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神采 <p class="ql-block"> 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采本来是指人的神情与风采。在书法方面是指书法的点画线条极其结构组合中透露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p> <p class="ql-block"> 如果书如其人,神采便是女人的气质,是“临去秋波的那一转”,“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是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如果书如其人,神采也是男人的风度,是那“举觞白眼望青天”时那惊鸿之一瞥,是那“皎如玉树临风前”树叶上跳跃的闪光和枝头动人的轻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神采看得见,却摸不着;有感觉,却说不清。王羲之趁着微醉的酒意,一气呵成的一篇应用文草稿,竟然成了“天下行书第一”;王献子吃过朋友赠与的鸭头丸觉得药效不佳,为此告知友人需加以改进的一页只两三行文字的短札,竟也成了名帖;甚至张旭在“忽肚痛不可堪”之际,随手拉过的一页白纸,信手划拉下的几行字,原本是想借此分散一点肚痛,没想到竟成了名帖……如此而成的法帖,可谓各尽其妙,亦即各有神采,似乎正应了苏东坡之“无意于佳乃佳”的名言。似乎出神人化的作品,都只能是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法之学习,“以术驭道,止于术,以道驭术,则无极也”。所以,书法之神采,只有具备足够的学养方可臻达妙境。足够的学养如何得?首先要经过长期师法古贤名碑帖的淬炼,技法娴熟,这是基本功。其次是书写的状态恬静自如,物我两忘,书写真情至性,有自己独到的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 书法之神采,大致如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