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长征

海港区中心附小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背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独树镇战役是1934年11月在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爆发的战役,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了国民党数万骑兵的攻击。</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突破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它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拯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难条件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战役是1935年3月到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强渡嘉陵江,对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的进攻战役。</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红军只用6条木船,靠36名船工,用九天九夜,就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渡江北上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强渡大渡河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伟大胜利,也展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顺利强渡大渡河后,蒋介石急调川军增援泸定桥。29日16时,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胜利到达泸定城。</p> <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21日,红军过草地,因粮食不足,使红军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从俄界继续北上,攻占大险腊子口,进占哈达铺,翻越六盘山。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与十五军团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p> <p class="ql-block">乌蒙山回旋战,是1936年2月到3月,红二、红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机动作战。</p> <p class="ql-block">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过程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