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舞结缘的故事

张玮霖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那香海的秋天,凉风习习,那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松林,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悠悠之中,思绪万千,萌生了一串串的故事,请你静下心,听我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看一张照片,前左是我,那是1953年,我十二岁,小学毕业与学友的合影。那年,我进入青岛一中,开始了六年的中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是初一的暑假,参加青岛市中学生夏令营,在开营式上,我代表营员们致辞,手上端着献给前来做客的苏联小朋友的舰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当年报考青岛一中时,还没有现在的全市统一招生,一中是本校命题,提前独立招生。计划招收初一新生二百名,竟然报了一千二百人(录取率16.7%)。</p><p class="ql-block">一中的教师是一流的,教学水平毋容置疑。就是课外,也是没的说。田径队,体操队,各种球队都是全市第一。学校还有剧团,管弦乐队等文艺社团,课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从小体质弱,体育课若是考铅球,肯定不及格。文艺方面,算不上爱好,只是能随着混混,比如说唱歌,哥姐们喜欢唱歌,在家里哼哼,也就跟着唱,记得唱《纺织姑娘》、《山楂树》时,还自然的分成高、低两个声部。家里贵的乐器没有,但是有口琴笛子胡琴,也摸弄两下。跟随着收音机里唱评剧《刘巧儿》、《小女婿》,经常是曲不离口。记得我曾在班上开新年联欢会时用胶东方言说快板书,还到兄弟班级去拜年,惹得一片喝彩。在一中大礼堂还上台演过吕剧《王定保借当》,正儿八经的扮上唱了一回小生。</p><p class="ql-block">我上初一时,同桌的名字叫姜桓,和我同岁,属于班上年龄最小的。我俩都喜欢唱歌,曾经在一中大礼堂一起演唱过童声二重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当时,高中的一位学姐正在以队长的身份组建一中舞蹈队。她盯上了我和姜桓,直接找到班里。那时我对跳舞,仅限于校园集体舞,什么友谊舞、水兵舞……,所以有一种想试一下的新鲜感,就和姜桓加入了。</p><p class="ql-block">不像现在的舞蹈班,队里不讲什么压腿、下腰、劈叉等练功,只是跟着会跳的同学学习,模仿。在那段时间里,学会并上台演出过的舞蹈有《板凳舞》、《童心舞》、《采茶扑蝶》等。印象最深的是《童心舞》,我和姜桓学着朝鲜舞的动作,包括打闹,玩耍,嘻戏,一些情节、动作还能清楚的记得,一次和他打电话时,聊起《童心舞》,我俩一起哼唱起舞曲,竟然能从头唱到尾。这毕竟是七十年前的事啊,真是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和姜桓都已经是八十开外了。前年他从徐州来青岛,这是当时聚会的合影,前面中间的是姜桓。</p> <p class="ql-block">在一中舞蹈队,除了自己学的舞蹈,更多的是看高年级的同学们排练和演出的如《荷花舞》(中国古典舞)、《摘葡萄》(维族舞)、《额尔多斯》(蒙族舞)等,开阔了眼界,酝酿了对舞蹈的感情,在心里埋下舞蹈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我的一生中,在适时的条件下发芽,生长,开花,抽穗,结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荷花舞》的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舞蹈《摘葡萄》的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1959年,我高中毕业,离开了青岛,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p><p class="ql-block">1984年,在离开青岛二十五年之后,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我被市教育局安排在了青岛三十九中。</p> <p class="ql-block">我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p><p class="ql-block">除了高一的物理课,还担任了高一、1班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进入高二,班上几个同学自发组织了“心声文艺社”,这是他们邀请老师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7年春节,姜宏亮、胡军、李昭勇等同学来家里看望老师。</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初,曲宁和王雪冰到家里来看望老师,他们正在筹备一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底,这个班的部分同学,在毕业三十多年以后,和当年的班主任又相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6年的元旦,学生们正上高二,在送旧迎新的联欢会上,我为大家跳起了新疆舞。当时相机还是稀罕物,留下这张照片极其珍贵。照片上看不到全体同学,还好,边角上可以看到班长竹栋和主持人史健。</p> <p class="ql-block">这个班(青岛39中1987届高三1班)当时参加高考时,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228万,录取人数为60万,录取率为27.2%,所以加在每个学子心头的压力很大。当然,每个送高考的老师压力也很大。在新年联欢会上,做为班主任,跳上一段新疆舞,为班里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欢快轻松的气氛,缓解一下高考的压力,也包含着自己的一点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高考结果,班上有三十几名同学被高校录取,未被录取的同学,后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也都有所建树。如今,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他们的孩子也已大学毕业了,在此把最美好的祝福送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我在39中的工作有了调整,担任了教导处主任。