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我真 悦纳众长-----记马文科“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五次研修活动

王志敏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0日,“2023年度银川市阶梯名师培养计划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考核暨阶段展示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中学部金声剧院进行。 </p> <p class="ql-block">  各工作室齐聚一堂,迎接考核。马文科“特级教师”工作室全员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对我们工作室每个成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开眼界、长见识、学本领的好机会。</p> <p class="ql-block">  于是,根据主持人马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全程参加”的要求,我们提前调好了课,请好了假,做好了认真学习的准备。从早上 8 点开始,到下午 6:05 分结束,共有 10 个“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了主题汇报和课堂展示,接受了教育局组织的专家团的考核评审。</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工作室最后一个展示和接受考核,这使我们有机会认真观摩了前 9 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所有汇报和展示。聆听了每个工作室主持人关于他们独特的教学理念的讲述,观摩了每个工作成员有鲜明的教学风格的精彩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三新”背景下的新理念、新观点、新做法成了这次汇报展示的亮点,体现了我们银川市“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也体现了我们银川教育人强烈的进取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工作室的四位成员,仔细听,认真记,积极思考,在观察中开阔了视野,在比较中明确方向,在吸纳众家之长中充实了自我,一天下来,收获满满,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展示环节,各工作室各展风采。20分钟的课堂片段展示,足见精心用心之功,令人耳目一新。从《牛和鹅》、《女娲补天》、《胡萝卜的长胡子》《桥》等小学语文学段展示,到《中国地势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等中学不同学课堂展示。精彩纷呈,高潮不断。</p> <p class="ql-block">  主题汇报中,《温润语文 灵动课堂》、《落实单元整体教学》、《创建研修平台 促进专业成长》等等令人耳目一新,借助考核平台,开拓了学习视野。</p> <p class="ql-block">  课题展示中,《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多元化探究》《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等,使工作室成员大开眼界,从不同收获颇丰。躬耕教研的可喜成果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下午 5:20,该我们工作室汇报展示了。首先,刘晓宇老师进行了《 高中文言常用实词例析(微课)》的课堂展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节(20分钟)高三复习课,来上课的学生是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高三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作为此次展示活动中唯一一节以高三复习为学情背景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中,高三复习课是最不讨巧,最难出彩的课,而我们年轻的晓宇老师根据自己高三复习的自然进度,没有回避教学难点,勇敢地选择了高三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文言实词探源。</p> 晓宇老师以游戏导入,既和课堂教学有关又和高三学生当下生活体会相连。极大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div>  </div> <p class="ql-block">从“累”字说开,以学生为主,探本溯源,课内课外相联系,灵活轻松地梳理了高三文言文实词积累,并以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p> 以“引”字为例,课内外勾连,以生活体验和生活场景主,课堂展示举重若轻,不但拓展学生思维,而且优化了课堂<br>效率。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走心入耳,课堂氛围活跃轻松。 随后,马老师进行了点评。 <p class="ql-block">  首先,马老师表明了我们工作室对待展示课的态度——“素颜”呈现,那就是课前不指导,不打磨,不包装,评课不回避,不护短,不溢美,真实呈现,真实评价。接下来指出,晓宇这节课有三个亮点,第一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文言实词探源,这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是难点中的难点,在这样的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年轻的晓宇老师敢于直面这个教学难点,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如古人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晓宇这堂课的成功首先在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从“易”处入手,从“细”处经营。</p> <p class="ql-block">  她让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读高三学习生活的感受,同学们脱口而出——“困”、“苦”,“累”,晓宇老师顺势导入了第一个文言实词“累”,出示了课件——甲骨文的“累”字形状以及演化至今的三组义项。其次,从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看,晓宇这堂课是典型的“梳理与探究”课型。从文言实词的源头入手,紧紧抓住典型实词进行梳理与探究。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高考关于文言字词的考查已经走过了直接解释含义和</p><p class="ql-block"> 根据语境辨析含义两大步,那么,从实词探源的角度考查学生梳理探究的能力是不是一个新走向?至少,晓宇老师的这堂课是一个启示。第三,具有建构的意识。改变了高三语文死记硬背地学习模式,变死记硬背为感性建构。“ 累”字展开源自生活。“引”字梳理,师生共编顺口溜,方式多变,灵活多样。而且,善于调动课堂气氛,面对高三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首先活跃气氛,作为教师,眼里有“人”,心中有“情”。