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提升科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23年9月19日在海润教育集团的组织下,海阳市育才小学、海阳市亚沙小学、留格庄镇中心小学、凤城小学全体科学教师参加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科学网络教育第110期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齐鲁大讲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课例展评,接着由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鸽老师进行课例点评,最后是由济宁市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王宪芳老师总结发言。</p> 一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是由日照市莒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孙洪波老师执讲的《土壤的成分》,孙老师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孙老师将该活动细化分解成了三个小活动,活动一,观察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有动植物的残留物,有水分;活动二,通过沉积实验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空气;活动三,给土壤加热,进一步探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孙老师利用土壤溶液静置的时间,给土壤加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整节课孙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器材,给了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对土壤中的成分进行充分的探究与质疑,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得到真实而有效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是由日照市东港区新营小学吕红梅老师执讲的《土壤的种类》,吕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再通过看、握、捏、用筛子过滤等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增强了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土壤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资料卡五色土的传统文化渗透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大物博,土壤种类繁多,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认识岩石》一课,李老师从情境——聚焦、方法——探究和拓展——应用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在情境——聚焦环节,李老师借用两句诗和各种石头图片引出课题——认识岩石,进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岩石,让学生感受岩石无处不在。在方法——探究环节,李老师组织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的方法借助感官初步认识岩石的颜色和光滑度,又运用工具进一步认识岩石的颗粒粗细和硬度,总结出五种岩石的不同特征,最后自然地引导学生根据岩石的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在拓展——应用环节,李老师借助问题“根据岩石的特征想想家里铺地板时选用哪种岩石最合适?”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在最后让学生探究岩石有哪些成分组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p> 二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鸽老师就三堂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首先解读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介绍了三节课所在学段的目标与要求。接着指出了三堂课的亮点,同时也就三节课给出了不同的建议。</p> 三、专家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济宁市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王宪芳老师总结发言,王老师指出三位老师围绕“地球系统”这个核心概念,较好地运用探究式学习组织教学活动,探究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比较到位,教学反思深刻透彻值得我们学习。同时,王老师也提出建议,作为科学老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发展兴趣,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要基于核心概念,又要兼顾跨学科概念,把握课程内容的进阶性设计特点,精准实施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并认真做了课堂笔记,此次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听课,让我们有了去探索世界的冲动!科学涉及的知识太多,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带着老师们的梦想,一次次地逾越科技的山峰,实现科技强国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次的学习,为新学期科学教学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每位科学老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定不忘初心,积极行动,精准发力,不断提高我校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启崭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