景放大,确认手动对焦是在主体上。 索尼的α7系列手动对焦一般在c3上快捷调出,图我拍了,暂时找不到。<br><br><br><br>三、接片拍摄过程和要点:<br><br>先放图: “拳头”很土鳖,但是很实用。<br>如果你拍过接片,尤其是在野外、夜间拍摄过多组接片,你会发现照片无比地难以分辨。 每次拍摄前,伸一个拳头或者巴掌在照片里: 每张照片都要和前一张重叠!!!<br>照片之所以可以在后期处理时候拼接起来,就和4*100米跑赛一样,有一定的重叠长度。否则没法接片啊:<br><br>拍摄的两张原图: 第二张照片的开始,应该是第一张照片靠右边25%左右的地方。 <br>合成之后的接片,这种简单接片,多加练习,手持拍摄也行,注意上下多留空间就好: 一些细节:<br><br>如果是日落,你从北向南拍摄,则旋转方向建议从右边向左。<br><br>使用三脚架的话,最好用快门线拍摄,如果没有带,触摸屏也凑合。但是就别玩手机遥控了,你忙不过来。<br><br>如果是全景云台,快门速度比较慢时候,一定要锁定锁紧旋钮。<br><br> 四、接片后期处理及分享<br> Lightroom是我推荐给无论是爱好者还是摄影师的工具,因为其实我们现在多数人照片是太乱,需要时候又找不到,Lightroom具备Adobe CameraRaw不具备的管理功能。<br><br>首先,我给接片的照片,都赋予【拍摄手法】-【接片】的关键字,这样以后我可以在几秒钟内,在数万张照片里找到所有的接片照片:<br><br> 用shift选中本组接片照片以后,点击右键: 插入小贴士:<br><br>正版的新版Lightroom已经具备了将RAW格式的原片合成为RAW格式的DNG格式的照片,后期空间大大提高!<br><br>一定会有人质疑,我用Photoshop逐张调整好照片另存为jpg,然后再合成不行吗?<br><br>那么可以看看这个夕阳的场景,夕阳在念青唐拉山右边,亮度不均匀,你单张修图如何处理?<br><br>如果Lightroom合成,我可以针对合成后的图片,利用Lightroom从右边向左边拉一个降低曝光的渐变啊! 继续说冰川那一组接片。左键点击【照片合并】下面的【全景图】 有些照片,拍摄时候手持或者三脚架调整不到位,会有上下错位。上面这是我在海拔5300米的40冰川拍摄的接片,可以看到照片上下错位比较严重,这是在高海拔拍摄出现的问题。<br><br>但是如果不是建筑等严谨的画面,可以将【边界变形】向右,上图中的白色就被自动填充了: 设定好之后,点击右下角的【合并】,Lightroom的左上角就出现了一个进度条: 如果你的拍摄没有问题,相机的像素不太高,张数不是太多。照片会在几分钟内完成合并。然后就得到了一张数字负片,dng格式的。<br><br>在Lightroom里,可以进行调色处理,然后就可以导出了: 十张照片竖拍,合成之后3.25亿像素。<br><br>红色箭头指示的大冰山附近,是朋友李强: 关于adobe的各种接片合成、出片工具: 如果拍摄的场景比较复杂,建议可以进阶研究PTGui Pro软件,这个软件在照片拍摄时候衔接有问题时候,可以通过创建控制点来人为努力拼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接片阅读软件,可以采用Panorado<br><br>接片常见错误<br>使用光圈优先拍摄,因为不同区域亮度差异极大,如果使用点测光,会加剧这种问题: 云雾过大的场合拍摄接片: 缺乏控制点,需要使用PTGui Pro进行手工创建控制点或者Photoshop中合成: 距离过近使用圆柱旋转接片: 接片过程中使用了偏振镜,天空会偏色: 接片不适合的场景:<br>•没有人造景观的野外,天上云动非常快<br><br>•接片的重叠部分上下,都是无云天空,或者洁净水面和海面的<br><br>•有动物或者车辆显著移动的场合<br><br><br><br>最后是适合用手机观看的接片,都是利用Lightroom,照片旋转之后,利用导出预设自动导出的。需要横过来:<br><br>西藏: 青岛: 超广角接片,角度接近1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