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石的故事》和, 《红色中转站》

PINJIACHEN(陈频佳)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1日,我和哥哥来到新三中。来此的目的是响应母校百位校友百部著作征集启事,以及老物件征集启事的号召,征集启事中说到,哈三中在等待着每一个三中人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生日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和哥哥向母校百年华诞赠献了书和美篇制品。</p> <p class="ql-block">  我向母校赠献了美篇《奠基石的故事》复制册。负责征集工作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校方接受了我的赠送并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我把美篇《奠基石的故事》复制成册。赠献给母校。</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族与哈三中结有百年的情缘,祖孙三代都是三中人。</p><p class="ql-block"> 《奠基石的故事》中记载了一百年来我家三代人,从普育学校(哈三中前身)到哈三中,与母校所结下的不解情缘和深情厚意。</p> <p class="ql-block"> 在哈三中百年璀璨辉煌的历史中,有两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称之两个亮点。《奠基石的故事》是亮点之一,另一个亮点,就是哈三中(老校区)校舍,在抗战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接收并中转了大批从前线到黑龙江的各路革命大军,哈三中曾是一个红色中转站,为建立东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我在《奠基石的故事》文中也提到了。这两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恰恰都是我的父亲所亲身经历的。</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燕大上学期间参加了革命组织,毕业后,奔赴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八路军 129 师的革命战士,投身到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我们的父母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风雨兼程回到了黑龙江,投身到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中。</p> <p class="ql-block">  巧合的是,当他们在11月中旬到达哈尔滨报到待分配的地点,就是这哈三中的教学大楼,他们还在三中二楼礼堂打过地铺休整待命。</p><p class="ql-block"> 那时驻守在哈三中的是由李兆麟将军组建的哈尔滨保安总队。对外仍称第四军管区。作为红色中转站,哈三中接收并中转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长途跋涉来到黑龙江的八路军129师大批干部战士。我想,那时当父亲重新踏进三中的校舍,一定会向我的母亲介绍他的母校,特别是他曾参加的三中大楼的奠基典礼。父亲就是以这种形式,再一次和他的母校进行了密切的接触,再一次见证了普育学校 ——哈三中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  历史回顾:</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党中央决定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10月初派钟子云(曾任哈尔滨市长)从延安抵达哈尔滨,经与李兆麟协商后,决定由李兆麟以滨江省副省长的名义,宣布组建由我党秘密领导的哈尔滨市保安总队。哈尔滨保安总队的总队部设在哈三中学校校舍。</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的中秋节,我的父母婚后第三天,9月20日响应党中央号召,即随129师大部队下太行,日夜奔波步行数千里,11月中旬到达哈尔滨。巧合的是,他们报道的地点正是哈三中。他们在哈三中报到休整,等待接受新的使命。有史料可查,父母和他的战友们在哈三中报到稍事休整后,于11月20日左右即撤离(撤到“三肇”地区…)到肇东搞土改。被中转的大批人员,我们的父辈,他们深入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搞土改、剿匪,建立农民武装,锄奸反霸,肃清敌伪残余势力,在哈尔滨周围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为支援全国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驻足在哈三中校史馆,感慨万千。我想说的是:</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的父亲没有回到他少年时期学习生活过的哈尔滨工作,如果我没有考入三中,没有这种巧遇,父亲是没有机会说出这段历史的。那么这段历史就会被封存永远的埋没了。我知道了若是不说出来,就会像这块奠基石一样埋入土地永久没人知道。奠基石也许还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可是奠基典礼这段史实没有人说就不会有人知道了,我必须要让后人知晓,不要在我这中断了,世世代代让我们的子孙都知道《奠基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还有,《红色中转站》是《奠基石的故事》中的故事,如果我没有听到父母亲的亲口讲述,他们是怎样从太行山到东北哈尔滨,又巧合地在父亲的母校哈三中报到的历史事实,也就不会有人知道哈三中作为红色中转站,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这段光荣历史,若是不把这段历史公布于众,那么也会被永久地掩埋了。我的父母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而我是这段历史的传播者。奠基石和红色中转站这两个亮点,对母校的百年历程,起到补充完善、恢复历史原貌的作用,这很重要,我必须传承,让更多的三中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  摆在哈三中校史馆的老校匾</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普育学校是哈三中历史长河的源头,那么奠基石则是哈三中诞生的印记!奠基石推动着哈三中的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向前。哈三中,百年璀璨,嘉才普育,为国家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 我把《奠基石的故事》和《红色中转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及一个三中古稀学子由衷的感怀</span>献给三中的百年华诞,诚挚地祝愿亲爱的母校生日快乐!兴盛长青!</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要对母校说: </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校,祝贺哈三中百年华诞!</p><p class="ql-block"> 普育芳华 圣洁学堂</p><p class="ql-block"> 厚德载物 永铸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