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灯火

观远.耕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笔写下这段心痛的历程,已经是过了一百天之后。这痛,发作得慢时如钝刀割肉般隐隐袭来,来的快时能象利刃猛地从心尖嗞啦一下划过,痛彻心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是在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走的,没有与任何人说一声告别,突然就一个人潇洒的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平素体格健壮,个头高大,肩膀宽阔,脚底生风,81岁年龄了走起路来还能似一阵风一样,风风火火。这得益于他平时就有快走锻炼的习惯。这天是星期六的早上,初夏的天有点潮湿闷热,父亲用过早餐之后未等母亲下楼一起吃早饭,就象往常一样一个人去村里的湖畔公园散步。可能是散步走累了还是身体突感不适,父亲就坐在湖边的一个亭子里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在家纳闷这个老头子今天怎么散步这么久还迟迟未归,于是心生不安叫人帮忙去寻,待被人发现,待我们从城里心急火燎地赶到父亲跟前,父亲在这个亭子里,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天的早晨。也许父亲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离开了尘世,他面色安祥着,像似沉沉睡着了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就这么毫无征兆的走了,也许他没意识到他的这一转身,让全家人陷入悲痛当中,尤其是母亲。母亲和我们对他的离去是万般不舍、又万般的痛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时父母老俩口会因一些生活琐事吵架拌嘴,母亲会因父亲一些无脑的言语与做事方法而生气,但这一次,父亲的人生最后一步却走的如此突然,如此猝不及防,母亲想〝埋怨”他几句都没机会了。父亲一句话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就这么散步走了,也实在是有点他特立独行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悲伤之余会对我们边哭泣边絮叨说:为什么不换她这个老太婆先走,老头子有退休工资,四肢健壮,应该在这世上多活几年,不像她没有退休金、一只脚有后遗症,行走不便……,唉,如果老头子能再多活几年就好了,哪怕再陪她个三五年也行啊…。母亲越说越声泪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确实,这个老头子,除了有点不算高的高血压,耳朵有点不好使外,身体真没啥毛病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即星期天)上午要为父亲送行了。父亲的后事办得还比较顺利,有条不紊,这得益于有叔叔、姑姑、堂弟堂妹、表姐表弟等以及家族宗亲的帮忙。父亲也可能是因为当老师的习性,习惯性地选择个周末休息日忙自个的私事,让亲戚比较有空闲时间送他,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这天上午,没想到家族里与父亲同一辈份的堂叔伯几乎全来送行了,晚一辈的堂侄子侄媳妇也来了不少。父亲是个小学老师,一生勤俭节约、朴实不善言语,当然也不善交际。但这天能有这么多人到古厝前为父亲送行,并送父亲上山入土为安,也着实给足了父亲面子,这场面也许是父亲生前从未想到过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伴走了,留下的那个人往往是最可怜的,心里是最孤单的。母亲虽然还有我们,但习惯了老两口在老家生活节奏的母亲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我和姐姐商量后决定,母亲跟我们去城里生活。在老家,母亲是会触景生情,会睹物思人,会郁郁寡欢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星期天的下午,送走最后一拨亲戚后,母亲简单收拾了些衣物,要跟我们的车去城里生活了。临行前,母亲对着父亲供在厅堂桌上的照片泪流满面,是不舍更是难过,然后像是在“数落”埋怨父亲又像是在与父亲话别,说道:“让你那么早就出去散步,你会“和黄奶难”(这么笨),这日子过得“翘翘好”,你会散每日散出,我哒要叫你在家里看门了,你家里门户给看好来,我们可是要去城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这样,依依不舍中,老家,灯熄了,门锁了,窗户合闭了,老家的院子突然寂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来到城里我们的家中,我告诉母亲城里的家也是您的家,不要拘束。母亲住在这城里的套房,试着学着重新适应往后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早上我去上班前吃早餐时都会陪母亲讲会话,下班后也尽量早点赶回家陪伴母亲。