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以前是叫做龟兹的,只是到了清代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划归清朝版图后,才定名为库车。<br>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大国,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br> 龟兹最早是出现在班固的《汉书》中:龟兹,国都延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国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有人口8万余,佣兵2万余。在西域城郭诸国中最为强大。 至少在汉朝的时候,中国已经有很详细的文字记载着这个古国的情况了。<br>龟兹古国在东汉以后就已经成为西域的泱泱大国,龟兹国以库车为中心,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疆的库车、拜城、新和、沙雅、轮台县一带,都曾是古代西域龟兹国的领地,其势力范围可见一斑。 来到库车的第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导航及不准确,我们预定的酒店明明就在我们正前方,而导航却一直要我们掉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第二天再这样导航,却又是正确了,不知道是何原因。<br> 第二件奇怪的事就是,在我们吃完晚饭后,居然下起了瓢泼的大雨,而且气温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热,这真是出乎了我的预料了。<br><br> 库车,沙漠边的绿洲真是有我们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br> 我们定的酒店离库车市的中心还有些距离,但是环境确实整洁美丽。酒店的服务员都是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让我们几个人赞叹了许久,弄得人家还有些难为情了。酒店旁边的饭店也都是维族风格的装饰,虽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但是里面的吃饭的顾客依然很多。我们又在这里吃到了大大的羊肉串,热腾腾的维族挂面汤,虽然烤包子不太好吃,但也为我们独库公路的穿越打上了一个十分圆满的句号。<br>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来了,没想到老黄比我起的还早,为了不影响三毛睡觉,早早地就下了楼,在停车场抽抽烟活动活动。<br> 太阳已经从东面升了起来,发出了淡淡金黄色的光芒。室外的温度真是凉爽,还刮着轻轻的风,却让人就得有些寒意。<br>维吾尔族的饭店早早就开了,早餐也是很丰盛的,有奶茶、包子、花卷,还有用玉米面羊油熬制的香喷喷糊糊,还有些什么记不太清楚了,是有些遗憾了。 早餐完毕,我们开始了库车一天的游览。今天给库车留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用来游览与修整,虽说实在的有些短暂,但是足够的精彩。 库车是古老的龟兹国的中心,我们已经无法看到汉唐时代唐玄奘笔下的龟兹国,据说那时这里是一个佛法的国度,在其国境内有一百多座寺院,主要研习小乘佛教,一直是西域佛教的文化中心。玄奘大师抵达龟兹城的时候,就住在一个主持是高昌人的寺院中。因唐玄奘在高昌故城时,同高昌国王结拜为兄弟,又是大唐高僧。龟兹国王自然不会怠慢,第二天就在王宫里大摆宴席、大兴歌舞,款待玄奘大师。这些故事就是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实物素材和翻版,也是我们孩童时从《西游记》真正接触到西域与新疆,当然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只是存在于想象与神话的世界中,但不能回避的是通过《西游记》才使我们接触到了最早的新疆。<br> 但随着伊斯兰教向东的传播,这个佛法的国度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那些佛教的遗址大多早已当然无存,只有在哪些荒山野岭里的石壁洞窟,为我们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痕迹,这就是我们以后回去的克孜尔石窟。<br><br> 今天的库车是伊斯兰元素的库车,至于是否还存有汉唐时代的风貌就不好说了,也许是哪些音乐?,也许是哪些美食?,不得而知,也许还有其他。<br> 库车的主要景点有库车王府,库车大寺和大馕城等景点。库车王府和库车大寺是同库车老城的融为了一起的建筑群落,而且是收费的景点,所以这次就不去参观了,把我们的主要时间都放在了这多姿多彩的库车老城。<br><br> 上午的老城已是热闹非凡了。绿树浓阴的老城街道两旁,是装饰着五颜六色漂亮门窗的一层平房,淳朴而又不失温馨,都在忙碌地制作各种烤馕,烤包子、手抓饭。帅气的小伙子围着那烤炉不断地把那一张张大大的馕放入烤炉,而那大大的烤制好的馕则放在店铺的摊位上,这里的馕是我来新疆见过的最大的馕,刚烤制出来吃是非常香甜的。漂亮的维族姑娘正在把那些诱人的烤包子装盘送给顾客,看着那皮薄馅大焦黄焦黄的包子,真是胃口大开垂涎三尺了。可惜是刚刚吃过了早饭,要知道是这样还不如来这里吃了。还有那满满一锅的手抓饭,羊肉、大米还有胡萝卜在一位维吾尔中年妇女的搅拌的混合下,不但飘香四溢,而且诱人的鲜亮色泽,再一次调动了我那敏感的味蕾,又想大吃一顿了。漂亮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在自家铺子前买着格式各样的烤馕,大小不一,居然还有带馅的,又一次了大开眼界。漂亮的小女孩,引的大家争相与她拍照,但是拍完照一定不要忘记买她家的馕,尤其的带馅的好吃极了。<br>当然对于我而言,最美的当属那弹着都答儿唱出的歌声。