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父辈路山东行”纪实三:微山湖畔祭先辈,孟良崮上赞英雄

周珏珉

<p class="ql-block">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上。(铁道游击队之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沂蒙红嫂颂)</span></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听到这两首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一定会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枣庄和临沂抗日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在微山湖畔、沂蒙大地,同样演绎着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心协力,</span>为争取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奋力拼杀,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的英雄壮举。</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的历史长卷里,忠诚、坚忍、刚烈、聪慧的齐鲁健儿,经历了无数次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战争。骁勇善战、不畏生死的山东兵写下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进行的鲁南战役大捷、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9月12—16日,华东野战军二野、三野、四野和部分新四军的后代,开启的“重走父辈路山东行”红色之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动的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山东枣庄和临沂,祭奠“鲁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英烈,观瞻“鲁南战役纪念碑”和“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同时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华东野战军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下午,华野后代们来到了山东枣庄的“鲁南战役”发生地,寻访父辈们曾战斗过的鲁南战役旧址并祭拜先烈。</p> <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山东省鲁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19天,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26、第51师师部、4个旅及1个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缴获美制坦克24辆,榴弹炮、野炮、山炮89门,汽车474辆。挫败了国民党军进攻临沂的计划,获得了对机械化部队作战与较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的经验,并为组建自己的特种兵部队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的最后一仗,也是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隶属八路军)整编后成立的“华东野战军”的第一仗。</p><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战役歼敌数字的新纪录(5.353万);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3万5千);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作战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p> <p class="ql-block">  战役结束后, 陈毅写下《鲁南大捷》诗篇:“快速纵队起如飞,印缅桂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变成废铁堆,快速纵队今以矣,二十六师汝何为,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鲁南战役的胜利和革命先烈的斗志精神,在经历和见证那一场战火岁月的大青山上,建立起这一座鲁南战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纪念碑位于临沂兰陵县新兴镇大青山鲁南战役纪念广场。纪念碑坐北朝南,碑体下方建有基座,基座南侧雕刻毛泽东指挥鲁南战役手迹,东侧雕刻当地群众支前场景,北侧雕刻鲁南战役经过碑文,西侧雕刻鲁南战役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上午,华野后代们来到了“鲁南战役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的献花、致敬纪念仪式。</p><p class="ql-block"> 参加纪念活动的除了华野的后代们,还有兰陵县的领导和参加过鲁南战役的101岁的老兵,也是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纪念碑”的设计者——北京科学院设计院的陈印政设计师向大家介绍了纪念碑的建立背景和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后人,兰陵县在鲁南战役主战场新兴镇建设了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鲁南战役纪念碑总高为31.15米。纪念碑主体部分高度为19.47米,象征鲁南战役胜利时间为1947年。纪念碑形似两面旗帜,象征参加鲁南战役的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两支部队。碑体顶部建有红旗和金色五星,象征鲁南战役胜利依靠党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  纪念活动上,华野后代代表向鲁南烈士纪念馆捐赠了父辈们的书籍和纪念章,还有记载了参加本次活动所有后代名字的“华东野战军后代”军旗。</p> <p class="ql-block">  9月15日上午,华野后代们来到了当年父辈们曾经浴血拼杀过的战场——临沂蒙阴孟良崮战役遗址,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烈。登孟良崮峰顶,致敬伟大的孟良崮战役英雄。</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华东野战军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担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担任阻援;另以地方武装牵制各路援敌和在临沂及临泰公路沿线敌之后方袭扰与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此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胜利,是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大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较量,开创了华东野战军同敌军重兵集团对峙的态势下,从敌军阵线中央消灭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期间,鲁中地区人民群众在国民党军进攻时,实行空舍清野,使其无法得到粮草和情报;当华东野战军出击时,纷纷返回家乡,做饭烧水,支援作战,并组织20万民工支前,为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巍巍沂蒙山,绵延齐鲁间。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陈毅总司令又写下了庆祝孟良崮大捷的豪迈诗篇:</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p><p class="ql-block">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p><p class="ql-block">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p><p class="ql-block">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p><p class="ql-block"> ——陈毅</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园内,纪念馆展示了整个盂良崮战役经过,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文物。