</p><p class="ql-block">1989年春,学校领导决定举行首届艺术节,并且让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那时全市各中学普遍没办过艺术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作为学校艺术节的总策划和总指挥,除了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必须自己多下点功夫了。</p><p class="ql-block">青岛三十九中的首届艺术节,于1989年6月2日开幕,6月4日闭幕,三天中共举行独唱,合唱,舞蹈,集体舞,器乐,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比赛几十场,还举行了美术作品展,艺术类讲座,诗歌朗诵会,学生时装秀,霹雳舞、民族秧歌、教师交谊舞展演。盛大开幕式上,邀请老校友,市歌舞团、曲艺团、部队文工团的艺术家登台献艺。特别是6月4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全校上千名学生在大操场上,在《手拉手》的奥运歌曲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大狂欢。</p><p class="ql-block">由于学校领导的充分信任,全力支持并亲自坐镇,全校师生的满腔热情和积极投入,三十九中的首届艺术节获得了圆满成功,并由此开启了举办艺术节的先河。</p><p class="ql-block">在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我和邢老师演出了自编舞蹈《化蝶》,把开幕式推上了高潮。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各种条件有限,有关的资料没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我们的舞蹈《化蝶》在后来参加青岛市职工文艺汇演时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说起39中的首届艺术节,我特别要提及刘守澂校长。刘校长对我的工作充分信任、全力支持,在关键时刻是我的依靠。在艺术节闭幕式的主席台上,在我指挥着上千名学生群舞狂欢之际,刘校长就一直站在我的身边,帮着我时时的把握场面上的动向,使我能从容的把既定的议程向前推进。当时,刘校长六十岁,已经临近退休,这最后一班岗站得硬实,让我从心里敬重这位前辈。</p> <p class="ql-block">今年教师节,三十九中邀请退休干部教师回校参加活动,刘校长虽已九十五岁高龄,却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健步出席。</p> <p class="ql-block">1991年,在39中第三届艺术节上,我和老师们表演舞蹈《共产党来了苦变甜》。</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1992年,我在主持39中第四届艺术节的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届艺术节上,我和青年教师演出自编舞蹈《过雪山草地》。</p> <p class="ql-block">1993年,在第五届艺术节上,我和几位老师演出小合唱《啊!朋友》。</p> <p class="ql-block">1994年,在第六届艺术节上,我与宋老师演出由市歌舞团的艺术家帮助编排的舞蹈《沂蒙颂》。</p> <p class="ql-block">1995年,在第七届艺术节上,我和青年教师演出集体创作的民间舞蹈。</p> <p class="ql-block">在39中教职工1996年元旦联欢会上,我和老师们表演舞蹈。</p> <p class="ql-block">柔和、欢快的舞步,伴着甜美的笑容和愉悦的心情,它所产生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特别是,当舞蹈是大家一起参与时,随着欢愉的互动,带来的是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集体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9月,青岛市教育局新成立的“志成中学”正式建校并开学。我被借调到该校任教导处主任。</p><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为庆祝志成中学建校一周年,我策划编导了大型歌舞《志成魂》,在市人民会堂隆重演出,参加演出的师生有二百多人,光是为三个小主持人写的串联词就有四千多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我自编的舞蹈《校园风》,我亲自带领师生登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在志成中学第三届艺术节上,我和老教师们演出舞蹈《阿拉木汗》。</p><p class="ql-block">这年,我五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我六十岁,正式退休了。</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生活,除了外出旅游,到老年大学学钢琴,学油画,少不了参加一些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老同事聚在家里唱歌。</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聚餐后正在兴头上,情不自禁的唱起学生时代的老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我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p> <p class="ql-block">毕业前,在山师大文化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同学毕业前在大学校园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我以全优的毕业成绩直接分配到了山东省实验中学。</p><p class="ql-block">至1970年7月我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而调到淄博。在实验中学的七年里,除去文革停课三年,我一共教了四个年级。在以后的将近半个世纪里,天各一方,师生之间完全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现如今,世界瞬息万变,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2018年4月,几乎在同时,我和四个年级的学生都联系上了,被拉进了他们的微信群。</p><p class="ql-block">学生们传达了信息:2018年10月18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将隆重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大家都约定:届时在母校相会,不见不散!