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马老师的事,从七月说到八月,字数不多,却也耗了一个月,马老师何许人也?无论怎样,——《马老师》总算是陪我们度过了炎热的夏季。处暑已过,秋意渐浓。在此,不仅要谢谢马老师,更要谢谢网友们的阅读、点评与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篇短文出来,有网友直言意犹未尽,其实,我也想说整得不够充分。怎么说好呢?受文笔限制,心有不甘吧。假如是把时针拨回到2021年,那时候,没有俄乌战争,我不认识马老师,马老师也不认识我,我不去喝咖啡,或许就不写马老师了。——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闪电,盗墓,草木,蟑螂或是云朵……还有马老师的什么事情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聊聊我对马老师的理解,交流心得,首先应该说明的是,马老师是虚构的,纯属信手拈来的涂鸦。如果说你在文字里面看出还有宏阔的叙事,肤浅的认识,甚或是我也一知半解的哲理,那也不过是一种巧合,没有预谋,都是临时起意,朋友们更用不着对号入坐(看完下面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实世界是混沌的,常呈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形态,基于这个看法,马老师也很可能不会清晰。我怎么处理那些非常状态呢?这是一个伤神的问题。——我想把马老师一天吃几顿,一顿吃多少,身上哪里有痣,胎记长在什么地方都写出来,却又恐怕给人造成哆嗦的嫌疑。那样做也未必就能刻画出马老师的形象来,即便我已经在努力回避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知为什么,居然有朋友们说马老师像孔乙己或者是钟阿城的作品——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虽说是在表扬我,但我扛不住,诚惶诚恐,生怕漂上天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接受朋友们的交流,却又怕夸张,如果不实事求是,很可能会噎死我?——我没有看过阿城的作品,只知识他是作家中的作家,我不知道怎么回应。——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与马老师不可同日而语。马老师不会穿长衫,坐酒馆,被人打断腿,最终在年关的寒风中死去。孔乙己不会喝咖啡,戴棒球帽,更不提劲打靶。严格讲,马老师不差钱,孔乙己贫困潦倒,一个得意,一个落末。马老师只因找不准位置,老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纠缠在一起。他表面滑稽,被人嘲笑,可他不是酒鬼和好吃懒做的人,骨子里并不轻贱。相反,他站在药店里打胡乱说,夸夸其谈,恰好是为了要显示某种优越感,这些都跟孔乙己坐在酒馆里赊账吃喝、好逸恶劳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写马老师的时候没有想到孔乙己,可能是我的过失,但那也不是我写马老师的初衷,真叫我去复制一个孔乙己,也不会成功。鲁迅于我而言,就等同于一个蹩脚的木匠望见鲁班的背影,根本弄不懂他在想什么?鲁迅的作品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我连接近的资格也没有。只能说,当一个知识分子(马老师)欣然自得,闲得无聊的时候,其状态多少有点触动我的脆弱神经。生活中像马老师,做马老师,学马老师人多如牛毛,因此,这为我临摹马老师时有了一个观察角度。分享出来,也是玩玩,就跟朋友们喜欢喝酒打牌,唱歌跳舞一样的解解闷。当然,也不排除另外的可能性,深受鲁迅风格的影响,他的思想早已潜入了我的血脉之中。行文走笔时,摆脱不了他所布下的网络,也或许是出于崇拜,总是要在有意无意中去替他张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马老师爱闹热,爱表达,爱钻牛角尖,这“三爱”配上“一根筋”,我认为还是有特色的,定会有人喜爱,也会有人讨厌。仔细想想,马老师一不杀人放火,二不违法乱纪,三还热爱本职工作。跟大多数人一样,既没有特别的想法,也没有出格的行为。嘴上嚷嚷,充满朝气,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故意带着几分稚气与人交流,多少也是让人疼爱的。如此这般,他又恰好疯狂的爱上了政治,似乎变成了一个永远也要谈论政治的人。——那怕不吃不喝也要谈论下去。——这种人不是挺可爱吗?老话说,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生涯。马老师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说有那么一丢丢的小毛病,(如果把这视为毛病的话,那在地球上就找不到没有毛病的人了),就算他去搞个“同志关系”也都是可以被社会包容理解的。——时代早变了,马老师的言谈举止远不是孔乙己的落魂酸腐与被人欺负所能比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俄乌战事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甚或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既然子弹还要再飞一会,马老师就不会无动于衷。有人判断,马老师对俄乌的矛盾比谁都明白,对它们的来龙去脉至少可以回溯到前苏联解体时期(199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争——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就没有消停过,一直活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在世上扮演着重要的戏份。残酷的战争更是成了帝国的梦魇,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反复上演。前苏联的某个伟人曾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绝不是抽象的公式,既然不是公式,就给了人们发表高论的空间。——无端的猜测,颠倒的对话,无休无止的争论。——谁都没有理由反对别人讨论政治、谈论战争,就像没有理由反对“活人”要吸气、“死人”要拜金一样的天经地义。俗话说,“世上有,戏上有,有的也有,没有的也有。”——美中不足的是马老师再也不会与我聊起同类话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现象挺奇妙,自从马老师在我的梦里被激活以后,我曾连续两天碰见他,还是穿浅蓝的衬衫,戴白色棒球帽子,样子界于民工与小贩之间。有时候又像绅士。结果让我陷入了一个“我执”的怪圈,越是想去定位他的角色,越是不清楚他是谁?反正我是没有能力把他归到教师行列里去的,而他却是教师……在路上与马老师擦肩而过,彼此都没有想过要再说说话了,看样子,我们可能都已忘记了还曾聊过天似的。陌生的挥挥手,像是在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但我仍然还有期待,期待与他聊聊什么?譬如聊世界大同,没有战争,这世界是不是从此就太平了?我们也就过上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了?再譬如,自然主义起源于哪个世纪?如何看待生老病死等等?……这样想,也就不局限于俄乌战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那天从梦中醒来产生幻觉以后,也曾告诫过自己,莫要受马老师的影响,尽量少去揣摩这、揣摩那才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9.19(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