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彩儿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讲到黄海海战和威海卫战役时,李渊博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从1894.7-1895.4,历时九个月,有充足的时间,为什么其他三个海军不来增援?</p><p class="ql-block"> 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结果了充分的思考👍。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知识,陈昱衡反应最快,他说:“福建水师在1884年法国海军偷袭马尾军港的战役中全军覆没!”陈昱衡 更是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勤于探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另外两支海军呢?在甲午海战时他们在干什么?同学们查阅资料,分享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同学们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一、 有心无力。</p><p class="ql-block"> 当时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的南洋水师需要应对来自法国军舰的威胁,1885年中法战争时期,南洋水师曾派遣5艘主力战舰前往支援,结果在海上遭遇9艘法国战舰,南洋水师3艘战舰被堵在港口不敢应战,另外2艘被迫自沉,此后南洋水师基本只敢躲在基地了。</p><p class="ql-block"> 广东水师从1839年起就在广州一带频繁和英军作战,广东水师提督、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就是在与英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另外,广东水师中有3艘主力战舰也参加了甲午海战,分别是“广甲”、“广乙”和“广丙”,归北洋水师指挥,其中两艘在战斗中被击毁,一艘被日军俘虏。</p><p class="ql-block"> 由此不难看出,甲午海战期间其他三个舰队并非不是故意不支援,实在是有心无力,而且连最强的北洋舰队都不是日军对手,其他舰队去只能送死。更可况当时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对我国海域也是虎视眈眈,其他舰队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支援北洋舰队</p><p class="ql-block"> 1909年南海、北洋舰队残余兵力合并,改名为长江舰队和巡洋舰队,福建、广东水师也并入这两大舰队,至此大清四大舰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战略不足</p><p class="ql-block"> 早在建立海军的时候,袁世凯等有识之士都建议,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大舰队合并,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样近可以防御沿海,远可以御敌于外,而且四支舰队在一起,那实力远远超过日本海军。但是,这个建议被慈禧和李鸿章否决了,慈禧害怕军队集中于个人,尾大不掉。 李鸿章意图是要建设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国家的舰队。因此,在建设上,四支舰队相互独立,没有统属关系,没有协作关系。而且当时的建设思想落后,以保境安民,守卫江河沿海为任务,形成了各自的任务区。中法战争北洋舰队也没来,而北洋舰队遇难,南洋和其他舰队也不会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弱。</p><p class="ql-block"> 其实光绪也下令南洋舰队等北上支援,但南洋舰队等都以武器落后等原因,拒不参战。其实,在晚清时期,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量已经很弱了,当时的督抚,那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方,难免各自为政,患得患失。所以,在北洋舰队被围困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去救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告诉我们,武器的近代化并没有提升清军的战斗能力,清帝国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挑战时,其体制使之并不能迅速做出举国一致的反应,无法把国家力量统一调配起来应对外敌。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历史呼唤先进的中国人继续进行近代化的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