</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初,实验中学66届高三3班的王华东和杨景琳找到了我家,(他们就住在青岛)师生分别了半个世纪,终于相聚了。</p> <p class="ql-block">几天之后,同班同学闫亚波也从日照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底,实验中学66届初三3班的杨文启携夫人从东营来到青岛。师生相见时的心情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王华东到青岛39中向老师送上了鲜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中旬,我如期而至,来到阔别已久的省实验中学。</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的教室里,我见到了1966届高三3班的同学们,这是我1963年9月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所教的第一个班,他们大多比我小四、五岁,我像是大哥哥,当时几乎整天都和他们泡在一起,除了讲物理,课外辅导,还包括唱歌,嘻戏,聊天……</p> <p class="ql-block">为了参加这次聚会,我也做了点功课,前一天来到济南后,在宾馆里临时想了几个动作,编了一个舞蹈《天边》,目的在于在同学们面前带动一下,此刻,旧时的师生亲密无间的情景又重现了。</p> <p class="ql-block">在他们上高一时,为了参加校文艺汇演,我曾经带领大家排演了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次聚会之前,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把这首歌在五十五年后重新唱响。</p> <p class="ql-block">担任领唱的是班上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范震江,他1968年参军,从战士做到少将,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现已七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来济南之前,我在群里找到范震江的照片,画了两幅穿战士装和将军服的油画像。</p> <p class="ql-block">在他们高一的下学期,我又带领着排演了歌剧《白毛女》第八场,用的是郭兰英1962年的剧本。在舞台上,除了位于前面的主角,还要有站满舞台的村民,所以全班的同学几乎都上场了。</p><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中,师生们又重现了当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在剧中刘燕扮演喜儿,范震江扮演大春。</p> <p class="ql-block">张燕扮演二婶子。</p> <p class="ql-block">闫亚波扮演赵大叔。</p><p class="ql-block">这是2020年闫亚波到家里来看望老师。</p> <p class="ql-block">闫亚波和我都喜欢画画,师生之间互赠画作。</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张黎明从济南来青岛,约了王华东专程过来看望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3日,我见到了久已盼望的1966届初三3班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1964年,在他们刚升到初二时,我开始做了他们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教物理和做班主任始终是绑在一起的,前后曾担任过十个班的班主任,有的班一年,有的两三年。带这个当年的初二3班,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所以师生之间的情谊特别深。有的同学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有我写的操行评语的成绩单。我曾经和他们一起到平顶山参加植树劳动,回来后排演了歌舞节目《英雄大战平顶山》,至今好多同学还能背出其中的快板词。</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3日,师生们在校门口聚齐,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看!大家笑得好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聚会是由全年级六个班联合举办的,议程十分的隆重。到场的除了二百多名学生外,还有六位老师。主持人对每位老师都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轮到我时主持人说:“张玮霖老师——多才多艺,教学有方。师生相处,如同兄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做班主任时,我曾经在班上唱过一首作曲家吕远新近创作的歌曲《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大家都很喜欢,很多人也会唱了,几乎成了当时的班歌。在这次聚会中,我指挥着大家一起合唱了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在合唱中男声领唱是张珉。</p> <p class="ql-block">女声领唱张爱菊。</p> <p class="ql-block">张珉代表同学向老师赠送礼物。</p> <p class="ql-block">刘玲,接受老师赠送的画像。让人吃惊的是,她一直保存着五十几年前的日记,里面还有当年我写的评语。</p> <p class="ql-block">杨文启从东营赶来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庞友才把自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也回赠他一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我把自己的画册赠送给几位才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我接任试二1班的班主任。1964年,在报考实验中学的全市上千名学生中,按照考试成绩把前一百名挑出来,组成了两个五年一贯制的试验班(这就是“试二1”中“试”字的来历),他们将免去考高中的环节,并且比一般学生少学一年,五年后直接参加高考。可见,这个试二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全济南市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8年10月14日参加聚会的全体师生在校内的合影。