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论艺术之纯

刘工视野

<p class="ql-block">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水本无愁,因风起皱。在历代中国文人圈子里,无病呻吟的太多,不论是字里行间,还是水墨丹青,歌功颂德的太多,这种文化氛围是自觉的,也是被逼无奈的。相反的则是各地的民间戏曲,淳朴的反映了老百姓的爱憎分明。诸如,老百姓喜欢关羽,就把关羽当成关公来崇拜;老百姓喜欢包拯,硬把一个官员形象拔高再拔高,成为家喻户晓的包青天。这种自发的艺术形式,证明社会底层人民对纯义和纯廉的崇拜,逼得官方不得不顺从民意,历朝历代都为关公和包公建祠,而且还有效的利用了底层民众的认知,以宣扬纯义和纯廉的各种政治手段解决统治与被统治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纯是艺术形式的重要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歌功颂德也是纯,没有纯粹的马屁技术支撑,艺术职人也不可能成为所谓主流的劳心者,只是纯的让人感觉俗媚之气流光溢彩。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易改变落后习性,这种落后的习性往往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如,艺术职人一旦成名成家,欲望膨胀是身不由己的,纯粹的艺术精神分裂成物欲、名欲、权欲等各种欲望,纯粹就成了口头表达。特别是成名后的艺术职人一旦被吸纳到官场,官欲就会变成奴性,纯粹的艺术精神就会土崩瓦解,艺术职人就会变成生物性的人,而非精神性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所谓大师辈出的时代,纯粹精神性的人越来越少,混杂生物性的人越来越多。正所谓当代艺术,原创的太少,偷来的太多,沉寂思考的人太少,热衷吹嘘的人太多,表现自我的抒怀却成为一种另类。艺术之所以叫艺术,本质上就是表现自我,偷来的“原创”是技术,与艺术真谛无关。现实是,什么艺术真谛也抵挡不住真金白银,金钱的诱惑动摇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千年市场。由此,纯粹的艺术精神被纯粹的艺术形式打动,潜窃阳剽、拾人涕唾、东抄西袭成为所谓的艺术原创。虽然艺术从起源开始,发展中的原创是个伪命题,但原始艺术在巫术、宗教、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的作用中尚存精神力量。显而易见,艺术的这种精神力量强化了巫术和宗教,美化了政治和军事,增强了文化和经济,体现出艺术价值所在,但艺术的纯粹性始终保持着人的精神意识。所谓艺术之纯,就是艺术家纯粹情感或感觉的至高无上地位。</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好喜不好寂,热闹的就是快乐的,寂寞的都是凄凉的。正因如此,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遗存都是悲剧,媚粉如同开胃的杂烩。我崇尚枯寂,因为美的野性是枯寂的,所以枯寂之美孕育着生命。纯粹的不掺杂质的艺术品一般来说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更高。何谓纯?谎言去尽之谓纯。艺术可以附属于政治和商业,但纯粹的艺术能把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剔除干净,才具备了纯的品质。所以说,谎言去得越干净,艺术越纯。</p><p class="ql-block"> 从人类的艺术起源开始,在没有功利的原始社会里,艺术是原始的纯粹。在人类的历史进程里,艺术是不断提炼的精神财富。人的精神力量来源于静极思动,在静影沉璧的状态下审视美的野性,失去野性的魅力,等于失去冲动。艺术是冲动的行为,人的精神失去冲动,如同养尊处优的宠物。因此,依附权势成为这个时代艺术职人的艺术精神之精神,吹嘘艺术的纯粹性只是空洞的宣教。</p><p class="ql-block"> 可惊的是,如今的艺术无价,全靠互捧互杀。关键词是,时下流行的经济搭台唱戏的各色艺术大展比追悼会多,呈现出现代巫术,如同祭祀般的盛世繁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