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花果之乡阿图什</h3> 清晨,天空是灰蒙蒙的,估计是沙尘的原因。<br> 楼下吃过早饭,打点行囊,告别了三毛与阿黄,踏上了向东的行程。<br><br> 今天的目的地是巴楚县,路程有230个里左右。由于路程不长,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国道先去巴楚红海。<br> 巴焚红海景区网上的门票是半价,所以就偿试的心理去游玩一下。据说这里的风景到了秋天才更美,胡杨叶子黄了,芦苇荡成为了一片红色,才是这片景区最美的时候。但即然是旅行,其实是要随遇而安的,不能把许多设定的美好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否则会造成较大的心理误差,影响到对旅行过程的享受。<br> 车出阿图什走上国道,左边是光香秃的焰山式的丹霞地貌,右边是远离了绿色的戈壁。在这片了无人迹的土地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如三套马车般径直地沿伸向运方。<br><br> 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大小车辆来来往往飞施着。而国道上的车部是曲指可数,开了很长一段路,才会在那海市医楼般的天边迎面过来一辆车或追赶上一辆车。不过一路上隔七八十公里就有警察叔叔给你发一张限速的路条,并提心驾驶人员一定要安全驾驶,这种工作方式,对于内地的警察叔叔是几乎见不到的,不一样的新疆呀!真是让人的感觉美在心里。<br><br> 在这样的路上开车才是诗与远方,一条路笔直笔直地通向远方,半天看不见一个人一辆车,偶尔看见一辆车开着车窗,似乎是停在路边休息,但却见不到人,真是不容忽视的乏味、枯操和一些被人类抛弃的感觉。不过能随时停车休息和拍照这也是国道旅行的最大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时间充裕就一定走国道旅行的原因。<br><br> 当然铁路也是一刻也没有闲着,一会是绿车皮的客车,一会是长长的油罐车。绿车皮的客车在内地基本已经没有了,但在这里还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阿黄三毛他们从阿图什到阿克苏的就是坐的这趟火车,400多公里的路程车票只有60多元。 看来来新疆旅行,坐火车也是一个木错的选择。但是据他们讲,车上的人非常多,车厢拥挤不堪,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坐过的绿布皮车... 那是仿佛很久之前的事了,真是一种考验人的磨难。<br><br> 我们的导航是设置为巴楚红海景区。<br> 导航在距离景区大概还有30公里的时候导下了国道,开始了一次奇妙的旅程。<br><br> 这条脱离了国道的路,刚一进入之时两旁全是白花花的戈壁盐碱地,除了道路内齐刷刷的电线杆外再也见不到人类与生命的亦象,仿佛循着它把我们带向茫茫的戈壁深处。<br><br> 望着道路笔直的尽头,飘缥缈之处似乎有车辆向着我们驶来,等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粗大胡杨树。但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走过了白白的盐成地,在我们眼前展开的是茂密的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林。路边蓝色的告示板也提醒我们这里属于生态林保护区。<br><br> 越往前走树林越发的茂胜盛,路两旁的树冠形成的了交叉的树洞,把路严实地盖了起来,就像是一个隧道一般。<br><br> 走着走着路好像到了尽头,一排路障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导航提示我们是左转,但挡住的道路却看不到一个人。走下车去,才发现是一个安全检查站,民警们寻问了我们的去处,又检查了后备箱,并用半生半熟的汉语,连比带划地告诉我们,前面的路很窄,一定要小心驾驶。<br><br> 前方的路的确很窄,只能容下一辆车的宽度,还好前方后方基本上没有什么车来往。<br> 渐渐地路上的可以看见有三轮车托车往来了。有人把魔托车停在了路旁走进了茂密的胡杨林中,不知道是去寻找什么..我们带着疑问,继续向前走着,事后我才从网上了解到,他是进胡杨林里采蘑菇去了。<br><br> 两旁的胡杨林不再那么稠密了,树丛之间出现了一块块平整的田地。田地上的作物好像是棉花,开着白色的花,由子总是匆忙地赶路,没有留下照片。<br><br> 走过这一片片的田野,我们的车子居然进入了一个静静的小村子。