坐在前排中间的是郭老师和我,郭老师是他们初一时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聚会开始前,抓住机会和同学们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王磊将自己的长卷书法作品赠送给老师。</p> <p class="ql-block">王磊赠给老师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斌代表同学向老师献花。</p> <p class="ql-block">聚会中的长长的节目单上,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由我来指挥大家合唱《我的祖国在黑非洲》。</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视频的作者,是本班的同学彭勃,山东大学教授,德才兼备,极具威信的学生领袖。</p><p class="ql-block">我以他在部队时的照片为模本给他画了像。</p> <p class="ql-block">在聚会的现场,彭勃的出众的“脑力”和“电脑力”派上了用场。</p> <p class="ql-block">小合唱的男声领唱是李永和。</p> <p class="ql-block">女声领唱是金玉珍。</p> <p class="ql-block">金玉珍表演舞扇。</p> <p class="ql-block">李永和与田昭明表演诗朗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高三3班的高考、初三3班的中考、试二1班的五年一贯制,通通的戛然而止。他们在1968年前后,纷纷走进了“广阔天地”。此时学校复课,招进了1966年级的新生,我担任6班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6日上午,师生在学校门口合影。横幅上写着:“66级6班师生48年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这次聚会中见到的年龄最小的一个班,而他们也都已退休好几年了。</p> <p class="ql-block">和李京基,滕文华,孙树卿,陈杰等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进入高潮,在我的指挥下,全体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由于摄像机摆在我的前面,所以视频里看不到我)</p> <p class="ql-block">男声领唱是孙炳荣。</p> <p class="ql-block">女声领唱是张迎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的从教生涯中,共经历过四个学校:(1)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2)淄博二中(淄博市博山区);(3)淄博五中(淄博市张店区);(4)青岛三十九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那是在淄博二中的最后一年,我接了新高一年级的十三级6班。当一年后离开二中调往五中时正值暑假,没有机会和这个班的同学做最后的告别。到了2021年,距离1976年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此时,我亲临博山,参加了这个班的聚会,以此来弥补当年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我到了淄博,有学生在张店火车站接站。</p> <p class="ql-block">次日,在博山,师生久别重逢,每个学生的面貌虽然都变老了,但小时候的印记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吃饭,聊天,虽然有聊不完的话,却忘不了跳上一段欢快的舞蹈。这个舞蹈是我和翟义厚、岳乃荣等同学在聚会的前一天临时排练的。</p> <p class="ql-block">排练舞蹈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之上,岳乃荣表演了红绸舞。</p> <p class="ql-block">老师向岳乃荣同学赠画。</p> <p class="ql-block">同学代表王新向老师赠送礼品。</p> <p class="ql-block">聚会的最后,大家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来了个大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8月,我调入淄博五中后接的头一个班,就是高中二十级5班,一直到两年后送他们毕业。</p> <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的一天,班里的耿毅、李薇等十名同学,开着两辆汽车,穿越三百公里,从淄博找到我青岛的家。短短三个小时的相聚,有说不完的话,师生相约于2008年他们毕业二十周年时在张店隆重聚会。</p> <p class="ql-block">可是还没等到那一天,2007年5月,师生们就提前在张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聚会。当时吴老师还在,接到盛情邀请后我们高兴的到会。</p> <p class="ql-block">时间到了2018年,正值二十级5班毕业四十周年,10月27日我接到李薇和韩志昂的邀请,准时赶到淄博,参加了他们充分准备好了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的广场上,师生兴高采烈的跳起舞来。</p> <p class="ql-block">和刘红等同学跳起了新疆舞。</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在他们刚进入高中后不久,就遇上伟人逝世的举国悲痛的日子。我给他们编排了歌舞节目《蝶恋花》,在学校里演出,以此缅怀伟人和杨开慧烈士。在这次聚会时,大家临时起意,由我来指挥大家一起合唱《蝶恋花》。</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庆祝打倒“四人帮”时,老师们一连几天都到大街上扭秧歌,在张店区的街头,就数淄博五中的秧歌队最气派,而我就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个领舞者。</p><p class="ql-block">在聚会的开始,我和大家一起扭起了秧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在送走20级5班后,又接了新高一22级9班,一直送到1980年毕业。</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在从韩志昂那里得到20级5班要聚会的消息时,22级9班的孟昭升、阎仲荣等同学也动了心:“他们是毕业四十周年,我们正好是相识(入学)四十周年,张老师来趟淄博机会难得,得抓住不放!”于是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最后,他们的活动安排在了20级5班聚会的第二天——10月28日。