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作家蔡崇达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皮囊》。</p><p class="ql-block">时隔8年,去年他带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命运》,重回大众的视野。购买半年前几月才抽空阅读。</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皮囊》是命运刺破人生的苦痛,那么《命运》则是皮囊孤勇一搏的反击。</p><p class="ql-block">《命运》以《皮囊》中阿太跌宕百年的人生为主线,串联起了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与时代沉浮。</p><p class="ql-block"> 命运的一次次突袭,将阿太的大半生打得七零八落,她却在泥潭中奋力前行,扭转了注定凄惨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偷得浮生半日闲,近日整体能量偏低需静心看书,不知是否随着年龄增长最近两年偏向读生命哲学类书籍,看完蔡崇达《命运》一月有余,每次阅读完一本书后总会在某个瞬间会突然想起书中一些情节陷入片刻性沉思,书中阿太——蔡屋楼的命运对比母亲似乎更为坎坷。</p><p class="ql-block"> 她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疼爱,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妹妹的责任。她也从未体验过孕育生命的奇妙,多年求医问药、尝试偏方,却生不出一儿半女。</p><p class="ql-block">可她没跟阿母一样听天由命,也不像妹妹那般一根筋地反抗命运,而是用智慧和从容,改写了自己的际遇。</p><p class="ql-block">既然注定生不了孩子,她便不再为难自己,而是接连收养了三个孤儿。</p><p class="ql-block">当时,正逢战乱时期,她的丈夫杨万流被抓去了国外,同妹夫王双喜一起留在了异国。</p><p class="ql-block">失去丈夫与收入来源的她,却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家庭的重担。</p><p class="ql-block">她跟村民学种地、到码头当装卸工,用满手的老茧和被压弯的脊梁,换来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听到孩子们一口一个“阿母”地叫着,她终于品尝到久违的幸福和满足。</p><p class="ql-block">她与孩子们相依为命几年后,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异国的信件。原来,在外漂泊的杨万流,已经凭借养殖业发了家,心心念念着要和她重聚。</p><p class="ql-block">蔡屋楼感激杨万流的重情重义,但也深知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她认为,与其让他跟无法生育的自己,勉强生活在一起,不如接纳两人的有缘无分,坦然地放过彼此。</p><p class="ql-block">于是,她将两个养子和妹妹送出国,自己则和患小儿麻痹症的养女留在了家乡。</p><p class="ql-block">数年后,儿子们都事业有成,先后回国,女儿也嫁了个可靠的男人。</p><p class="ql-block">他们时常拖家带口地回来看望蔡屋楼,男女老少其乐融融,庭院里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曾被神婆断言无子无孙的蔡屋楼,收获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她重新谱写了自己的命运,最后像果实成熟落地般,了无遗憾地结束了此生。</p><p class="ql-block">猛兽,而在坚韧的人眼中,不过是一触即溃的纸老虎。</p><p class="ql-block"> 被命运的大网套牢时,愚者在束手就擒中加速窒息,庸者在强行突围中遍体鳞伤,智者则会伺机而动,顺势而为,最终逃出生天。纵使造化弄人,只要你拿出与坎坷对峙的决心,跟苦难周旋的智慧,终会踏平所有的艰险。</p><p class="ql-block"> 书中有一处提到若干年后某个午后阿太和她妹妹的故事,她们午后在收音机里突然听到一则新闻,“台湾企业家黄有海先生于几点几分离世,遗憾生前未能与大陆一对女儿见上一面”,看到这时心灵被震撼了,不知是否神明开眼,我愿相信是的,五十多年了她们终于知道她们的父亲还在从未离开,当知道真相时他却永远离开了……</p><p class="ql-block">蔡崇达在书中说:“我们终将生下自己的命运,我们终将是自己命运的父亲母亲。”人之命数,看似无常,实则在冥冥之中,皆有道法可依。</p><p class="ql-block">当走过半生,回顾来时的一个个路口,就会发现:先天之命已注定,后天之命,却取决于个人的修为。</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我们或许逢荆棘,陷洼地,屡次被命运推到悬崖边缘。然而,越是长在荒漠,我们越要肆意盛放;就算置身黑暗,我们也要发光发亮!</p> <p class="ql-block">眼有些乏了,今日阅读到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