<br> 这应该是一个维吾尔人居住的小村子。<br> 而小村子包括这些胡杨林就是喀什葛尔河的杰作。<br><br> 在距离村口不远的路上,一群维族的小朋友正拥挤地坐左一辆行驶的小三轮车上,一个奋力奔跑的男孩拉着车箱后板,用力的跳了几次才翻进了车箱。当他们看到我们后一律地爬在了车箱里面,原未是羞涩地害怕我们给他们拍照。这让我想起了在去喀纳斯路上遇到的哈萨克族小孩子,完全是种不陌生的样子,看在我们的车停在路边,就从山上的蒙古包跑了下来,跟我们要饮料喝,那种胆大让人不可想像。这也许就是游牧的哈萨克同定居在河边的维尔人的区别。<br><br>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村庄叫曲许尔盖村。村里的路两旁有很多的农家乐,但好象都没有营业。有一家正在打馕,我们过去一问只要2元钱,毫不犹豫地买了2个。这两个馕是我们本次游行中价格最偏宜的馕了,正好是饭点,就拿镶一并解决了。路边还有买西瓜与哈密瓜的,那哈密瓜看似像哈密瓜,但它是当地一种特有的品种叫 巴楚留香瓜,只是肉是绿色的,同哈密瓜一样好吃。再一问价格,西瓜1元一公斤、绿色哈密瓜2元一斤,简直惊悼了你的下巴。在哈密,哈密瓜是6元一公斤,毫不犹像地一样买了两个,总共才花了21元。</p><p class="ql-block"><br></p> 遇到这些,才感觉到是到了真正的新疆。2017年亲新疆就是这种感觉,但是现在的新疆确实在旅游的商业化方面向前大大地进了。像马未都所说的一脚一毛的杏,也许永远成的了历史,但这些纯朴的东西总是还能在远离旅游区地方给予你旅行的感觉。<br><br> 这个小村庄不大,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尤其是村口旁红色的三角屋和一排漂亮的大风车,把小村装扮的充满了童话的气息。<br> 我希望喀什噶尔河永远流淌下去,美丽的小村子和纯朴的人们也许远生活古这片土地上。<br> 喀什噶尔河一系古伊朗语,意为玉石或玉山河因城而得名。<br><br> 过了小村没有多远就来到了红海景区。<br> 红海景区可以自驾进入,目前的时间景色般,所以也没有乘景区区间车进入更深入处。但在自驾路途上可以看到有水的喀什葛尔河,河边茂密的胡杨林,如果不是修了这条景区的道路,开车进入还有些困难。在河滩上静静吃草的是黑头的喀尔噶尔羊,,牧童就在河岸边的胡杨林中听着音乐,远远看着他们的羊群,一派田园的风景却实让人陶醉于其中。<br><br> 在景区内有各种手工艺的制作坊,铁器的、羊毛毯、还有乐器的。我们了解到了一把都答尔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一把琴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中午的天气依然很热,但是一走到那充满绿荫的瓜棚下,太阳立刻就没有了热度。凉爽的瓜棚下摆放很多的乐器,或挂在墙上或者摆放铺着地毯的地台上。挂在墙上的有都答尔和热瓦普等弹奏乐器,而在地台上的像扬琴一般的乐器却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也不知道怎么弹。一位白发长者此刻正微笑地看着我们,我们问他,这是什么乐器?他说,是卡龙琴。茅老师问,可以弹弹吗?他微笑地说,可以的。音乐老师高兴地即兴来了一曲“沧海一声笑”,也不知道是怎么找到调门。但是说再来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却怎么也弹不出来了。我们就问老者,您是否能给我们表演一下。他欣然答应,一曲带着浓郁新疆味道的“花儿为什么这样”在他两手所用的弹拨工具的揉、拨之间,缓缓地发出了扣人心弦的旋律,就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也让我们再一次领略维吾尔族这个能歌善舞民族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br><br> 一曲完毕, 老者告诉我们他是这里的员工,早上十点来这里劳动,晚八点结束劳动。<br><br> 晚上住在巴楚县汽车站旁的旅馆。巴楚县汉朝时曾是丝路上一个很大的驿站,为西域尉头国属地,三国北魏时属龟兹。<br>巴楚县的烧烤等维族美食同阿图什一样也不是很多,据说黑头羊很美味,但全城好像也只有一家维族开的刀郎烤肉较为有名(听旅馆老板说的),慕名而去后感觉一般。只是同阿图什一样汉族化的大盘鸡餐厅很多...。<div> 不过50元的肉确实量挺多,多亏没要一百的,要不一个人的确吃不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楚县一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