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 City walk西提沃克(城市漫步)主城玄武区。打卡:长江路迷你碉堡~汉府街毗卢寺~九华山玄奘寺~古鸡鸣寺~玄武湖喇嘛庙~玄武湖玄武门~高楼门天城基督教堂~吉兆营清真寺,全程约12公里。</p> <p class="ql-block">丁迅特战队员在 南京地铁二号、三号线大行宫地铁1号出口处集合。</p> <p class="ql-block">出发</p> <p class="ql-block">路过长江路288号大门,这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大门下的迷你碉堡(大门暗堡)。</p> <p class="ql-block">路过长江路292号--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汉府街4号--毗卢寺</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雍园1号民国建筑</p><p class="ql-block">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六月十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路过北京东路九华山公园内的玄奘寺</p> <p class="ql-block">路过古鸡鸣寺甘露井(南京市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路1号--古鸡鸣寺</p> <p class="ql-block">走进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南宗市文物</p><p class="ql-block">喇嘛庙诺那塔</p><p class="ql-block">南京市人民哎 府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环洲--喇嘛庙诺那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喇嘛庙,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正式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玄武湖的喇嘛庙就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建成的。</p><p class="ql-block">但喇嘛庙不是为了战争祈福而生,而是为了纪念一位藏传活佛诺那而建。</p><p class="ql-block">诺那的一生都致力于传教,他的出现让藏传佛教在南京生根发芽,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敬仰。</p><p class="ql-block">他在世时,收过很多俗家弟子,其中有很多大人物,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四杰之一的柏文蔚就是他的弟子。</p><p class="ql-block">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诺那圆寂,柏文蔚为自己的师傅建造了这座喇嘛庙。</p><p class="ql-block">诺那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放在各大佛教宗派都是罕见的,所以他受到的敬仰和尊重也极具分量。</p><p class="ql-block">时任国民政府的司法院长居正,专门为诺那撰写了碑铭,以此来纪念他。</p><p class="ql-block">甚至在诺那火化后,弟子护送他的舍利准备前往庐山安葬,朱德听到后,立刻赠予了路费和马匹,并派兵一路护送。</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还专程去了诺那埋葬的塔前参观。</p><p class="ql-block">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座喇嘛庙其实更多是对诺那个人所建造的一个纪念馆。(网上资料)</p> <p class="ql-block">走进玄武门来到 傅厚岗6号傅抱石故居,该建筑始建于1948年,1951年建成,砖木结构,是傅抱石一家定居南京后的长期住所。傅抱石(1904—1966),我国著名画家。</p> <p class="ql-block">傅厚岗4号徐悲鸿旧居,该建筑建于 1932 年,是一座精巧别致的西式小楼。徐悲鸿(1895-1953),精通中西绘画,尤其擅长画马,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28号天城基督教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信仰历史。</p> <p class="ql-block">吉兆营43号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吉兆营清真寺简介</p><p class="ql-block">吉兆营清真寺旧称礼拜寺,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吉兆营43号,因地名而得名。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几经重建,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民国时期,位于西康路、顾和路的外国使馆区距寺较近,经常有一些外国穆斯林使节到寺参加宗教活动,因而曾享有“外交寺”的美称。该寺现为城北地区唯一一座清真寺,被教内外人士称为南京伊斯兰教的“北大门”。因周边高校林立,亦有“高校寺”的美称,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2011年,为消除房屋隐患,扩大使用面积,于原址重建四层楼清真寺,几经波折,2013年竣工,2014年使用。重建后的清真寺是具有传统元素与现代气息的“新中式”建筑特色清真寺,是南京伊斯兰教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业已成为民族和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新窗口。</p> <p class="ql-block">吉兆营清真寺碑记</p><p class="ql-block">吉兆营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约公元一七七七年),后毁于兵赞。亦内礼拜依旧。民国初,寺坊教胞集资重建,历时四年至公元一九二六年,寺乃成。因地处市中心,与大学、使馆毗邻,素有“文化、外交大寺”之美誉。寺聘名师执教,践行教门,热心公益,并于一九二九年创办“吉清小学”,兼收回汉儿童,为社会培育有用之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致宗教活动停止、改一九八八年寺院归还伊斯兰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教协会,同时修缮开放、恢复宗教活动。随着宗教活动的日益兴盛、而旧有建筑年久失修多为险房。二零零九年经市政府批准,原址翻建。我会历经五年艰辛。斥资人民币陆百万元 (其中教胞七贴壹百余万元》、至二零一四年元月工程竣工。新寺主体四层,结构独特,古朴壮观,处纷繁中独享幽静,融传统和现代风格为一体。移民静参化育,万赞归主,祈国家繁荣,教门昌盛。阿敏 !</p><p class="ql-block">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产历一四三五年圣纪公历二零一四年元月</p> <p class="ql-block">古 井</p><p class="ql-block">自来水没有普及之前,水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之一。清真寺内水井除了解决生活用水外,也是为了满足穆斯林礼拜前沐浴(大、小净)用水所需,故清真寺内必有水井。</p><p class="ql-block">此口古井与寺同期建造于清乾降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位于原礼拜殿外南侧。2011年,清真寺又一次重建,为扩大面积,古井归入室内,并作为历史遗迹保留。现井栏为玛瑙石,系从待复建的太平路清真寺移用于此。</p><p class="ql-block">古井不但记载着清真寺的历史,同时也印证着清真寺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