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抽空到了海南博物馆一趟,主要是看看当地出土(或出水)的旧物,以及了解一下其文化内涵。看博物馆一直是我的爱好,知古方能鉴今呵!</p> <p class="ql-block">早年,收了个四系罐,原以为是明代的,看到博物馆从西沙华光礁打捞出来的物件,才知是南宋之物,长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家里有几颗陶纺轮,其中一颗象算盘珠子,海南博物馆标为陶算珠,而广东博物馆却将其称为陶纺轮,我赞成纺轮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同样在海南博物馆另一个展厅里,展示了一张纺轮实物图,最顶端的,就是一颗与标为陶算珠一样的纺轮,这种纺轮原来是放置在纺轮杆中间的。</p><p class="ql-block">单单一个纺轮,在海南博物馆内,不同的展厅为何有不同看法呢?我估计有二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两个展厅陈列的物品是由不同的人负责,各负责人各抒己见,说陶算珠的,或许并不清楚纺轮有象算珠般的形状,而错误地理解为陶算珠了。</p> <p class="ql-block">只要细心想一想就会明白,如果算珠是陶的,作为实用器一定不可能,因为它经不起长年累月的快速拨打。中国传统的算盘一般都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算珠亦一样,有个别的可能用到象牙,用象牙的就十分矜贵了,用木的,或象牙的,才会经久耐用。</p><p class="ql-block">其二,有另一个可能就是作为冥器,只为陪葬之用,那就会用陶制了,刚好陶算盘上的算珠又和陶纺轮十分相似,所以标注“陶算珠”,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记于2023年9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