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宽先生和我的曾祖父

心想事(思)成

<p class="ql-block"> 刘思成 </p> <p class="ql-block">  近来因收集整理钱仓村历史宣传册,龙港杨观达老师给我发来《刘绍宽日记》和《平阳县志》等相关资料,供我查阅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刘绍宽日记》电子文档搜索“钱仓”两字时,屏幕上竟然弹出几十条有关钱仓的信息,其中有钱仓山风光、青华庵、造路亭、建义冢等历史古迹描写,也有记载刘绍宽先生与钱仓乡贤谢静斋等名人的交往。</p> <p class="ql-block">  然而最让我诧异地是有关我曾祖父刘玉亭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如①“钱仓刘玉亭为子昌南抽充兵役因病请免,以呈稿见示”。</p><p class="ql-block"> ②“1932年8月17日刘玉亭送葡萄来,留午饭”。</p><p class="ql-block"> ③“二日,十七壬申,晴。婴所点卯,啸樵亦来。侯子光来,为其族人事。钱仓刘玉亭等三人来,均留午饭。作《张聘三先生八十有五征寿言启》,缘许专员来平时,以建积谷仓事属聘三先生发起,而以祝寿醵资成其事,此《启》为是而作。午后往鳌江”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记录不禁让我心头一惊,莫非刘绍宽和我家上辈有交集,于是我决心把文中关于“刘玉亭”和“抽壮丁”的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p> <p class="ql-block"> <b>一、曾祖父刘玉亭</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驱车钱仓刘氏宗亲拿来族谱考证,确信《刘绍宽日记》记载确是我的曾祖父刘玉亭。</p> <p class="ql-block">  刘玉亭,谱名增树,号玉亭(庭),1889年生,生子二女一,长昌南(楠)、次昌镔,女巧莲。</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我爷爷说:“曾祖父二十多岁还在平阳坡南‘回生堂’当帮工,直到31岁(1920年)也就是到了而立之年,自己才开始创业。当时由于家庭困难,我曾祖父和曾祖母徒步到长山广底(地洋山平阳隧道口)曾祖母娘家借钱开店,当天夜里,下着雷雨,漆黑一片,俩人借着闪电的光走走停停,二十里路程他们硬生生走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  钱仓“万春堂”(当时钱仓唯一一家药店)终于开业了,店门两旁一副对联“万紫千红回生妙品,春桃秋竹益寿良诊”映射着“万春堂”店名。在曾祖父的潜心经营下,生意如火如荼,小日子也慢慢兴旺起来。</p> <p class="ql-block">  钱仓著名乡贤谢静斋(1877-1945民国少将谢力虎父亲),少攻八股,屡试不第,遂弃举业,静心研究医术,遍读中医经典,行医乡里。</p> <p class="ql-block">  刘玉亭和谢静斋,一诊所一药堂,相辅相成自然而然成了好朋友,随着两人财富的积累,声名鹊起,两人广施善行,恩泽乡里,修桥、修路、修路亭、建义冢……《刘绍宽日记》里略记载着他们的善举。</p> <p class="ql-block"> <b>二、爷爷抽壮丁</b></p><p class="ql-block"> 《刘绍宽日记》里记:“1939年6月28日,农历五月12日,刘玉亭子昌南确有肺病,被抽壮丁,闻殷科长因本人声请发脾气。玉亭托郑克之向转圜,无效。顷贻书与商,祗有遵缓役例,缴洋弍佰元请缓。余邀黄梅僧同往谒徐子勉,而缴缓役金,始得邀允。”</p> <p class="ql-block">  根据民国1933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中华民国男子有依法服兵役之义务;18~35周岁为甲级壮丁,36~45周岁为乙级壮丁,独子免征,公务员缓征;壮丁凭票抽签,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不征,中签者应征(称抽壮丁)。</p> <p class="ql-block">  我爷爷两兄弟,不符三丁抽一,从日记里看到我爷爷患有肺病,这在新中国成立前属于严重的传染病(俗称痨病)。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人员独断专行,肆意搜刮,我爷爷刘昌南患结核病被抽壮丁后,虽然通过大律师郑克之沟通,(刘绍宽弟子郑式钦之子,郑式钦曾任温州府中学堂监学,平阳县教育局局长,后在省教育厅任职)也无济于事,后来在温州名儒刘绍宽和平阳名绅黄梅僧(黄光)从中斡旋,缴纳了弍佰元后,才得以准允。</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当时国民党官员徇私枉法,收受贿赂,强拉壮丁之事屡见不鲜。已经入伍的士兵生活条件恶劣,伙食费被层层克扣,导致士兵常常面黄肌瘦,体质甚差。征兵过程中为防壮丁逃跑,经常以绳索缚送,待之如同罪犯,幽室禁闭,严刑毒打,枪杀士兵之事也时常发生,使各地人民视当兵为畏途,兵源补充日益艰难,兵源素质越来越差,导致抓壮丁现象更为突出。难怪乎!“民国不亡,天理难容”!</p> <p class="ql-block"> <b>三、刘绍宽与钱仓古镇</b></p><p class="ql-block">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白沙刘店人,不满周岁生母去世,过继给大伯母杨氏,2岁随母住张家堡大夫第,在张家堡生活了整整50年,1919年搬迁到平阳县城西白石街。</p> <p class="ql-block">  1905年开始刘绍宽先后参与温州郡学堂、温州师范学堂、省立第十中学的建设并担任监督和校长。1912年民国以后担任永嘉、平阳等县教育科长。</p> <p class="ql-block">  他历时十年,编修成了98卷《平阳县志》,1925年任温州籀园图书馆长时,与刘景晨先后应黄溯初之邀请,校刊《敬乡楼丛书》,他一生著述等身,流传下来的以《厚庄诗钞》、《东瀛观学记》、《民国平阳县志》《刘绍宽日记》为最出名,人们尊他为:“浙南学界的爝火”。</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五年,湖前乡绅徐介眉在清华寺设立青华书院,聘名师厚庄先生(刘绍宽)讲学,据《王海髯先生年谱》云:清光绪二十四年,厚庄先生(刘绍宽)“课艺寄卷”给青华庵孙克强,王理孚,谢静斋,徐介眉,温简言,温简记,孙锵琛,杨绍煌,王志久,苏烟瑶、项廷骏,谢益三伴读。</p> <p class="ql-block">  由于青华书院的设立,刘绍宽在钱仓活动轨迹自然增多,难怪与钱仓名贤和我曾祖父有交集。</p> <p class="ql-block">  日记中记有:“1922年2月18日,廿二日丁巳,雨。萧祝三持升三函来,即复之。邀王渭川看孙女,以伤风多痰也。颜公雅、次周来,因邀郑叔粹来同午饭。李公仪电来,询糖事。郭鸿藻、黄开运引颜其杯来,为造钱仓路亭事,立成批字,计木工料七十五元,为垫付大洋弍元。”带头修建钱仓路亭。</p> <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9日夜袁植民来,因先人遗命作义冢多处,乞函致钱仓谢静斋谋择一地。缘余曾与静斋商议,钱仓山多岩壑,甚奇特,而为丛厝所占,拟作义冢,以清浮厝,使林壑得全秀美,而其愿未偿。今植民适有此举,故为怂恿成之。”在他周旋下,钱仓下埠铜钱岩旁修建成“袁氏义冢”漏泽园。等等凡利国利民、功德善事他都积极参与,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  这部《刘绍宽日记》始于1888年,止于1942年,这部洋洋百万言的日记是他积半个多世纪的心力,铢积寸累写成的。《刘绍宽日记》也写出了我曾祖父和我爷爷一家的辛酸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