</p> <p class="ql-block">师生们在母校的大操场上合影留念,背后就是当年上课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得以交流和释放。</p> <p class="ql-block">歌词:</p><p class="ql-block">“天边有一棵大树,</p><p class="ql-block">那是我心中的绿荫……”,</p><p class="ql-block">愿在这片绿荫之下,</p><p class="ql-block">师生间的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我担任了新高一24级3班的班主任(从这一年开始,高中的学制恢复了三年制),一直到1983年他们毕业。</p><p class="ql-block">1984年,我离开淄博,回到了青岛。</p> <p class="ql-block">2013年,正是淄博五中高中24级毕业三十周年,学校抓住扩大宣传的好机会,由学校统一安排,在8月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早在3月份我就在青岛接到了校方的邀请电话。当活动举行时,3班的同学到会的接近四十人,是我所经历的十分罕见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聚会由本班的胡桂香主持,她现在是我当年求学时所在的山师大物理系的党总支书记。</p> <p class="ql-block">就在聚会后的2015年,我因事去济南,胡桂香邀请我到阔别了五十多年的山师大物理系旧地重游。</p><p class="ql-block">师生在文化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开始时,由张涛代表大家向老师赠送刻盘。</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我到淄博参加了这个班三年后的又一次聚会。我把在老年大学油画班上的十几幅作业(风景画)带了来,做为给同学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24级3班的于乃冬,毕业于山师大化学系,和我是同行,是淄博实验中学的高级教师。就在他到青岛大学参加老同学聚会时,特意来看望老师。</p> <p class="ql-block">聚会进入师生互动后,在一曲《最炫民族风》的欢快气氛中,师生们的激情在互动中迸发。</p> <p class="ql-block">随着学生们的伴唱《敢问路在何方》,老师在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舞蹈中的语汇,有着深刻的寓意,饱含着人们的情感,这种深情,通过肢体语言得以表达,得以释放,得以交流。正是通过这种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升华到了更深更高的层次,从中受益的是这些手舞足蹈、乐此不疲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敢问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路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一幅绝佳的照片,出自本班同学韩志农之手。韩志农在淄博市纪委担任领导职务,而且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班上的每次聚会,韩志农都是忙前忙后的为大家拍照。他拍出来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照片,而是极具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1970年我离开了省实验中学调到淄博,具体的说,是调入了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的淄博二中。当时,淄博二中正在沿着淄河向上游走出去三十里外的池上村建立分校,而那里还没有高中物理教师,校领导让我过去,因此,我便懵懵懂懂的来到了池上。</p> <p class="ql-block">位于鲁山脚下,淄河岸边的池上,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1973年初离开。在此后的五十多年中,在我的心里,它是一个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1年初,我担任了新高一的九级2班的班主任。除了教物理课和做班主任,我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的担负起分校文艺宣传队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我组织和带领宣传队的二三十名学生,在全校所有老师的倾力协助下,在池上村上演了全本的舞剧《白毛女》。</p> <p class="ql-block">序幕</p> <p class="ql-block">第一场</p> <p class="ql-block">第五场</p> <p class="ql-block">第七场</p> <p class="ql-block">第八场</p> <p class="ql-block">在舞剧《白毛女》的整个筹备和排练过程中,我既是导演,又兼顾布景、道具、服装,并且亲自登台扮演赵大叔,除了全体演员积极投入,刻苦排练,还有其他老师负责乐队及伴唱等工作,当时全校一盘棋,把舞剧《白毛女》作为头等大事,保证了演出的成功。</p><p class="ql-block">1972年5月23日,正是《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的舞剧首演的日子。当晚,在池上村头的广场上,包括临近各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纷纷赶了过来,熙熙攘攘,把整个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在刺眼的汽灯光下,一场创池上历史的演出正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如今,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清晰的记得,在第一场开始,由韩玲扮演的喜儿和四个村姑一起跳的窗花舞,这应该是全剧中的精华。当时我扮演的赵大叔还没到登场的时候,站在舞台一侧看着,不由得心潮起伏,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几个没有舞蹈基础的女孩子,竟然将舞蹈语汇演绎得如此到位,真的是不可思议啊!</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不过八九十年,经历的所谓“人生大事”,在进入耄耋之年后回头捋一下,我的自我感觉是,在池上排演舞剧《白毛女》,还有前面说的主导青岛39中首届艺术节,应该是我所经历的“人生大事”。</p> <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在九级的学子们毕业三十五年之后,师生们在池上久别重逢了。