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3日穿越塔克拉玛干到和田,总里程为650公里。<br>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又称"死亡之海"。我们一路上一直称它为“瀚海”,行走其间,就如同大海上行船,那一层层的沙丘就如同一层层海上的波涛,此起彼伏荡漾在那白色的沙漠之中。<br><br> 新疆境内有四条沙漠公路,一直在纠结走那一条,轮台至民丰的沙漠公路(1985年)是最早建成的,也比较有名,我们选择这一条2007年通车,公路等级二级,总投资7.9亿元,这条沙漠公路运用了很多技术研究成果,并成为流动沙漠等级公路而创吉尼斯世纪记录。<br> 这条公路基本上是沿着和田河一直到和田的,所以一路上都能够看到在沙漠中的那些神奇的胡杨树。<br> 车出库车,走了近两个多小时了直看不到沙漠,倒是绿色的庄稼地和胡杨树一直伴随着我们。路上也不缺乏饭店和休息之处,看来我们的准备路餐也是多余了。<br> 一路上可以看到成片的胡杨林,以前对这种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没有太多了解,只是那句名言“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还有就是一到秋天,金黄的胡杨树叶曾迷倒无数的游客,让我在遥远的空间感受到了它的非凡,除此之外也就再也没有什么感受了。<br><br> 但是夏天的塔克拉玛干在胡杨林陪伴下的却是别有一番景致。<br> 我们的车走过塔里木河大桥,宽阔的河水静静地从桥下流过,缓缓地流向了大漠深处,没有一丝丝的波澜,好像是被那滚滚的黄沙吸附在这广袤的大地。两岸的植被是郁郁葱葱的,只是仍然无法掩盖住肆意的黄沙。<br> 越往沙漠深处,路两旁已经见不到绿色的庄稼地了,时不时遇见成片的胡杨,有的好像已经枯死了,有的还在顽强地生成长着,从它们粗粗的树干来看已经有上百年了年,树叶与树干像是受尽了风沙的摧残,破败而又调零。<br><br> <p class="ql-block"> 到了大漠的深处,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空气的温度已经有40多度了,沙面温度这时高达70-80摄氏度。细腻的黄沙堆积成的带有漂亮孤线的优美沙丘,如果不穿较厚鞋底的鞋是无法进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似乎应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这样炎热的天,这样滚烫的沙,可这沙漠中的胡杨林仿佛有魔力一般更加有了生机。胡杨树在阳光下发白的沙漠中绿意盎然似乎是沙漠中绿色的舞者悠闲飘逸。其实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怀疑自己的认知,沙漠深处的不毛之地,应是生命的禁区,然而大自然却将胡杨树这些美妙的生命付予了这片黄沙。</p><p class="ql-block"><br></p> 站在沙丘之上,沙漠像波涛一样铺开来奔腾向远方,而那绿色的胡杨树一团团、一簇簇,就似绿色的小岛随着那波涛漂浮在海面。它是那么地翠绿、那么的充满了生机与生气,炎炎烈日自是给它增加了顽强的色彩,也给与了人们敬仰生命的力量。<br>来 <p class="ql-block"> 想象中的“死亡之海”,它也是“生命之海”。在那茫茫的沙漠之下,也许隐藏着储量巨大的水,也就像我们在“大海道”所看见的。只是这胡杨树将自己的根深深地伸入沙漠,将那些生命之水引入自己那顽强的生命,在细细的黄沙中形成了像一座小山一样的巨大根系,在这死亡之海中生息繁衍。我见过那些胡杨树上毛茸茸的种子,但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随风飘动,在这干旱的沙漠上扎下根的,也许这沙漠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只是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无法了解蕴含在其中的巨大秘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快开出沙漠时,巨大的沙尘暴遮挡住了前进的道路,细细的沙子在风的吹动下,像是轻薄的丝绸拂过路面。我想这种天气也许就是这里的常态,路并没有积上沙子,这也许要感谢中国筑路人的聪明智慧和修路护路的顽强精神。</p><p class="ql-block"> 太阳还没有落山之前,我们到达了和田。</p><p class="ql-block"><br></p> 和田是骑着毛驴去北京的库尔班大叔的故乡,和田有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故事、还有着精美的和田玉,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