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不尽--薛家湾第十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

赛事

集体备课展示 <p class="ql-block">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从老师们自身教学实际出发,以年段定制集体备课,以“讲课+说课+评课”为展示模式,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教研新模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新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每周星期三定为数学教研活动,新进教师们精心准备,都积极展示各自的风采。课堂结束之后,每位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及时的评价,老师们真诚而精彩的交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课进行了分析评价,这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p> 读书分享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p><p class="ql-block"> 今天郗乌云老师为我们推荐一部书籍《在乎每一只鸟》,这是一位教育者的独白。本书六个板块里面又讲述着不同的内容,内容十分丰富。第一辑内容就给了我深深的触动:雀鸟哺雏时,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成鸟在喂养小鸟时,待哺的雏鸟谁叫得最响、嘴张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喂养的机会就可能最多。久而久之,同巢雏鸟大小悬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的甚至未及成长,便天折巢中。“雀鸟哺雏”现象,遵循的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是物种生存进化的需要;但是,类似“雀鸟哺雏”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时有发生。通过郗老师的分享,让我感触很深。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守住一份初心,需要我们为每个孩子引路。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对待孩子,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热情、一份初心。</p> <p class="ql-block">  董瑞英老师为我们分享著名文史学家李长之先生的经典之作-《孔子的故事》,先生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并从孔子的思想和精神着眼,全面细致地分析并评价了孔子的一生。孔子出生在距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中期,三岁时丧父,十七岁丧母,他在困苦生活的磨练中慢慢长大,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后来,他通过刻苦学习,成长为博学多能的人,很多人慕名前来诚心诚意地做他的学生。孔子与老子的会见对孔子来说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大思想家老子的年龄比孔子大,经验阅历更为丰富,所接触的史料也更广博,所以孔子遇到老子的时候,他对于学识的积极和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孔子向老子虚心地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知识和修养都得到了提高,老子也十分欣赏这样渴学求知的人。而中国文化史上这两位杰出人物的会面,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闪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的意义在于进化心境提高知识水平和修养,每周的读书分享成了老师们最期待的活动。</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最美好的是莫过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理想而奔跑。我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徜徉,是一群追求诗意的航行者;教学的舞台上,我们相聚,共同探索教育的路径这一路回头,有一路的足迹可回忆低头,有坚定的信念可书写抬头,有清晰的目标可追寻。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贯彻新课标提出的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数学组继续延续寒假课标学习,开展人人研读新课标,大家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促使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p>

孔子

老师

教学

新课标

雀鸟

教师

教研

老子

备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