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离天很近的地方自驾游 特别旅行 穿越阿里十七天(三)

惭愧行者

<p class="ql-block">阿里古称“羊同”“纳里”“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和田,东临那曲、东南依日喀则,西南和西部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为界,总面积33.717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阿里原是象雄部落的活动区域,4至5世纪,建立象雄王国,后成为吐蕃属地,11世纪,建立古格王国。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有“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之称,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平行排列。冈仁波齐、古格王国遗址、穹窿银城、托林寺、札达土林、东嘎皮央遗址、象泉河、狮泉河、班公湖、展穹冰川…均在阿里,阿里也被誉为藏族“紫禁城”,无阿里不西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次阿里之旅,除了探险体验,更是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知识的更新认识。</span>也正是因为阿里有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对西藏文明的发展、影响,我无法拒绝文字,我会用最精简的文字来解读阿里的一些遗址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阿里你好 我和斯南来啦…</p> <p class="ql-block">沿途骑行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不断前行,突然窗外一条溪流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远方,远处山巅之上,雪白的山峰映入眼帘,那不就是神奇的岗仁波齐神山吗?顿时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神山,驾驶员也很快踩下刹车,大家以崇敬的眼神看着神山,开始用手里的镜头不停地拍摄,似乎担心神山会在不经意中突然消失。我双手合十,面对神山默默祈祷,希望神山保佑所有苍生吉祥平安🙏所有善良的人都健康幸福🙏好像神山应允了我的祈祷,最后我用双手拥抱岗仁波齐神山,我将拥抱感谢神山、神灵🙏🙏🙏</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是一切众生,离苦于乐、和平世界,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如意宝。</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神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神山被众多的奇峰环抱,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心灵震撼,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相传,冈仁波齐是佛主释迦牟尼的道场,佛教中所称的须弥山便指此山。对于虔诚的信徒和藏民来说,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便可洗去罪孽,获得新生。每年夏天来临,大批来自各国的佛教信徒来到神山脚下的塔钦,准备转山,更有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的香客也汇于此。转山路程大约有53公里,徒步行走一般需要两天,大部分人选择顺时针转。在过世界上最高垭口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时,是转山路上最难行的地段,风大,脚下冰雪很滑。但这里又是宗教氛围最为浓郁之处,五彩经幡飘荡,煨桑白烟升起。翻过卓玛拉山口,下山先要经过很陡的6公里碎石路,偶尔会有经过的雕在头顶盘旋。最后的11公里有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或左或右陪伴着,绿草冒出地面,路面平坦偶有起伏,可大部分人的体力已到极限,转山途中,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山四季的神奇景色。</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又被誉为万水之山。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都源自这里。这四条大河向着不同方向,流经不同地域,奔腾万里后,最终汇入印度洋。如此带有宿命的启示,使人们对神山更加崇拜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神山岗仁波齐</p> <p class="ql-block">面对神山默默祈祷,希望神山保佑所有苍生吉祥平安🙏🙏🙏所有善良的人都健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拥抱神山 感谢神的保佑🙏🙏🙏</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海拔6714米,四壁匀称,状如金字塔,终年被冰雪覆盖,质如水晶钻石。从南面望去,自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水平方向的岩层构成了万字符,被赋予了宗教的吉祥和无上力量。</p> <p class="ql-block">经幡在岗仁波齐神山脚下飘舞</p> <p class="ql-block">昨晚我们住在塔钦,清晨在酒店屋顶看岗仁波齐,雪峰依然清晰可见,却没看到日照金山,不能太贪,已经非常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雪山脚下的青稞</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在冈仁波齐峰之南。与纳木错、羊卓雍措并称“三大圣湖”。自古以来佛教信徒把它看做圣地。玛旁雍错最初名为“玛垂错”,据传四大神湖中有四大龙王,危害人民,兴风作浪。到了藏王赤松德赞摄政时,莲花生大显神威,收伏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门,成了藏传佛教四大护法神。“玛垂错”也因此改叫“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也有传说玛旁雍措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等所有圣地中,最古老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p> <p class="ql-block">拉昂错湖,人称 “鬼湖”,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与圣湖玛旁雍错仅一路相隔。湖水也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名。因拉昂错湖属微咸水湖,湖水咸涩不能饮用,且湖岸周围无法生长植物,因此被冠以“鬼湖”之称。拉昂错一直被冷落,还有另一个传言:拉昂错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所以与其带着传言去审视它的历史,不如更关注于它的景色,毕竟无论圣湖还是鬼湖都很美。而且圣湖鬼湖原本同为一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在冰川融化后大量堆积在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再加上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大大减少,大湖面积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由于中部地势高,逐渐形成山丘,导致原本的大湖一分为二,也就是现在的圣湖与鬼湖。如果有一天圣湖之水沿河槽流入鬼湖,且同时流入金色鱼与蓝色鱼,那么鬼湖的水也会变得像圣湖之水一般清甜。</p> <p class="ql-block">拉昂措</p> <p class="ql-block">圣湖远处的纳木那尼峰</p> <p class="ql-block">去往穹窿银城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扎达山坳里的象泉河、达巴乡</p> <p class="ql-block">扎达象泉河岸山坡上古如江寺的修行洞</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是西藏古象雄王国的都城,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藏语为“琼隆威卡尔”。即“大鹏银城”。