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3号上午的课是由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张慧老师带来《培智学校“双业一体”课程的实践建构》首先张校长介绍了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在原南京市信府河小学“弱智儿童教育培智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4年,张慧作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优秀特教毕业生,被引进到秦淮特校。她用了16年时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带领学校开启了“守正创新、文化引领”的强校之路。“人性化、专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品位化”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办学实践;“明心、明理、明达”为内核的学校明智文化系统的构建则承载了她对新时期特殊教育育人品质的执着。她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学生十二年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最大限度融入社会”,是她秉持的教育初心;“把学校办成师生喜爱的最美的地方,并全面助力他们成长”,是她孜孜以求的办学目标。29年特教拓荒路上披荆斩棘16年学校掌舵人岗位上殚精竭虑她,以一言一行感动人心、凝聚力量她,用深思实干追求卓越、创造奇迹她一心向着明亮那方追梦而行只为了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精彩绽放,在这所完成学业,就业一体教学。</p> <p class="ql-block">学校介绍</p> <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 <p class="ql-block">介绍学生的层次</p> <p class="ql-block">出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学校文化</p> <p class="ql-block">办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校园环境</p> <p class="ql-block">秦淮文化</p> <p class="ql-block">职业教育办学介绍</p> <p class="ql-block">职业学生就业教育</p> <p class="ql-block">和张慧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23日下午课是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王雁老师授课,王雁教授从一:迈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三:学校与教师发展三个方面展开了激烈交流。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权益,让其拥有平等公平的机会,充分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作为残疾人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通道,能够让残疾人获得更强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强化教育赋能,促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以更高程度的普及教育惠及全体残疾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有用人才。构建无障碍环境助推残疾学生发展。无障碍环境是为残疾学生创设最少限制的一种安置方式,强调在非隔离的环境中与他人共享公共环境、交流环境和教育环境。残疾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对教育教学环境也有相应的独特需求。具体来说,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观念无障碍、信息无障碍、物理设施无障碍三部分。其中,观念无障碍是指融合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我国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教育形式更加多元,特殊教育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信息无障碍是指在大数据背景下,创设虚拟学习环境,包括网络学习环境浏览机制无障碍、多媒体信息处理机制无障碍、输入输出机制无障碍、整体结构设计无障碍等,以实现“无边界课堂”,为残疾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无障碍既需要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如手语和盲文的推广,也需要专门提供信息的机构,如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教育资源中心。物理设施无障碍是指为残疾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便利设施,以满足其日常的学业和活动。如设立资源教室,为各种学习和行为存在困难的学生或者普通学生提供特殊需求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持续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促进特殊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助推残疾学生发展。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助推残疾学生发展。实现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培养崇高的专业精神,形成教育信念,肩负起促进特殊教育行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特殊教育工作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职业紧张度高、职业压力大、教学成就感偏弱,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信念审视专业角色,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为先,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形成以残疾学生发展及个体学习差异知识为基础,以康复、学科为代表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教师要具备高度综合化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特殊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特殊教育评估、基本康复训练知识,以及问题行为预防与干预的策略、方法等,以实施个性化教学,为残疾学生提供有意义且兼具挑战性的学习体验。三是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教师要同时具备基于研究的实践能力、学习环境的创设能力、教育诊断评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能力,主动实现个体专业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制度设计深刻回应了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先是于2021年新增了融合教育专业,又于2023年新增了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和无障碍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大力建设为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