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三国之旅(阿塞拜疆篇)

杨 端

<h1>  7月31日早晨,我们搭乘阿塞拜疆航班离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50分钟后抵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h1><h1> 阿塞拜疆总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1014.35万,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南部,东濒里海,南接伊朗和土耳其,北与俄罗斯相邻,西傍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h1> <h1><p></p></h1><h1>  阿塞拜疆是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人类聚居的迹象。一千多年以来,屡遭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波斯人入侵和瓜分。19世纪30年代,并入沙俄,1936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br> 阿塞拜疆有一块飞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80%为亚美尼亚族人。历史上阿亚两族就纳卡归属素有争议,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今年9月又发生了战争。<br> 我们出了机场,阿塞拜疆一名年轻的男导游李达来接我们。我们这趟的主要行程几乎都在巴库。巴库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h1><div><br></div><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少女塔</font></b></p><div><br></div><h1> 巴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内有众多名胜古迹。我们首先去参观最著名的古建筑:少女塔。少女塔建于12世纪,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每层可容纳50余人,内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凉甘美。塔上每层窗口都有防御设施,都有独特的装饰和窗户。少女塔曾经用于防御和监视城市,也被用作观测天象和地震的基地。2000年少女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 <h1>  少女塔曾经是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位于老城东南角的里海畔,后历经修缮和海岸线的变更,如今距离里海100米。</h1> <h1>  关于这座高塔为什么叫少女塔,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故事,其中之一:12世纪时,一个来自中国长安的丝绸商人小伙来到巴库,与当地最高行政主座的女儿相识相恋。行政主座知道后大怒,把女儿关进高塔,并要她嫁给当地一个富商的儿子。可是,父亲千方百计却阻止不了女儿的爱情,他就让中国小伙与富家儿子决斗,如果赢了才可以娶他的女儿。结果,姑娘以为自己心爱的人倒下了,她纵身跳下高塔殉情。从此当地人们就将此塔命名为“少女塔”。</h1> <h1>  </h1> <h1>  </h1> <h1>  沿着这个旋梯可以上到塔顶,但我们都没上去,据说里面是个小型博物馆,每一层都有展品,展示了巴库的历史变迁。</h1> <h1>  </h1> <h1>  如今,少女塔已成为巴库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展示着阿塞拜疆古代文化的辉煌。</h1> <h1><p>  少女塔旁边的古遗址据说是一个兵营。</p><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二、巴库夜景</font></b></div><div><br></div><div> 因为乘坐早班飞机,大家有些疲倦,因此下午我们在酒店休息。晚饭后,导游带我们来到高地公园观看巴库夜景。<br></div></h1> <h1>  夜幕下的高地公园,灯光璀璨。</h1> <h1>  公园里有座清真寺。阿塞拜疆宗教信仰自由,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97%的人是穆斯林(85%什叶派、15%逊尼派),为世界上穆斯林什叶派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可是与李达聊天得知,阿塞拜疆却因复杂的地缘政治与同为穆斯林什叶派第一多的伊朗诸多不和。</h1> <h1>  高高耸立在高地公园旁边的三座火焰塔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和图案,灿烂辉煌,美轮美奂。</h1> <h1>  阿塞拜疆被称为“火焰之国”,自古以来崇拜火,估计火焰塔的设计灵感就源自于此。夜晚,高高在上的三束巨大的火焰熊熊燃烧,在巴库任何地方都能望见,成为最醒目的地标。</h1> <h1>  我们走下高地公园长长的台阶来到里海边,这里是巴库港的码头,海边停泊着各种船只。</h1> <h1>  巴库港的购物中心像一朵盛开的巨大的莲花。</h1> <div><br></div> <h1>  美丽的海湾,迷人的夜景,徐徐的海风,令我舒适而惬意。</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戈布斯坦国家公园</font></b></h1><div><br><h1> 戈布斯坦国家公园位于阿塞拜疆东部,巴库以西约80公里的地方。