</p> <p class="ql-block">昔日里的一群山沟里的娃娃,如今已经成才。</p><p class="ql-block">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名字从脑海里跳了出来。左起:贺志顺,胡立东,李百鸿,高绪湖,聂树明,陈金昌,王成军。</p> <p class="ql-block">在下面的这幅照片中,和我合影的,正是当年舞剧《白毛女》的主力军。右一是韩玲,她在舞剧中扮演喜儿,左边丁慎玲扮演白毛女,袁奉喜扮演张二婶。</p> <p class="ql-block">韩玲从小喜欢跳舞,舞蹈的天赋和灵气,使她在这方面的造诣很不一般。我在池上之所以会产生演出全剧《白毛女》的想法,正是因为有韩玲能挑大梁,而那时她仅有十四五岁。她这时担任济南铁路公安局工会主席,工作期间为各单位指导节目,多次获得金银奖,为此,还获得了铁道部“火车头艺术家”的称号。退休后,多年在济南铁路系统老年大学任舞蹈专业教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春天,在胡立东、韩玲等同学的策划之下,我们重回池上,并相约一起登鲁山。</p> <p class="ql-block">登鲁山的前一晚,在上小峰村的民宿里,五十九岁的韩玲在亮自己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韩玲和丁慎玲情绪上来了,跳起了当年《白毛女》第五场中的一段舞蹈:“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哎嗨吆嗬,永远跟着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登上了鲁山极顶。</p> <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胡立东,在池上九级的学子当中,属于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既是校篮球队员,又是文艺宣传队里的热心一员。这时的他,刚刚从泰安学院纪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休,思想上的负担轻了,对新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想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明,池上九级的学生,在舞剧《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他在文艺方面是个全才,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毕业后回村,他把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都演遍了。</p> <p class="ql-block">在国画、书法方面,也是当地知名度很高的“大家”。</p> <p class="ql-block">六十三岁的大帅哥。</p> <p class="ql-block">我画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1975年,郭明毕业于曲师大艺术系舞蹈专业,在淄博师范做管理工作,以后任淄博市音体美报主编,后来到威海发展。</p><p class="ql-block">在胡立东、韩玲、郭明几个人牵线之下,一伙当年在池上演《白毛女》的舞蹈发烧友,通过微信建立了联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2017至2019年,大家几次相聚在威海。</p><p class="ql-block">这是在成山头。</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六年,每每想起那些“为舞而聚,以舞为伴”的日子,总是心潮起伏,感慨良多。大家带着对舞蹈的情缘凑到了一起,聊天的内容和做的事情,也总是离不开对当年演《白毛女》的回忆,当然更有在退休之后怎样继承和发扬《白毛女》精神,从自身的角度开发舞蹈的新的生命力的思考和行动。</p><p class="ql-block">这是在石岛赤山。</p> <p class="ql-block">起舞弄清影,人间胜天堂。</p> <p class="ql-block">在下面的照片中,我的左右是丁吉春和花翠萍,他俩既是同班同学,也是一对夫妻。</p><p class="ql-block">丁吉春,在《白毛女》中饰演大春。1972年11月,他在池上演完最后一场《白毛女》以后就参了军,在演出时,部队过来领兵的干部就在台下观看,对于领到这个新兵非常的得意。</p><p class="ql-block">他在青岛北海舰队新兵训练营做了二三十年的教官,转业后回到淄博,在张店某国企任书记。</p> <p class="ql-block">跳舞是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香海,在五彩斑斓的花海,在翩翩起舞中,让大家的心情伴着舞步在欢快的海洋里徜徉!</p> <p class="ql-block">袁奉喜,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花翠萍和丁吉春,妇唱夫随。</p> <p class="ql-block">伴着一曲《卓玛》,歌舞与微笑同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明和韩玲。——杨白劳和喜儿。</p> <p class="ql-block">郭明和袁奉喜,——杨白劳和张二婶。</p> <p class="ql-block">胡立东和韩玲。</p> <p class="ql-block">韩玲和丁吉春,——喜儿和大春。</p> <p class="ql-block">丁吉春和花翠萍。</p> <p class="ql-block">几个人凑在一块,正在编排一个集体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在威海的九龙湾公园,集体来了一段《梁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时间到了2021年。</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41年,时年八十岁。</p> <p class="ql-block">胡立东随一行摄影爱好者到荣成的有名的天鹅湖拍摄大天鹅,我们得以在那香海相聚。</p> <p class="ql-block">我给胡立东画的像(油画)。</p> <p class="ql-block">胡立东既是作家,又是摄影家,有一串头衔:省作家协会理事,省艺术摄影家学会副会长,泰安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有摄影集《灵之韵》等著作。</p><p class="ql-block">他提出要为我的八十岁做点什么,我根据他的力所能及的条件,做了一个浪漫的构想:“八十岁在泰山顶上跳跳舞”,胡立东信心满满的答应为我圆这个梦。</p> <p class="ql-block">当时,韩玲刚从网上学了一个舞蹈《我的九寨》,向我推荐。