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孟良崮山脚,遥对孟良崮战役主战场遗址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 烈士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和</span>烈士英名塔。</p><p class="ql-block"> 烈士墓区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葬着在孟良崮战役牺牲的2859名革命烈士。&nbsp;</span></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位于海拔567米的孟良崮主峰——大崮顶上,高14.6米,东西两面分别镌刻着陈毅元帅的诗和粟裕题写的“英雄盂良崮”。</p> <p class="ql-block">  9月14日,华东野战军后代一行来到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追寻父辈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追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内,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张张旧时图片,一幅幅浴血奋战的浮雕,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父辈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激烈战斗和取得的伟大胜利,从华野军史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追寻先辈足迹,缅怀先辈伟绩,</span>汲取前进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临沂,我们还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前河湾村陈毅旧居。</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机关、华东军政大学、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驻扎于临沂前河湾村。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新四军主力、山东八路军一部及山东军区部队在前河湾村整编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前河湾村也由此成为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华东野战军总部驻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新四军结束了她10年光辉而艰辛的历程,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这里,我军实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整个华东战场的转折。华东野战军历经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著名战役,后改为第三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取得著名战役最多、战果最丰、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在中国军史乃至世界军史上都有其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前河湾这个小村,见证了这段光辉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场旧居讲解、一部情景小剧、一堂深动党课、一首红歌欣赏,这是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创新的沉浸式“四个一”教学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华野后代们亲身感受了这种</span>生动鲜活的沉浸式情景红色教育体验,一曲沂蒙小调,一首军歌联唱,一幕“沂蒙情”情景剧演出,让我们似乎一下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硝烟、军民情浓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华野后代与纪念馆又互赠了纪念文物和文化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枣庄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野后代们还来到了枣庄市中区税郭镇参观了牛角村红色文化驿站。</span></p><p class="ql-block"> 牛角村红色文化展馆,收藏了许多极具历史珍藏价值的革命文物、文史书刊,特别是大量详实的党史资料、回忆录手稿等,再现了枣庄地区革命先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铭记着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参观结束后,华野后代们来到税郭镇政府礼堂与税郭镇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举行了交流座谈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华野后代们还到了枣庄市中区税郭镇安城烈士陵园,为在鲁南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与鲜花。</p><p class="ql-block"> 安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枣庄市中区税郭镇牛角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0年4月由牛角村村民委员会捐出土地十余亩,全乡人民自发捐资十余万元进行了陵园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陵园内建有纪念塔一座,园内安葬着在鲁南战役枣庄战斗中牺牲的华东野战军第八师二十三团的烈士和原安城乡王庄村河道边的抗日烈士英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前赴后继,浴血沙场是为了给后人创造一个和平的年代和没有战火和硝烟的美好未来。感恩英雄们的奋不顾身、不畏艰险,才换来当下弥足珍贵的和平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时,我想起了电视剧大决战的主题曲歌词:</span></p><p class="ql-block"> 你看远方如初,</p><p class="ql-block"> 哪些故事依然还记得,</p><p class="ql-block"> 烽烟之下千万里,</p><p class="ql-block"> 数不清的长路谁曾跋涉?</p><p class="ql-block"> 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p><p class="ql-block"> 每一寸步都无畏艰楚,</p><p class="ql-block"> 每一寸天都以生死来守护,</p><p class="ql-block"> 每一寸光都以血汗来担负,</p><p class="ql-block"> 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铸,</p><p class="ql-block"> 每一页都留下英雄不朽千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那就是崇高、忠诚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重走父辈路山东行”短短的六天行程结束了,一路上,我们追寻着父辈的足迹,重返父辈们曾经的战场,我们参观纪念馆,我们凭吊革命先烈,为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追随前辈足迹,</span>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先驱们为中国革命无私奋斗的光辉历程和牺牲精神,也根植和培育了我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使命。</p><p class="ql-block">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侵略、面对压迫、面对水火,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让人崇敬,让人永远缅怀。</p><p class="ql-block"> 先烈永生,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致敬,战功卓著的华东野战军!</p><p class="ql-block"> 致敬,舍身忘死的无数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 致敬,出生入死的我们的父辈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