戈布斯坦地区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地达537公顷,其所在的洞穴遗迹经考古发现,有过旧石器时代到中古时期人类居住的痕迹,这里也汇集了各个时期古阿塞拜疆人的遗迹,如岩画、村落遗址、墓碑等。这些原始社会的文物反映了古阿塞拜疆人的生活、文化、世界观、风俗、习惯等。</h1><h1> 1939年到1940年,考古人员在戈布斯坦地区第一次发现了岩画,1965年,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的考古学家在这里又发现了大量岩画,合计有6000多幅。这个巨型岩画群,记录了史前人类的活动及阿塞拜疆人远古的生活。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div> <h1>  8月1日上午,我们从巴库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到达戈布斯坦国家公园。</h1> <h1>  这个铺着碎石的小广场,展示了冰河时代之后,人类在此居住生活的场景。</h1> <h1>  小广场后面是戈布斯坦博物馆。</h1> <h1>  一进入博物馆是一个不大的圆厅,周围雪白的墙上全是小小的各种岩画图案。</h1> <h1>  博物馆有两层,一层展厅内用图示、视频等介绍了大量的岩画。</h1> <h1>  负一层展厅用模型、图示、视频、实物等展出了戈布斯坦地区史前的历史进程。</h1> <h1>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进入公园自然保护区实地参观。</h1> <h1>  据说戈布斯坦在阿塞拜疆语中的意思是“沟壑纵横的地方”,亲临此地,的确是沟壑纵横,怪石嶙峋。</h1> <h1>  烈日炎炎,我们跟着导游行走在崎岖坎坷的山间小道上去探询戈布斯坦古人的生活遗迹。</h1> <h1>  戈布斯坦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人们狩猎、歌舞、收割、集体劳动的场面,全面反映了氏族部落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有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h1> <h1>  这是我于2020年去宁夏参观贺兰山岩画拍下的:“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冯骥才,意思是指岁月逝去悄无声息,只有岩画记载了曾经的历史。"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不也是对眼前这些岩画非常精辟的总结吗!</h1> <h1>  巨石为证:友谊地久天长!</h1> <h1>  这山的形态特别像南非的桌山。</h1> <h1><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泥火山群</font></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戈布斯坦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还有闻名世界的泥火山群。据说世界上有一千多座泥火山,其中400多座在阿塞拜疆,所以阿塞拜疆被称为“世界泥火山之都”。美国地理杂志曾说阿塞拜疆的泥火山是全球必去的50个景点之一。<br> 戈布斯坦地区的泥火山处在地球的俯冲带上,这是地球板块经常碰撞的地方。地下运动产生的气团迫使一种叫泥角砾岩的泥浆不定时地喷出地表,甚至发生大规模的喷涌,释放出甲烷以及水和油的浑浊混合物,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泥火山喷出来的是低温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后堆积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山”,形成泥火山群。</h1><h1> 阿塞拜疆生态和自然资源部的科学家介绍泥火山时说,有泥火山喷发就意味着地下有氢碳资源,意味着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确,阿塞拜疆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约22亿吨,天然气储量约2.6万亿立方米。<br></h1> <h1>  大巴进入泥火山群的路上,导游李达让我们看窗外山体上泥火山喷出的黑灰色的泥浆。</h1> <h1>  我们前去观看泥火山群,大家顶着烈日,跟着导游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广袤的原野上。</h1> <h1>  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泥火山,都在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喷发着泥浆。</h1> <h1>  资料显示:在常规油气勘探的早期,人们常将泥火山作为寻找油气田的重要线索。如我国南海莺歌海盆地油气田就是通过泥火山逸散到海面的油气泡发现的。</h1> <h1>  烈日下已经干裂的泥浆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h1> <h1>  戈布斯坦地区有一座直径为1公里,高度为几百公里的泥火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h1> <h1>  大大小小的土堆上,黑灰色的泥浆冒着泡泡,泥浆不断地往下流,形成一条条的“小溪”,真是一大奇观!</h1> <h1>  建筑用的水泥中大约有50多种矿物质,在泥火山中就有20种。所以在国家保护区成立之前,戈布斯坦地区的人们经常从泥火山拉运岩浆用于建房。