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儿山下练兵场一一793军校生活。

真石(朱广信)

<p class="ql-block">  赐儿山下练兵场一一793军校生活。</p><p class="ql-block"> 河北张家口西山坡,赐儿山脚下,有一个解放军的训练基地,793部队。1964年8月,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学生来到这里,编入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八系,其中161位同学编入八系五班。五班同学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唐山、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我们北京同学来到学校时间比较晚,一进入学校,先到的师生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我们。 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初中毕业来到军校,第一次走出家门,远离父母,开始了新的军校生活。</p> <p class="ql-block">八系五班毕业照名单录(从左到右)</p><p class="ql-block">第一排=24同学</p><p class="ql-block">付世和、高继速、李淑媛、王瑞芝、刘淑琴、张惠然、陆志洁、张福霞、陆福珍、张慧清、张世菱、王云格、吴玲仪、刘颖俐、吴志英、孙宏伟、沈曼文、方晶莹、陈世香、程秀兰、张亚东、马雯君、潘清香、唐淑琴</p><p class="ql-block">第二排=9同学</p><p class="ql-block">陈培英、赵丽华、崔连弟、胡乃敏、王同智、沈振麟、平宗淼、李书华、程法铨、刘崇年、周正耀、范占春、冷庆云、刘汉民、李廷英、周庆必、刘乃林、顾云生、刘鹏飞、张志杰、王敏敏、王玉明、孙喜英、徐澄钧、黄美琴、张路、王燕勤、刘夏珍</p><p class="ql-block">第三排=28同学</p><p class="ql-block">黄忠良、王荣楠、陈英源、杨祥麟、沈梅初、杨荣生、张任水、赵彦民、朱广信、倪康民、张兆玉、韩秉忠、魏兴旺、刘俊生、韩洪珠、刘永耀、杨志发、刘国良、付根兴、周金宝、陈宏康、周光耀、张同芳、孙克敏、董永松、余进弟、谈文锦、樊海弟</p><p class="ql-block">第四排=30同学</p><p class="ql-block">巢和清、荆清发(教员)、付茂清、李启忠、陆瑤明、顾兰鑫、张兴元、徐云椿、丁宪声、徐金根、赵生昌、徐子荣、孙胜岐、杨春祥、梁振亚、时铁成、郑恩成、艾文祥、刘传意、胡全桢、陆伟经、王可胜、刘惠德、霍芳和、刘克民、李宝瑞、马天星、王国荣、王伟国、凌云、许德仁</p><p class="ql-block">第五排=31同学</p><p class="ql-block">龚孟春、任重远、李晓义、杨洪根、叶伟、邓常维、李恩文、夏久富、李国富、黄兴成、胖希臣、刘世松、李惠林、孙关根、刘树强、孙立安、董士友、姚静佐、刘祥万、薛昌庠、孙承根、刘子龙、张家生、李和平、马小发、王张福、王凤山、蒋玲玲、蒋振国、忻永泰、刘兆龙</p><p class="ql-block">第六排=29同学</p><p class="ql-block">瞿朗、顾冬鸣、徐宝金、鲍生度、崔立柱、韩志华、张伯祥、李宝贵、何杰、奚振鑫、李家炜、冯荣生、张宁生、陶仙玉、朱柏里、齐再光、王凤岐、蔡盂生、王玉金、王世衡、马瑞良、张伟栋、卢新忠、李鸥、徐友达、孙建成、平金坤、张永成、刘文</p><p class="ql-block">师训队=9同学:管惟國、朱立成、胡福根、田庆安、阮永清、尹冀芬、章新胜、李玉宝、邓凤英、关宏德。</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入伍教育,军事训练。穿上斩新的军装,还是很精神的。穿上军装就是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军人要听从命令和指挥。遵守保密纪律。军事训练很辛苦、紧张,早晨军号一响,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军姿、军容,齐步、跑步、正步,卧姿、踢腿,射击、投弹,实弹射击。