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1426]——金舆谷的千年佛缘(寻塔记138—山东济南)

杨永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神通寺塔林</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中国造塔2000年,遗存古塔20000座,精品力作约100座。但尚未把更具气势,独具历史和审美价值的塔林囊括其中,包括坐落于山东济南南部山区的中国第四大神通寺墓塔林。<div><br></div> 塔林是某一寺院中历代高僧大德墓塔聚集而成的大规模塔群。中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塔》中说:“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寺院旁边,有成群的古塔,密集如林,被称为塔林。这些古塔是这一寺院中历代高僧和尚们的墓塔,有的几座,有的几十座,甚至多达几百座,寺院的历史越久,规模越大,塔林也越大,塔的数量也越多。”塔林中每座塔的高低大小,层数和精美与否,主要由墓主人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div><br></div> 在华夏大地,分布着众多闻名于世极具欣赏价值的塔林,如著名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法王寺塔林、临汝风穴寺塔林、山西五台佛光寺塔林、永济栖岩寺塔林、山东神通寺塔林、灵岩寺塔林。另在河北邢台原存有开元寺塔林上千座,新中国成立后还遗存有120多座,可惜毁于十年时期。<div><br></div> 在济南风景如画的南部山区神通寺遗址内,不仅拥有被誉为“中国第一石塔”的四门塔和中国最精美的龙虎塔,更坐落着中国第四大塔林。神通寺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号称“山东第一寺”,是山东佛教的发祥地。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2公里琨瑞山金舆谷。琨瑞山,一名金舆山(金榆山),又名昆嵛山,地处锦阳川畔,它东侧的山叫青龙山,西侧的山叫白虎山,北面的山叫玄武山,南面的山叫朱雀山,藏风聚气,风光无限。<div><br></div> 当地将青龙山与白虎山之间的山峪,称为金舆谷,当年朗公和尚在柳埠选择的这片净土,其位于神通寺址西北方向,山形地势高背靠椅,坐北面南,藏风蔽气,为济南南部山区首屈一指的风水宝地。因此,历代寺院的主持们慧眼相中这块地方,以长眠的方式,在这里营造起了一片千年塔林。<div><br></div> 神通寺塔林现有墓塔50座,墓碑15通。在50座墓塔中,年代可辨的有36座,其中金代两座,元代19座,明代15座,年代跨度约400年。15通墓碑除一通年代不详,其余全为明代。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分成密檐式、阙式、幢式和亭阁式4种。造型各异,刻工精细,式样繁多,可谓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古塔博物馆之一。<div><br></div> 密檐式塔共有4座。均为砖筑,其形制有六角形和方形2种。六角形砖塔有2座,其中金代神通寺住持清公塔是现存较早的一座墓塔,清公是元代神通寺住持善清,生平不详。在《敕赐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道德碑》中最后列名的门人中有善清。塔为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底层檐中刻有“清公山主之塔”字铭,并且在塔身西有砖雕门楼,门楼由 扇门、斗拱、檐枋、屋顶组成,雕工精细。其出檐下三层以二挑华拱承托,上二层为砖叠涩出挑。塔顶用砖叠涩层层收进。在清公塔西南处还有2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形制相对比较简单。 <div><br></div> 阙形塔共有2座。是碑形和密檐的混合样式,一座是建于元代泰定三年的敬公寿塔,一座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成公无为大师塔。这种塔门形式在国内比较少见,外观好像双阙立于其中,但细看塔身上的铭文后才知是墓塔。如“敬公寿塔”,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为石制墓塔,其基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置长方形塔身,塔身刻有墓主之名,塔身之上为石刻的三层屋檐。塔屋顶为庑殿式,屋檐和屋顶刻出瓦陇、垂脊、斜脊、博脊等,完全是阙顶形式。<div><br></div> 幢式塔在塔林中遗存较多,全部石筑,并且均为元、明两代墓塔。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枋及下枋刻成莲花或牡丹、菊等花卉图案,束腰呈八角,也有的为鼓形。其中有的刻出狮头、力士,形象逼真,雕工精致;有的则为素面。在须弥座上一般都放置宝珠一重,其上再置仰莲座,仰莲座上为塔身,塔身有八角形、覆钟形和鼓球形3种,塔身上刻有墓主之名及修建年号。塔身上面一般是放一层仰莲座或放石刻坡顶,在其上放置宝珠一层或两层,宝珠上再放一层仰莲座或放山花焦叶式的宝顶,用相轮和各种大小不同形式的宝瓶收顶。<div><br></div> 亭阁式塔只有2座,南北并排在一起。“贵公之塔”是塔林中最高大的石塔,平面呈方形,高7.03米,共3层。塔基座较低,为实心方形。一层塔身较高,四隅收分较大,其东面辟一拱形券门,门内为塔心室,塔心室内墙呈斜形,内顶为平顶,其上浅刻莲花图案。<div><br></div> 塔一层檐叠涩出挑三层,然后叠涩收进五层为檐顶。二层塔身的东面有龛,龛内刻一佛像结跏趺坐。其出檐为叠涩出挑二层,再叠涩收进二层。三层塔身均为光面,出檐也是叠涩出挑二层,再叠涩收进三层。其上为塔刹,塔刹由二重宝珠、一重莲花、宝瓶及宝顶组成。此塔没有纪年,但从其形制来看,年代不会晚于宋代。<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谢谢浏览) </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