</h1> <h1>  科学家还介绍说,泥火山的岩浆还是美容圣物,它对皮肤美容有超级效果,即使皮肤上有疤痕,使用这种泥浆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泥火山的泥浆还可用来治疗很多皮肤病、风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h1> <h1>  应该说我们只到了泥火山群的边沿,导游不让我们再往里走,不让我们去冒大泡的地方。2018年9月23日,这里的一处泥火山大喷发,喷出的泥浆高达200多米!网上也说有的人走入泥火山群的深处,被喷了一身泥浆,而且脚陷进泥浆里很难拔出来。</h1> <h1>  据资料记载:截至2010年,全球已经有超过40个地区和海底发现了泥火山,每个泥火山发育区域的数量在几座到200多座不等。以我国为例,海底和陆地至少有11处发现了泥火山,比较出名的就是位于新疆独山子的泥火山群(上图所示)。以后有机会去独山子看看我国的泥火山群。</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盖达尔 ·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font></b></h1><div><br></div><h1> 巴库盖达尔 ·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设计,以阿塞拜疆前总统的名字命名,是现代巴库的象征与地标,也是阿塞拜疆众多建筑之中的一块“皇冠宝石”,曾获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2014“年度设计大奖”</h1> <h1>  盖达尔 ·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整体流线型建筑,那乳白色跌宕起伏、弯曲变化的柔美线条在蓝天的衬托下,令人惊诧、赞叹!</h1> <h1>  盖达尔 ·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首位女性获奖者,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首位女性获奖者、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明星建筑师”排名位居榜首。</h1> <h1>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1968年,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1972年时,她在英国著名建筑联盟学院学习。1977年,哈迪德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1982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哈迪德获得了一等奖。她先后在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任教,设计了很多著名的建筑。我国的北京大兴机场、广州歌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技术中心、南京青奥中心、香港香奈尔流动艺术展览厅等都是阿利耶夫设计的。2016年这位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因心脏病突然离世。</h1> <h1>  我们首先入内参观。从侧门一进去便是宽敞明亮的大厅。</h1> <h1>  环顾四周,白色是主色调,风格现代、简洁、明快、通透。</h1> <h1>  大堂侧面柔美的弧线夹层。</h1> <h1>  整个艺术中心包括一个博物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可容1000人的会议中心。</h1> <h1>  一系列坡道设计连接了室内各个区域空间。</h1> <h1>  </h1> <h1>  到处都体现了那种流畅的曲线美。</h1> <h1>  内部设计与外部景观环境相呼应,玻璃幕墙为室内空间带来了充足的自然光。</h1> <h1>  弧形的天花上镶嵌着长短不一,疏密有致的条形灯带。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设计师流线柔美的理念。</h1> <h1>  我们走出来,顶着烈日几乎绕艺术中心一周(有一面在维修),真是太震撼了!从每一个角度看都有它特殊的流畅、动感与柔美。</h1> <h1>  2007年,扎哈·哈迪德通过一场竞赛,被正式任命为盖达尔 ·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总设计师。巴库政府希望艺术中心能够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代表性建筑,要挣脱僵化的苏联建筑桎梏,致力于表达阿塞拜疆的文化情感以及展望未来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br><br></h1> <h1>  一座大型建筑怎么可以建成这种模样!像行云流水?像航天飞船?像……什么都不像,它就是它!太佩服这位建筑女魔头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性!</h1> <h1>  </h1> <h1>  起伏、分岔、褶皱和弯曲变化,这些复杂的精心设计实在是别出心裁,标新立异。</h1> <h1>  感觉艺术中心的外观比内部更具魅力,更加耐人寻味。</h1> <h1>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实际是一个建筑和广场连续融为一体的流线形整体。