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时代的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各学科通力配合逐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通过各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塑造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形象,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方案指导下的新课程标,以素养为导向指导教师要五育并举,在基于真实性情景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落实好学科育人。在教学中让学习真实发生是老师的殷切希望,是学生的理想追求。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我们的教育对象一同携手共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在此整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积累——两个教与学的工具(我自称为法宝),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点点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宝一:“三遍式”预习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和复习是以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习质量。然而在实际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做的很不好,甚至从不预习。一方面是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来是学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策略。基于此,我结合大概念教学实践和我所任教的生物学学科特点初步形成了“三遍式”预习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遍式”预习,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所预习范围内的内容在教师授课前先过三遍。具体表现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遍:先快速找准所预习内容的范围,也就是课本中的起止页码;然后以结构图的形式整理出各级标题(一般多为三级标题)即可。一般2-3分钟之内即可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遍:详读范围内全部内容。此遍是最耗时的,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内容先后顺序依次展开,全面阅读课本每一处内容,包括图文、资料卡片、小字注解以及引导指示的内容等。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对重难疑点做出圈点批注。一是加深印象,二是为下一步的概念梳理做准备。这一遍的宗旨就是全面细致,不漏任何一个点。(此遍结束后可顺势完成《绩优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填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遍:在前两遍的基础之上,这一遍重在理解,寻找概念之间的关联。以生物学三级概念体系为指导绘制范围内知识概念地图(概念图),并整理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时可以《绩优学案》核心解读部分为辅助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我把预习放在第一位的,面对新的学生,我总是先要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为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方式和上课要求,同时介绍这两个学习工具。也就是在授课前先让学生和我同步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p> <p class="ql-block">法宝二:知识概念地图(概念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概念地图简称概念图(concept map)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有助于增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一般由"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标注"组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节点:由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表示某个概念,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概念,一般同一层级的概念用同种的符号(图形)标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链接:表示不同节点间的有意义的关系,常用各种形式的线链接不同节点,这其中表达了构图者对概念的理解程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文字标注:可以是表示不同节点上的概念的关系,也可以是对节点上的概念详细阐述,还可以是对整幅图的有关说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概念图与心智图(mind map)的类似之处都是概念绘制(idea mapping)工具,但是仍然有差别。心智图通常只受限于描绘阶层(树状)架构的关系,而概念图图突出概念节点和关系线(即一种true graph 结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研究证据显示,知识在脑中是以命题为基本单位,采用阶层式储存的。因为概念地图的目的是反映知识元素的组织,因此概念图能有助于理解(sense-making)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概念图与心智图的差别,是两者绘制时速度与自发性的不同。心智图反映心中所想的。而概念图被认为应该是现实(抽象上)的概念地图或系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如何绘制概念图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键概念(或称大概念)是概念图的主题,是最基本的概念,放在概念图的最上端(或中间);分支就是与关键概念相连的线,被称为分支。分支是指某一领域知识中概念的分类,每个分支下的概念代表同一类概念(类似生物重要概念),根据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类概念都属于一个分支;水平层次是指每一分支中的概念依概念的外延,按概念的包容度而将概念水平上下依次排列,将包容度大的概念放在上面一层或内层,把包容度小的概念放在下面一层或外层,这样每一分支的概念都排列出不同的水平层次;同一分支中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词语是指属于同一分支中的概念,根据学科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在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间画上连接线,写上连接词语;不同分支中的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词语( 也叫横向连接)是指在不同分支下的概念间的联系,这样的连接线和连接词语应能体现两个分支中的概念间的综合联系;例子是指概念的一个特例或指概念的一个应用举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概念图在教学中我是将其和“三遍式”预习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并贯穿始终。但是概念图对于目前我所面对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新生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很多学生都知道思维导图(心智图(mind map))但不知道什么是概念图。因此,在接手新班级初期我都会用很长一段时间为学生介绍概念图并帮助其学做概念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本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分内之事,所以我认为刚开始花点时间是值得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学生和我个人绘制的概念图,以供有兴趣的同仁们参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