</p><p class="ql-block"> 同时马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字源入手,还可以从形象上进行更深透的建构,如“累”枝头果实累累怎么就成了“疲乏”的意思呢?又如何就衍生出“颓丧”的意思呢 ?由于时间所限,晓宇老师没有引领学生走进词义演化的时空隧道,致使最难的义项没有探索到源头上。其实,“连续成串”和“颓丧的样子”的共同点都是外在形状上的“下垂”感,“颓丧”义项就是由“下垂”引申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建议晓宇老师要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启发学生,使知识建构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比如“ 引”字,从生活的画面和场面上去引导,射箭的动作、姿势等, 形象性本源的延伸更能让学生“走心”体会,不仅入脑而且入心,“走心”课堂的建构便水到渠成了。</p> 马老师边讲边比划,特别是讲到了“引”字的“后退”这个义项,马老师说,这跟“累”字的“颓丧”“疲乏”义项一样,是 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所以,此处的探源工作一定要到位。古人射箭,为了蓄势发力,一条腿必须后撤,这就引申出了“后退”这个义项。经马老师这样一讲一比划,大家恍然大悟,印象非常深刻。<br>  马老师说,古人讲得好“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晓宇老师这节课“沿波讨源”的教路设计是非常好的,只是由于时间所限在“讨源”的路上就差了这“一小步”,虽然只是“一小步”,做到了就会“走心”建构,长期有效,做不到,就只能凭“过脑”硬记,管用一时。<br>   <p class="ql-block">  评课结束后,马老师做了《 建构有追求、有品位、有灵魂、有温度的学习共同体 》的主题汇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就工作室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室的培养机制、核心素养、制度建设及文化建设方面做里详细汇报。</p> 尤其突出工作室活动的“知行合一”特色,小到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大到团队建设,工作室始终秉承“做真事,真做事,做事真“精神,即:做有价值的事,做事不是为了给谁看的,做出的事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主张“走心语文”教学思想,倡导“师心、生心、文心”三心合一以及“人走文心,文走人心”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有追求、有品位、有灵魂、有温度”的学习共同体。 <p class="ql-block">  在讲到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素养”中的“贯通”一词时,马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今天听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课后,我对“贯通”一词又有了新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从小学开始就被塑造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被塑造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到了高中已经积重难返了。所以,真正的新课改要从小学开始,要三个学段“贯通”才可能奏效,作为银川市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我们大家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随后,马老师又进行了工作室课题《 革命传统作品整本书“走心读写”实验》研究展示汇报。 倡导学生以“普通读者”的视角享受阅读 ,破除套路。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平心而论”。从立足于生活真实的课题实验背景出发,面向青年学生,探究“走心读写”的实验策略。其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接触革命文化,并能传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结合时代现象,同是青春,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区别很大。语文课程有责任将独立、自由、求真的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同时,马老师强调,语言应该具有创造性。研读革命文学作品是工作室成员的重要学习任务。课题以《青春之歌》为案例进行了展示。</p> <p class="ql-block">  结合时代现象,同是青春,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区别很大。语文课程有责任将独立、自由、求真的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同时,马老师强调,语言应该具有创造性。研读革命文学作品是工作室成员的重要学习任务。课题以《青春之歌》为案例进行了展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工作室向评委提交了工作室资料汇编。这次考核展示活动是促成我们总结反思的一次契机,根据考核展示要求,我们把自工作室启动以来的各种资料提交给主持人马老师,由马老师进行整理和编辑,装订成了厚厚的一本《马文科“特级教师”工作室资料汇编》。翻开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我们自己在短短几个月所“创作”的“作品”,成就感油然而生。书中有我们室成员介绍、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三年规划、工作室年度计划、工作室活动简报、工作室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个人年度研修计划、个人研修心得、“走心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帮教工作双向登记表、工作室成员业绩证书、论文复印件等一应俱全。尤其我们工作室简报,几乎每期都是精品,充分体现了我们工作室的“走心精神”。</p> <p class="ql-block">  正如古人所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这次大型活动,我们以其他九个“特级教师”工作室为镜子,照出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照出了我们的特色和坚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像晓宇老师今天的“文言实词探源”一样,今后,我们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在“走心精神”的引领下,不断探索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使我们的工作室成为天光云影徘徊的“半亩方塘”供大家观赏和小憩。</p>

工作室

展示

老师

走心

特级教师

课堂

学生

实词

高三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