<br><br> 几名老者悠闲地坐在哪位已是须发皆白的歌唱家身边,每个人眼前的桌子上都摆放着大碗的茶水,茶水里放着红枣,好像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听着歌品着茶,悠闲自在。他们是听非听的样子,好像这对于他们也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br> 我听不懂那老者维族语言所唱出的歌词,但其高昂的浑厚的歌声充满了感情,尤其那从鼻腔发出的歌声更象星沙漠中传来的风声,苍凉而又遥远,又仿佛是荒原上牧人忧伤的歌声。手指扫过都答尔的琴弦,就像地夏天的风吹过茂密的白杨树发出的声音,一直明快地传向了远方,又像是山谷中的风声急急忙忙,伴随着歌声穿越旷野,飞到心上人的心中。我喜欢他那随心所欲的歌唱的样子,他的歌声陶醉了他自己,也陶醉了我。,<br><br> 绿树的浓阴之下,长长的都答儿弹出了快乐、深沉的歌声也唱出了快乐,我不知道我是否听到了“龟兹乐”,但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音乐永远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库车人充满情趣快乐生活的主题。<br> 手抓饭、烤包子、馕等一色美食一直陪伴着我们,但是不要忘记还有可口的酸奶,还有一定要吃一吃时令的水果“白杏”,小小的白杏甘甜可口,就像敦煌的李广杏,但是敦煌的李广杏要40多元一斤,所以来到这里一定不要忘记了这里的“白杏”。<br><br>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到了库车王府,建筑物不是很高大,是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库车王府据说还生活着一位最后库车王爷的王妃,门票也不是很贵,但是觉得也没有多大的看头,还是在老城多转转吧!<br> 在美食与精美的维吾尔族服饰店间不断地穿梭与欣赏中,时间也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找到一处买手抓饭绿荫下开始了午餐时间,一份带肉的手抓饭、一份不带肉的手抓饭,一人一份酸奶,再配上刚才买的白杏,午餐加单而又丰盛,完完全全的新疆感觉,美美满满的幸福感觉。<br> <br> 吃完午饭之后,我们又顶着烈日去游览了库车大寺。高大的伊斯兰建筑十分的宏大,走进门口大厅的一刹那,凉爽的空气立刻就将刚才的酷热驱赶了出去,的确是个好去处。但是收费的景点,还是下次再来拜访吧!在门口休息的时候,一个在这里做生意的内地人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到了晚间是萤火虫的世界,非常的美丽,可惜我们晚上来的时候无缘与之相遇。<br> 夜幕降临时分,我们在库车的露营地——西域都护府停好车,就去参观了在那里露营的房车与已经搭建好的帐篷。我们也是误打误撞到这里的,来之前并不知道这里有一个可以停房车的营地。在这里有的是标准的房车,有大部分都是轿车改装的床车,还有的干脆就在平坦的地方搭起帐篷。可惜这次出行对房车或旅居生活准备不足,没有过多的研究户外露营,使得我们的装备有些落后了,没有获得优质的露营体验感。看到哪些在此悠闲露营的人们心中不但充满了羡慕,更多的是充满了佩服,他们是有情怀的一群人,能在与大自然接触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旅行的快乐。<br><br> 我们从西域都护府开始,沿着维吾尔族弯曲的街巷去寻找大馕城。街道的两旁是普通的维族民居和高大的白杨树,还有买馕的店铺。高大的土黄色的土墙将路旁的院落遮挡的严严实实,街道上有着顽皮的男孩在奔跑打闹着,还有漂亮的维族小姑娘不知道在树下观望着什么。<br> 等我们走到大馕城时已是华灯初上,其主要地标就是那个无比巨大的馕的模型。说起这馕,确实在北疆是没有见过库车这么大的馕的,基本上都是有那个放饺子的篦子那么大,但是也有小小的馕。但是总感觉这南疆的馕在刚考出来是香甜酥脆的,但是放上一两天后就特别的硬,这点好像同北疆的还是有些区别的,还是我印象中记错了!<br><br> 当大馕城的夜幕降临时,一场热烈的舞蹈盛宴在宽大的舞台上开始了。这舞蹈起就象甘甜的琼浆迅速浸入人的每一根神经,迅速把那快乐的情绪调动了起来,让自己年轻得像20来岁的小伙子。<br> 舞台之上,英俊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姑娘,身着华丽鲜艳的维族服装,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动感的舞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让我忘记了烦恼与忧愁,再一次领略了维吾尔族音乐与舞蹈的巨大魅力。<br> 维吾尔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小孩、小伙、美丽的姑娘还有老人,每一个都是舞蹈的高手。他们跳舞时并没有安排固定的舞步,完全是在用感觉编排出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音乐欢快地舞蹈。这舞蹈已经写进了他们的基因,是那么的欢快与奔放,将生命的热烈与激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在台下的观众舞台上,我也参加了这场居然能我一展才能的舞蹈狂欢,在维族小伙的热情指导,我也学到了哪些在舞台上看似眼花缭乱的动作,原来它们并没有那么复杂,舞蹈的动作完全是同心中的快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它需要的是舞者的喜怒哀乐、需要的是舞者的热情奔放,当你沉浸在其中的时候,天地之间所剩余的只有美妙与快乐了。<br> 来到库车只有短短的一天,它仿佛在一瞬间带着我穿越了千年,从龟兹到库车,再从库车到龟兹,也许在时间旅途中无法同时再现那些远去的文明与辉煌,但此时此刻所见到与体会到的一定是库车给予我的最为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