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九月,曾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及学校工作过、已经退休的十多位老友,相约一起到大唤起聚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9日下午在围场集合后,一起驱车去大唤起分场场部所在地。我离开这里已经四十年余,八十年代初期曾在这里工作过两年,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四十多年了,这里的环境还是那么熟悉,山依然,路犹在,场部还是场部,苗圃还是苗圃,尤其是场部门口那棵老柳树,依然福态可掬,仿佛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回来看我!但是这里变化也不小,当初我们住过的平房踪迹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楼房,各方面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对此,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重回故地,免不了拍照一番,想想我已带来了相机,正要派上用场,无奈沉重的相机带上了,相机卡却并未装上。好在现在手机人手一机,已是全民摄影时代。大家一齐动手,把这美好的时刻,定格成了永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顺沟而上到达80号。这里是近些年新建的一处鹿场,晚上我们预定在这里用餐。这里清幽恬静,风景如画,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人山人海的喧嚣,举目所及满目清翠,仿佛是一个世外桃园般的存在。到达后离用餐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一边畅叙友情,一边观光拍照,欢声笑语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当晚的晚宴热烈而温馨,大家从记忆中搜寻往昔的痕迹,岁月苍老了我们的面容,却无法抹去我们的真挚感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推杯换盏,互道珍重。美好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不知不觉,时间已是不早了,为了争取时间,于是我们趁着夜色,驱车上坝。</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宿在坝上的蒙古大营。这里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所在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我曾在这里短暂的工作过,而我们同行的多数老友却在这里奉献了一生,论起来我们应属第二代,虽比不上第一代的艰苦和贡献,却也是为塞罕坝的造林事业奋斗过的一分子,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与荣光。早餐后,我们驱车到滦河源头、三道河口,沿途时不时地停车拍照,进树林采蘑菇。天上蓝天白云,地上林海起伏,虽无深秋的五彩斑斓,但也已是秋色渐显,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大美山水画卷。徜徉其中,顿感沁入心脾的轻松惬意。</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就要返程了,也在大唤起工作过的蒙古大营老板宋总,用纯正的牛羊肉和自产的蔬菜,亲自为我们钱行,使我们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这次相聚,我们收获很多,不仅叙了旧情,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也添了新缘,结识了几位新朋友。我们重游了故地、欣赏了美景、增进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丰富了退休生活,这些收获,是无法量化也无法言传的。这次相聚,紧凑而有序,这要得益于几位老友的精心安排,食宿、车辆、路线、景点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车的出车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辛苦。在此,我要特别对你们表达由衷的感谢!一段缘,一世情,一场相伴,一生铭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次的相聚,恰逢9月9日,它预示着友谊长长久久。人间情长在,快乐永不老。希望我们珍惜生活,保重身体,用最美的心情,迎接每天的朝阳,来年我们再相聚!再见,塞罕坝!再见,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