</p><p class="ql-block">我下足了功夫,到了登山的日子,也只是学会了前面的一半。贵在参与,一半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5日,我们一行五人登上了泰山。</p> <p class="ql-block">在泰山顶的停机坪上,我和韩玲跳起了《我的九寨》。</p> <p class="ql-block">韩玲还舞起了大红的长裙。</p> <p class="ql-block">胡立东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祝贺张玮霖老师八十寿辰泰山行</p><p class="ql-block"> 2021.9.25 胡立东</p><p class="ql-block">天门长啸天地宽,</p><p class="ql-block">俯首倒悬十八盘。</p><p class="ql-block">金风送爽践夙愿,</p><p class="ql-block">玉皇顶上舞蹁跹。</p><p class="ql-block">大幕连着黄河岸,</p><p class="ql-block">舞台接起万重山。</p><p class="ql-block">师生情谊泰山重,</p><p class="ql-block">真想再借八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实验中学66届高三3班的高才生杨鹏也赋诗一首助兴。</p><p class="ql-block">贺张玮霖老师八十寿</p><p class="ql-block"> 杨 鹏</p><p class="ql-block">青春依旧挂在你的脸,</p><p class="ql-block">告诉我你仍然似少年,</p><p class="ql-block">虽说是夕阳无限好,</p><p class="ql-block">只是你让夕阳更灿烂。</p><p class="ql-block">青春依旧挂在你的脸,</p><p class="ql-block">告诉我你仍然似少年,</p><p class="ql-block">虽说青松迎风见苍劲,</p><p class="ql-block">却见你翩翩起舞在泰山。</p><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秋水长天,</p><p class="ql-block">观秋色怀念师生当年,</p><p class="ql-block">三世修情情未了,</p><p class="ql-block">未了之情永远在人间。</p><p class="ql-block">泰山 之巅白云蓝天,</p><p class="ql-block">告诉我老师八十仍康健,</p><p class="ql-block">秋色宜人无限好,</p><p class="ql-block">秋色里看到你笑容挂在脸……</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2019年与杨鹏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在就要选择志愿填写高考报名表时,一场文革风暴从天而降,它改变了杨鹏和千千万万学子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杨鹏从零做起,当了济南某国企的厂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中间是年轻时的杨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聚会以后,杨鹏有感而发,曾经写了一首献给老师的长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山行之后不久,我就回厦门了,路过济南时,和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又一次小聚。</p><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和66届高三3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66届初三3班学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66届6班学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试二1班学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聚会中,我在教大家学舞蹈《我的九寨》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师生们在舞中同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厦门,儿子早已和舞队队长打好了招呼,我随即加入了南湖公园广场舞队,原本这位德高望重的陈队长已是队里年龄最大的了,一打听,我比队长还大了五岁。</p><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舞队的联欢活动。</p> <p class="ql-block">两个孙女精灵可爱,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仅会偶尔帮着大孙女讲上几道物理题,教着小孙女画画,还和她们交流一下舞蹈。孙女们的舞蹈可不一般,都已达到了十级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在活动室里,我跳起了在舞队学的广场舞《心上的罗加》。</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美女也各自展示自己的舞技。</p> <p class="ql-block">小孙女珈可(前右)在校外舞蹈班里接受专业训练。</p> <p class="ql-block">珈可的《采菊东篱下》参加2023年厦门贝雷特精品独舞大赛荣获少年组金奖。</p> <p class="ql-block">大孙女珈欢在厦门一中上高三,这是她在校内为师生们表演舞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酷热的夏天来临,还是喜欢到那香海去避暑。在那里,除了有优美舒适的环境,还有包括舞蹈在内的社团活动。</p> <p class="ql-block">韩玲2022年在那香海第十届旅游文化节上,参加了舞蹈社团演出的舞蹈《灯光里的中国》。(在后排)</p> <p class="ql-block">2023年,在那香海,韩玲参演舞蹈《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近两年,丁吉春和花翠萍在淄博市张店区也积极参与了社区的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近七十岁的丁吉春,还保留了五十年前大春哥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花翠萍参演伞舞《江南情》。