军训三个月,摸爬滚打,新军装变成旧军装,也从学生变成一个军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来到军校开始,就分班分组,五班分十几个组,每个组十几个人。我们北京南苑中学考入军校四人,韩红珠、刘树强、刘子龙、朱广信。开始我们分在一个组,随着专业技术学习各人进度不同,组之间人员、所在教室都有所调整。我所在小组组长付组长先后有韩红珠、任重远、郑恩成、王玉金。一个组先后有刘树强、刘子龙、朱广信、魏兴旺、刘俊生、刘惠德、杨春祥、时铁成、黄忠良、卢新忠、倪康民、陆伟经等。班主任周正耀、指导员李廷英、助理员王同智,教员有刘腾飞、荊清法,我们毕业分配时,荊清法老师还每人送给一本《欧阳海之歌》。选举刘树强为军人委员会主任。陶仙玉、胡乃敏、周光耀、朱广信为团支部委员。</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参军穿上新军装的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赐儿山上照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开始了枯燥乏味的专业技术训练和外语学习。每天进入教室,就答滴滴答,直到滴答滴答滴。每节课下来都是腰酸背痛、手酸屁股疼,还有耳鸣眼花。初期是教官手工操练,后期完全是机器操作,学员也象机器人,自然反应。在这疲劳乏味的训练期间,还多亏组织各种活动调节生活,缓解疲劳。组织政治学习和运动、爬山跑山、抗旱浇水,防洪救险。组织足球、篮球比赛,歌舞表演,看电影。还有劳动生产、修鞋理髪。丰富的课余生活对冲疲劳乏味。我记的组织最多的是政治学习,每周都有几个下午组织听报告、主任讲课、小组学习,还常组织去东山坡听报告、看电影。从西山坡到东山坡要走很长一段路,经过市中心解放桥。几百军人整齐喊着口号,唱着歌,经过市中心,还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每个人都是仰头挺胸,精神饱满,充满自豪。八系组织过一次文艺演出,要求各班出节目。我们班女战友出了两个节目。付世和与尹冀芬的老两口学毛选轰动全场。还有一个节目是几个女战友画妆演的,至今不知道是谁演的,也是轰动一时。班里也常组织文艺演出。樊海弟的口琴独奏、黄忠良的苏州评弹、上海话表演一鸣惊人。文艺演出由刘树强主任主持。还组织爬山比赛,有时由我和周光耀先勘察路线,确定某个山头为终点,每次比赛基本都是张兆玉第一名。别人真是爬山,张兆玉是跑上山。班级之间组织足球、蓝球比赛,我只参加足球比赛,我们组只有我和魏兴旺、杨春祥参加。我和魏兴旺把二门,杨春祥中卫,各有输赢。我还参加修鞋组、理发组为大家服务,当时修鞋组还有李家伟、孙承根、张会然。关宏德、王可胜在生产组。王可胜还是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是同学们学习榜样。当时开展学习雷鋒运动,我也学习雷锋,通过邮局给北京同学订杂誌,給在内蒙插队的同学邮寄信封、信纸和邮票。</p> <p class="ql-block">北京南苑中学考入军校四名同学:</p><p class="ql-block">前排:刘子龙 朱广信 </p><p class="ql-block">后排:韩红珠 刘树强</p> <p class="ql-block">我和倪康民在赐儿山云泉禅寺</p> <p class="ql-block">我和卢新忠在赐儿山</p> <p class="ql-block">  两年的专业技术训练,军校生活很快过去,迎来了毕业分配。全系500多学员列队在广场等待命令。军校领导逐个念名分配到全国各地。最后是西藏,分配29名学员。他们是:刘世松、周光耀、张慧清、马文君、顾兰鑫、王可胜、沈岩、潘勤、陆伟经、</p><p class="ql-block">巢和清、李和平-李军、张伯祥、张福霞、魏向东、朱广信、刘淑琴、王云格、</p><p class="ql-block">唐立新、王永刚、王月涛-王军、忻晓轮、付学勤、贾贵祥、马继先、李志成、</p><p class="ql-block">陈媛荣、谢吉凤、俞兴根、王全全。</p><p class="ql-block"> &nbsp;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保家卫国的前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