母亲说她总有一个场景浮现在眼前,看到在老家父亲像往常一样拿着钥匙从外面开门回来了,这是母亲的幻想,也是母亲朴素的愿望,但母亲和我们都知道,从今往后,父亲在天上,是再也回不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周六的下午,我都会陪母亲回老家走一趟。每当车行到老家的门前时,母亲总会忍不住流泪哽咽地说道,本来我们老俩口在家合合落(好好的),老头子不在了,老家静的都不像老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有空的时候,我会通过老家安装的监控看看老家的院子及楼上楼下。监控传回的画面里再也看不到父亲坐在二楼沙发上在他喜欢的电视机前专注着看着他喜欢看的抗日神剧的场景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天安静的院子里偶尔听到龙眼树上传来的鸟鸣声,是夜晚老家的漆黑的房子和摄像头前偶有飞过的飞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猛然觉得老家的房子没有了父母呼来唤去的声音,没有锅碗瓢盆饭菜的烟火气息,是这样的凋零和沉寂。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父亲的重要性,等到失去了现在才切身感受到父亲就是我们的天、是家的屋顶,父亲走了,就象是家没了屋顶,没有了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城里的套房里,习惯了在老家忙前忙后的母亲总感觉自己现在是无所事事。饭菜有我们做好,衣服有洗衣机洗好,我连碗筷都心疼的不让她洗。白天用电视打发时间,她看着看着就打起了瞌睡,餐厅卧室卫生间三点一线不超过五米距离,路走的少了,腿脚使不上劲,话也讲的少了,人也变得沉默,母亲觉得自己像是一只笼中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或许是我们剥夺了母亲劳动的自由,或许是母亲放不下老家的那一方天地,亦或许是母亲觉得只有在老家才能与在天上的父亲更近些。母亲在城里与我们生活了二个月多后(十周后)决定要回到农村老家生活。母亲觉得在老家,房前屋后这里扫拾一下,那里整理一番,时间过得充实而自在。也正好我的小姑姑从厂里面退休回来可以照看母亲,这也让我们放心了母亲回到老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这样,母亲又重新回到农村老家生活,回到了这个曾与父亲一起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盖起来的房子里。虽然老家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还留有父亲的气息,虽然母亲的悲痛还远未平复,但她依然勇敢地回到老家的怀抱,回到了这个与父亲相濡以沫了大半辈子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回来了,她用她那瘦小的身躯顽强地重新点亮了老家的灯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家的房子因为母亲的回归又敞亮起来了,灶台上又飘起了饭菜的香气,锅碗瓢盆在母亲的手里又发出乐耳的响声,还有母亲的朋友及亲戚上家里来看望聊天的声音,让沉寂了两个月的老家又重新热闹生机勃勃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农历初二、十六土地公做牙日、或是观音菩萨拜拜的日子,还是端午节、中元节等祭祀的日子,母亲都会很虔诚地摆上各式各样的贡品燃上三柱香敬天地敬诸神,然后在香炉前念上一大段,为城里工作的我们,为在福州的姐姐一家人,祈愿健康平安顺利。母亲的使命感又恢复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底,白露节气前后,父亲30多年前在房前屋后种下的龙眼树又到了成熟采摘的季节,今年龙眼树又长了满树的龙眼,成串的龙眼甚至压弯了枝头。母亲召呼着我小舅舅还有建平、建生两兄弟(我大舅舅的孙子)过来上树采摘,母亲则在树下挑拣。母亲把好的大个的龙眼让我们送人一起分享,剩下的则在院子里晒成桂圆干留着冬天享用。母亲用心地打理着父亲种下的这满树的龙眼,辛苦着,又忙碌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现在会更经常从老家的监控里关心母亲在忙些什么,吃饭了吗,还有没有在悄悄地抹着眼泪…,当看到她瘦弱孤单而又坚强的身影,看到她蹒跚的步伐出现在房前屋后时,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泪水盈满眼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现在只要有空,我就会开车回老家,陪母亲吃饭,说说话,聊聊天。在母亲面前,我就还是个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感谢我瘦小的母亲,是母亲让老家重新映照出温暖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感念我坚强的母亲,为我们记住了家的方向,让我们的人生还有归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在,家还在,心就有依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