</p> <p class="ql-block">袁奉喜(当年《白毛女》里的张二婶)也在博山的社区活动中展示优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晓冬创编的舞蹈《游牧时光》在网上火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韩玲和我都很喜欢这个舞蹈,便跟着手机学起来,并通过录制视频来相互切磋,找出毛病,在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在学习蒙族舞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没有基本功,譬如耸肩,抖肩,绕臂,提压腕等,并非一日之功。韩玲多次帮我纠正动作也难以做到位。在室内对着手机闷着头学,结果录下来看看,连自己都吃惊,怎么这么难看?腰弯不下去,腿抬不起来,转身转不动……烦恼过去之后,逐渐的想通了——现在跳舞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愉悦心情。年龄不饶人,要承认现实(现在是只有肚子没有腰),若是有兴趣跳跳舞,其实就是玩儿的个景,别较真啊,完全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动作上的正确和完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香海,近两三年来我们经常在这里相聚。</p><p class="ql-block">交流一下舞蹈,是一个重要的保留项目。</p> <p class="ql-block">泡温泉也是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抹不掉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6日,淄博二中池上分校九级举行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地点就在池上。</p> <p class="ql-block">陈金昌、李百鸿、胡立东、丁吉春等四十几位老同学到会,韩玲也从那香海赶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会上,胡立东代表崔孟境老师向同学们赠书。</p> <p class="ql-block">书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崔老师的倾心之作,由出版社正规出版,具有版权和正式的书号。“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这是一个四代教书之家的崔氏家训,也是此书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崔老师是我在池上教书时最为知己的同事,没有“之一”。此书由胡立东写序,由我做封面设计。用崔老师的话:“我们三人是三位一体的铁三角,由书为证”。</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为同学们每人绘制了一个毕业五十周年的纪念卡,叫韩玲带过去。在会上,韩玲代表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卡的样子,松树的寓意是友谊长青(匆忙之中,将下面的印章盖倒了)。</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丁吉春代表大家和我进行了线上的视频交流。</p> <p class="ql-block">韩玲表演舞蹈。</p> <p class="ql-block">花翠萍表演舞蹈。</p> <p class="ql-block">丁吉春和陈昌诚、康成录表演了小合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我在那香海的日子里,多有朋友过来一起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今年7月,已经85岁的老同学赵希庠,在女儿的陪伴下,过来玩了三天,他父女俩迷上了这里的黑松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8月,我的39中的84岁的同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王建清及其老伴,由儿子王海岩(也是我的学生)开车,特地来到那香海,看看这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结果对这里的环境十分的满意。</p> <p class="ql-block">去年,我的好哥们儿李嘉诰来那香海住了几天。他是我的青岛一中的学长,退休前是青岛市政府人事局长。</p> <p class="ql-block">李老哥的摄影水平不一般。他的人像摄影,着重于表现人的内心,善于抓住人们真实的精神状态。(这是他在鸡鸣岛上给我拍的照片,真是让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李嘉诰在专注的拍摄那香海的动人夜景。</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实验中学66级高三3班的刘燕,到那香海看望老师。</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淄博五中高中24级5班的宋海涛和王燕来到那香海。</p> <p class="ql-block">宋海涛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是烟台某部队医院的名医。学生时代的宋海涛,既是学霸(对我教的物理课情有独钟),田径场上也是百米健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香海,在宁静的海边,有成片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黑松林,是有钱难买的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在黑松林里舞之蹈之,心都醉了。</p> <p class="ql-block">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摄影:胡立东)</p> <p class="ql-block">张开双臂,拥抱大海,拥抱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在无边的花海里徜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放飞心情,让心自由飞翔,让美丽的世界在自己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摄影:李嘉诰)</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摄影:韩志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9.20. 完稿于那香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