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花在阳光中静立

刘少鸿

<p class="ql-block">这几年,文史隧笔类的文章写得多了点,纯文学类文章写得相对少了。对网上的一些动态关注也少了。昨晚手机上查一个词,无意间又带出了《面对一朵花》,且发现,近些年来,这篇小文章似乎不断出现于各地的中考试卷和测试卷中。该文写作时间不是2001年就是2002年,具体记不准,也懒得查了。从2006年的时候首先发现被作为语文测试题,到最近的2023年5月发布,近20年了。考题范围从小学五年级测试题到中考,到高中第二册,这么大的跨度,真是令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方英文兄曾作赏析文章《欣赏友人作品》,连同《面对一朵花》一起发于《当代青年》。</p> <p class="ql-block">2008年,我于博客上存过一段记录,记载了试卷内容和英文兄之幽默答卷。博客如今已然不好用,濒于淘汰了。费好大劲,才找出当年的这篇博文。现转存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朵花”又考学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文章中,流传最广的,恐怕要数《面对一朵花》。该文原发于《燕赵都市报》,之后曾先后被《青年博览》、《读者》、《视野》、《时文选粹》、《语文报》等多家有较大影响的刊物选载。语文天地、语文教学资源网等教学网站亦将其作为精品散文加以推荐。网上与之相关的条目十分广泛。该文曾被《中国少年智力开发报》编入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题。 方英文先生曾戏作答卷一份,同原文一并刊发于2006年四月出版的《当代青年》杂志。刚才网上闲逛,发现继四川等地中学测试卷用作考题之后,2007年湖北省蕲春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又将其作为考题——</p><p class="ql-block"> <b>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b></p><p class="ql-block"> <b>面对一朵花</b></p><p class="ql-block"> 刘少鸿</p><p class="ql-block">在初冬的旷野里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但是它的温柔与含蓄,它的纯朴与恬静,它的从容与自然,却使它充满了一种圣洁的荣华.他静静地望着它,内心涌现出一种真诚的赞叹.这一时刻,刚刚从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的都市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他,似乎从它的每一绺叶子,每一片花瓣上都能感受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那是一种十分纯净而崇高的境界.他静静地注视着它,内心蕴含着一种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他无法把它表达出来,也不想用任何概念的意象来冲淡这种神秘与感动.</p><p class="ql-block">这时,他的朋友从后面赶上来了.顺着他的视线,朋友也看到了那朵小花.那花儿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之处.引发朋友强烈兴趣和疑问的,是他那异常专注的神情.而在对朋友的关注,他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p><p class="ql-block">果然,朋友一伸手,将那花连根拔起.朋友将它凑近眼前,细看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过会搞清楚的.朋友将那花装进了“.他有个熟人是研究生物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他一定得说一些什么,他一定得把他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了,理顺排列了,再展示于人,不然他会坐立不安的.</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朋友兴冲冲地跑来找他,要告诉他那朵花的有关问题.一进门,朋友却呆住了.朋友发现他正在面对着一幅刚刚完成的国画沉思默想.画上画的,正是那朵恬静柔美的小花.画面非常简洁优美,淡淡的花瓣间,似正洋溢着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他们交往了几十年,他从未见他作过画,也从未听说过他会作画.</p><p class="ql-block">"我对它的生物属性并不了解,但它那鲜活的姿容却那么真实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它已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它也会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他平静地面对着愕然而立的朋友,说:"面对一朵花,你没有感情的深度,你全然是智力的,理性的行为.你太想了解它,掌握它,因而你用屠杀与分解的办法去研究它,你把它拔下来,弄清楚了它的名称,属性以及与它有相关的一切知识,但是你却没有顾及到它的生命目的——你谋杀了它,从而也失却了它!"</p><p class="ql-block">朋友默然了.他凝视着画上生机勃勃的花儿,再看看手中已经枯萎了的花,顿觉兴味索然.他无法说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画中的花,究竟哪个更为真实,更有价值,更具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13. 面对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p><p class="ql-block">“他”为什么会“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3分)</p><p class="ql-block"> 14.当那朵花引起了朋友的兴趣和疑问时,“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p><p class="ql-block"> 15.文中的“他”为花作画的举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p><p class="ql-block">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p><p class="ql-block"> (1)“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 (2)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和朋友面对一朵花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p><p class="ql-block"> <b>“权威”给的参考答案如下——</b></p><p class="ql-block"> 13.(1)都市生活冷漠虚伪、勾心斗角和浓厚的功利色彩使他厌倦。