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现代藏族同胞许多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p><p class="ql-block">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是古象雄王国上中下三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大觉者辛饶弥沃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并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琼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p><p class="ql-block">苯教大师占巴南喀诞生:《雍仲密乘集传》记载:"占巴南喀"是出生于马年马月十日,其母怀胎九个月和十天。还记载"琼隆银城宫内,与根都桑布(法身佛)无别的占巴南喀大师,被许多苯教成就者簇拥着。占巴南喀大师走入琼隆银城之西北雍仲山的密室,密室是大师的修行地,穹窿银城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是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p> <p class="ql-block">牦牛🦬角是守护众生的永恒之神</p> <p class="ql-block">神功雕琢的山岩</p> <p class="ql-block">流经穹窿银城的象泉河</p> <p class="ql-block">通往穹窿银城之路</p> <p class="ql-block">临峰敬仰修行洞</p> <p class="ql-block">山岩崖壁上的彩色年轮为象雄王国的千年银城——穹窿银城刻录了历史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登顶卡尔东山 摄入银城千年沧桑 阿里——穹窿银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穹窿银城去玛朗峡谷土林</p> <p class="ql-block">沿途羌塘草原上孤独的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玛朗峡谷土林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而闻名于世。我们拍摄地玛郎峡谷土林观景台,海拔约4270米,气候寒冷,气温低,但正是这样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创造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有大片的土林地貌,土林是由风化的砂岩、泥岩等堆积而成的奇特地貌,形态各异,犹如一座座巍峨的土塔,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p> <p class="ql-block">进入玛郎峡谷土林</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扎达,明天去古格王朝遗址、东嘎皮央遗址、扎达土林、托林寺</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扎达冈底斯酒店</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的一座土山上,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约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朗达玛的后裔。王国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古格遗址包括-香孜,达巴,皮央,多香遗址。</p><p class="ql-block">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较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由于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在托林寺、札不让、东嘎皮央都发现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朗达玛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是其第3子德祖衮的封国。这个政权延续了700多年才在战争中覆灭。古格王朝并非是一夜之间消失的王国,王国</span>先后传承共十六代国王,最后在公元17世纪由于西方传教士潜入古格传教,导致信奉天主教的古格国王与坚持以佛教为国教的大臣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邻国拉达克王国乘古格国内混乱之机,出兵围困其都城扎不让,将其灭亡。</p><p class="ql-block">象雄与古格,两个一度各领风流的西部古国,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令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们在史海中苦苦搜寻,力图用科学的证据来复原其历史的旧貌。关于古格王国,虽然各国的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曾作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得解。当年这个王国最强盛时,一度号称达到十万之众,但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扎不让所有能住人的洞窟加起来,也只能容纳两千人左右,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定还有无数个像扎不让这样的古城堡隐藏在大漠荒原深处,被历史的风尘所掩盖。</p> <p class="ql-block">清晨5点半,我们到达古格王朝遗址拍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辉煌的古格王朝在晨光里再显荣耀</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格王朝的一部份,存有较完好壁画的殿堂建筑有5座,分别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坛城殿。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山顶的绝壁上是王宫,包括聚会议事的大殿、进行佛事活动的经堂、坛城、神殿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冬宫、夏宫等。另有一条由石块垒成的约2千米的水渠故道。</p> <p class="ql-block">度母殿</p> <p class="ql-block">白殿</p> <p class="ql-block">红殿的千年佛门</p> <p class="ql-block">大威德金刚殿</p> <p class="ql-block">闭关修行洞</p> <p class="ql-block">王国遗留的城池 王室成员居住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山顶绝壁上的是王宫,出于保护的原因,现在已在绝壁处设门栏,不允许游客前往。</p> <p class="ql-block">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海拔3700米。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数十里,约1100年历史,是阿里的一大奇观。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终于雕琢成这样。</p><p class="ql-block">土林的东南西北共有五座神山和不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东部有录姆戛纳神山 丁香色吉塘和东坡玉朗塘</p> <p class="ql-block">南部岗绵加姆神山 嘎瓦坚塘</p> <p class="ql-block">西部是普尔琼神山</p> <p class="ql-block">北部是巴吾和申日神山 香孜拉棱塘</p> <p class="ql-block">扎达土林</p> <p class="ql-block">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的象泉河畔,始建于藏历火猴年(996年),是吐蕃后裔吉德尼玛衮的孙子益西沃,为仁钦桑布译师(958年—1055年)翻译佛教典籍专门修建的阿里地区首座寺院。</p><p class="ql-block">托林寺的建筑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主要建筑有迦萨殿、白殿(尼姑殿)、佛塔、罗汉殿、弥勒佛殿、护法殿、集会殿(祖拉康殿)、色康殿、阿底峡传经殿以及转经房、拉让、僧舍等。</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行程将去东嘎皮央、霞义沟土林、那不如、狮泉河、班公湖、展穹冰川、聂尔措、达则措、物玛措(双色湖)等一措再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