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墨载德行致远,好礼继古润人生——北陡镇中心小学2023年一年级新生“开笔礼”

北陡镇中心小学

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辆马车载着一位长者不远千里来到洛阳,请老师为自己答疑解惑,这就是孔子问礼的故事。<br>  250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个自信满满的步伐,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也将在这里开启他们的求学之路。 <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柔风送爽,时临仲秋,齐聚一堂。今天,我们北陡镇中心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开笔礼”仪式,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次开笔礼仪式由梁湘粤大队辅导员主持。</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常务副校长李洪杉讲话来拉开仪式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  小小孩童正启航,开笔礼上始自强。李副校长的谆谆教导,我们铭记在心,一番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相信,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定不会辜负期望,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笔礼仪式第一项:正衣冠</b></p><p class="ql-block">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p><p class="ql-block"><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笔礼仪式第二项:拜先师</b></div>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是万世师表。古时孔子在收弟子时,弟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受“开笔礼”。于是,在今天,我们向教育家“孔子”以及他的伟人画像,深鞠躬,以表敬意,同时也向我们的老师鞠躬。<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项:朱砂启智</b></p><p class="ql-block"> 读书颂文,启蒙开智。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当中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在今天,我们的老师也为我们的孩子们点痣,祝愿孩子们乐学勤学好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项:击鼓明志</b></p><p class="ql-block">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当中的“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由五3班的彭晨曦同学带领一年级的学生代表排队敲击大鼓,并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希望这些孩子从今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项:启蒙描红</b></p><p class="ql-block">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 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下面由李乐明老师带领我们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人”字一撇一捺,两个笔画相互支撑,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同学们也动笔书写自己的人生。老师们则在身旁指导学生写好“人”字。</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项:诵经典</b></div> 经典永流传,由五(3)班彭晨曦同学领读三字经。<br>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短暂,我们的仪式结束了。不过,"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笔礼,是学校送给一年级新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家长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成长礼物。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愿今天的开笔礼能变成同学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更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编辑:李洪杉<div>摄影:许可怡</div><div>一审:容中畴</div><div>二审:容永光</div><div>三审:赵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