(2)那朵小花自然、纯朴、恬静,充满圣洁荣光,使人感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14.(1)朋友热衷于把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展示于人,以表现自我。(2)预感到朋友将会用拔起和分解的办法去研究那朵小花。</p><p class="ql-block"> 15.(1)寄托他想永远留住小花恬静、优美圣洁的形象的愿望。(2)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纯朴、真诚的事物的珍惜和眷恋(3)隐约流露出对朋友的不满情绪。</p><p class="ql-block"> 16.(1)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花自然简朴而又雍容华贵的美。(2)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2007年湖北省蕲春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命题是——</b></p><p class="ql-block">五,(18分)</p><p class="ql-block">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p><p class="ql-block">(文略)</p><p class="ql-block">16.面对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他"为什么会"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 (4分)</p><p class="ql-block">答:</p><p class="ql-block">17.当那朵花引起了朋友的兴趣和疑问时,"他"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p><p class="ql-block">答:</p><p class="ql-block">18.文中的"他"为花作画的举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p><p class="ql-block">答:</p><p class="ql-block">19.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p><p class="ql-block">(1)本文围绕着一朵花展开,所阐明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与前边命题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最后19题的两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方英文兄的答卷连同原文一块发于当年4月出刊的《当代青年》,他的答案——</b></p><p class="ql-block">少鸿:祝贺你的文章“毒害”了无数的学生!我试着答了一遍题,是否及格?你给判个分吧。大作揭示的主题我以为是:科学虽然有理,但是无趣。我们现在,开口闭口“要讲科学”,这无异于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恰恰是反科学的。“科学万能”的思想,是最不科学、最愚蠢的思想。请问:科学能解决爱情问题吗?科学能处理婆媳关系吗?科学能培育出一种新的花卉,但能使花儿下出鸡蛋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只能是一个或几个角度、一个或几个方面,但绝不可能“全面认识世界”。 </p><p class="ql-block"> 英文 3月2日 </p><p class="ql-block"> 13. 面对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他”为什么会“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3分) </p><p class="ql-block"><b>答:厌倦城市生活后,对于天然生命世界的赞叹与向往。</b></p><p class="ql-block"> 14.当那朵花引起了朋友的兴趣和疑问时,“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p><p class="ql-block"><b>答:朋友误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脑子进了水”。 </b></p><p class="ql-block">15.文中的“他”为花作画的举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p><p class="ql-block"><b>答:热爱生命、感慨生命的“泛爱者”思想感情。 </b></p><p class="ql-block">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p><p class="ql-block">(1)“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p><p class="ql-block">(2)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和朋友面对一朵花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p><p class="ql-block"><b>答:表达了两种人生观、两种思维(认识)——即美学(诗歌)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b></p> <p class="ql-block">其实,如果让我去答考卷,可能也写不出考官们要的标准答案。比如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面对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他”为什么会“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b></p><p class="ql-block">关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种莫名的感动,究竟是因为什</span>说实话,那种感动,只能莫名!心里一直有,却总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清晰地予以表达。直到两个月前,应邀参加小记者读书活动。小学生们分段接力朗读了这篇文章。在与小朋友们交流时竟不经意间说出来了。我说,一个生活于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一个身处名利场中,处处设防,身心疲惫的人,突然看到一朵不超眼的小花,不因微小而自卑,不因被忽视而自弃,甚至在偏僻恶劣的环境里,淡定自如地淀放着自己,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会改变自己的秉性,无欲无求,尽情地展现出自己那种自然纯真的圣洁光芒。面对这么一朵似乎卑微的小花,我们能不为之触动么!</p><p class="ql-block">2023.9.22小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