周围是绿地广场,文化中心稍高于广场,广场周围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h1> <h1><div><br></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巴库老城</font></b></p><p style="text-align: left;"><br></p><p style="text-align: left;"> 巴库老城历史悠久,是阿塞拜疆的历史文化中心。公元12世纪,波斯席尔沙旺王朝在这里建都,随着建了宫殿、城墙、清真寺、民居、商队驿站等,席尔沙旺王朝在此兴旺发展。16世纪,巴库被伊朗萨法维王朝洗劫。19世纪,沙俄的军队也接蹱而至。直至1991年阿塞拜疆独立。巴库随着时代的变迁,伊斯兰式、巴洛克式、哥特式的建筑杂聚老城,让这里拥有了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氛围。</p></h1> <h1>  我们还没进入老城,就看见长长的古城墙。巴库老城的古城墙建于12-15世纪间,有十几米高,全部用石头砌成,看着依然很完整,很坚固,一定是经过修复的。</h1> <h1>  蜿蜒的古城墙完整的包围着巴库老城,走到哪都能见到它。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库墙城及城内的席尔沙旺宫和少女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 <h1>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融合。</h1> <h1>  住宅、餐厅、画廊、古董和纪念品店铺静静地散落在老城的街边和角落。</h1> <h1>  小街小巷都是青石铺砌,每一块青石都经过精心打磨,平整光亮。当今,老城内虽然生活着1500户人家,但非常安静,非常清洁。</h1> <h1>  小街两边是各种风格的民居和店铺,即使是楼房也不会超过三层。街道时而上坡,时而下坡,蜿蜒曲折,但很有年代感。</h1> <h1>  </h1> <h1>  应该说,作为巴库最古老的部分,巴库老城的历史原貌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小的伊斯兰式街心花园很漂亮。</span></h1> <h1>  老城西门交通繁忙,进出城的车辆络绎不绝。</h1> <h1>  我们从西门出了老城,立即见到一座欧式建筑,对面是个阶梯小公园。</h1> <h1><p></p><p>  转一个弯便是一条宽阔、漂亮的步行街。</p><div><br></div><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席尔沙旺宫</font></b></p><br> 席尔旺沙宫位于巴库老城的山丘上,是12世纪席尔旺沙王朝定都巴库后修建的宫殿建筑群,历史上屡次被毁、屡次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主体建筑,都是完成于上世纪末。2000年,这座宫殿和巴库老城城墙、少女塔一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是阿塞拜疆建筑的璀璨明珠,可见它的地位和非凡历史意义。<br></h1> <h1>  我们穿过老城,上了一段阶梯,来到席尔旺沙宫,进了一个小门便是一个小花园,中间一个小小的喷泉。</h1> <h1>  宫殿是石块筑成的建筑,高大的拱门和后面露出的圆顶都可看出这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h1> <h1>  进入大门是一个下面八角形上面圆形的空间,阳光从高大的穹顶天窗射进室内。</h1> <h1>  宫殿里主要陈列一些考古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宫廷生活用品。</h1> <h1>  宫殿临近出口的一个明亮的八角亭正中央挂着阿塞拜疆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的大幅照片,旁边是他参加各种活动与人民在一起的留影。1993年,出身克格勃的盖达尔·阿利耶夫,在民意推动下,出任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利用在位的10年时间,领导人民将阿塞拜疆贫穷落后的祖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富裕、现代化的国家。尽管2003年盖达尔·阿利耶夫去世,将总统宝座传给了儿子,依旧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爱戴。</h1><h1> 席尔旺沙宫是一个建筑群,但我们只参观了一座建筑,其他的建筑不知道导游为什么没带我们去参观!又留下一个大大的遗憾!</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七、火祠</b></font></h1><div><br></div><div><h1> 拜火教开创于3千年前,它的发源地就是在古波斯的南阿塞拜疆地区,拜火教也叫琐罗亚斯德教。后来阿拉伯人入侵后,该地区逐渐阿拉伯化,许多火祠被改为清真寺或被废弃。 </h1></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  火祠位于巴库东郊。下午,烈日当空,我们下了车,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前往火祠参观。</h1> <h1>  一进院子便看见正中央有一小屋,这就是火祠。</h1> <h1>  据说这座火祠是由那些曾经逃亡印度的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后又被称为帕西人,他们组成商队在17世纪时把印度商品运往欧洲时,途经巴库听说这里有一个地下冒火的地方,然后在这里祭拜、修行,一些富商出资逐渐建立了这个火祠。 </h1> <h1>  火祠正中央的火焰坛,长年燃烧,因巴库盛产石油和天然气,露出地表的天然气遇到明火后,形成了长明火。原长明火在19世纪因资源枯竭消灭过,现今看到的是苏联时期人工重新接入的。</h1> <h1></h1><h1>  我们现在看到的火祠是18世纪的建筑遗存——因为它屡建屡毁。</h1> <h1><p></p></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曾在伊朗亚兹德参观过拜火庙,当时以为伊朗的拜火教已经非常古老了。没想到阿塞拜疆竟是伊朗拜火教的源头之一。</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八、高地公园</font></b></h1><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p><h1 style="text-align: left;"> 高地公园,顾名思义,这是巴库城内地势最高的公园。公园里有个濒临里海高高在上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巴库城和里海的风光,是游客最喜欢的网红打卡地。</h1><p></p><p></p> <h1>  下午,我们在高地公园对面的火焰塔旁下了车。</h1> <h1>  我们来到高地公园的观景平台,尽管烈日炎炎,但我们兴致勃勃。</h1> <h1>  站在观景平台眺望,东北方向是形似弯月的巴库湾,蔚蓝色的里海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各种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h1> <h1>  巴库港购物中心像一朵盛开在海上的白莲花。</h1> <h1>  “白莲花”旁是被称为“巴库眼”的摩天轮,后面还有一座“水晶宫”。</h1> <h1>  “水晶宫”是一座非常现代化,非常艺术的建筑,是为2012年欧洲电视歌唱大赛而建,可容纳25000名观众,由德国GMP公司和瑞士Nussli公司设计,仅用8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就在歌唱比赛前一个月)。它圆形的外表像水晶一样有多个棱面,每个平面都布满了LED灯,在夜晚会带来震撼的灯光秀。</h1> <h1>  看过巴库的老城和一些著名的古建筑,现在再看这儿的现代化壮丽景观,一个多么大的反差!</h1> <h1>  遥望西北面,几乎将整个巴库市尽收眼底。古老的、现代的,高的,矮的,各种建筑高低错落。靠近海湾的是老城,外围层层叠叠高楼的是新城。</h1> <h1>  我们的大巴在阶梯下。</h1> <h1>  大阶梯旁就是火焰塔,三座塔楼都有不同的功能。南面最高的是公寓住宅,有39层;北面的是酒店,有33层;西面的是办公楼。</h1> <h1></h1><h1>  我们走下大阶梯,就此结束了本次外高加索三国之旅!晚上,我们就要乘坐南航班机回国。</h1><p><br></p><h1> 我们在阿塞拜疆不到三天,除了略略浏览了巴库的几个著名景点,另有几点所见所闻所感:<br>1、以前只是在电视中偶尔听到有关纳卡纷争的新闻,对阿塞拜疆这个小国没有太多认识。这次短短时间的游览让我有些惊讶!一个小小的国家,主要因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发展。如今的巴库新城面貌现代、时尚,甚至有些奢华。特别是到处屹立着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和一些造型别致、新颖的建筑,成了外高加索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难怪有人称它为小迪拜。<br></h1> <h1>2、以前去过崇尚伊斯兰教的伊朗,看到那里已经有些年青人开始世俗化了,但女人还是都要戴头巾,特别进入清真寺更要穿上长袍。没想到阿塞拜疆这个穆斯林国家,这么民主,世俗化程度这么高。不仅没有看到女性严实地包裹在黑袍里,而且还打扮得十分时尚靓丽。 </h1> <h1>3、听导游说,阿塞拜疆是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里海严格来讲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跟其它海洋不相连。虽然属于内陆国,但阿塞拜疆也有自己的海军。</h1> <h1><br>4、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是海拔最低的首都。阿塞拜疆是里海沿岸国家,背靠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山脉,平原不多,首都巴库位于阿普歇伦半岛,平均海拔高度为负28米。<br>  又一次深深感到:行万里路似读万卷书!<br><br></h1><h1><b><font color="#39b54a">外高加索三国之旅花絮:</font></b></h1><h1> 旅途中,旅行社给我们安排的餐厅都非常有特色,或是大山深处,或是树林里,或是里海边,或是小河畔,或是民族餐厅里,大家非常喜欢,非常快乐。</h1> <h1>  可是精心制作的美食却不合我们的中国胃。</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团里的钢琴家、歌唱家、戏剧家一路上给我们带来欢乐。</span></h1> <h1>  结束了外高加索三国之旅,我们乘坐的南航班机于8月3日清晨降落乌鲁木齐机场,见到祖国的第一抹阳光,多么亲切!多么美好!</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旅行,让我领略了外高加索三国的独特魅力,收获颇丰,值得回味。另外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24个团友一路互帮互助,互谦互让,一路欢笑一路歌!期待再次同行!</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要感谢给我提供照片、视频的朋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完</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