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我和咖啡告别的故事。喝了20多年咖啡,一下子戒掉了,总觉得应该找个机会和它好好告个别。</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喝咖啡还是在上初中。那个时候唯一能在超市买到的就是雀巢咖啡。装在棕色的玻璃瓶里,一个是咖啡,一个是植脂末做的咖啡伴侣。喝的时候自己加糖,用开水冲着喝。有时候太困了就装到保温杯带去学校,课间的时候倒出来喝。我到现在都还有印象,有一次冲得太浓了,导致我一整节地理课都双手发抖,心脏狂跳,整个人兴奋的要命。这一喝不要紧,彻底上瘾了。直到上大学,不用熬夜学习了,都还是每天得喝。选择比之前多了一个牌子,麦斯威尔,我舍友一直怀疑麦斯威尔里面加了香油,说闻起来有股香油的味道。那个时候速溶咖啡变成了一小包一小包的,也方便携带。我的咖啡耐受程度明显要比高中更好了,常常一次得冲两小包,只放很少的开水。咖啡的味道乏善可陈,提神的功效也更多是心理作用。大四经同学介绍,在一个培训机构兼职,那是一个韩国人开的语言培训学校。说是学校,算上“社长”和老师们,也不到十个人。那个培训机构提供免费的韩国速溶咖啡,牌子叫“麦馨”,分黄色包装和红色包装。第一次喝的时候惊为天人,味道真的比雀巢和麦斯威尔好太多了。后来读研的时候导师给机会在院里代课,我发现韩国人很以自己的麦馨咖啡自豪。不过后来又发现这个国家的人好像觉得自己的什么都是“特别好的”。陕师大国际汉学院在老校区图书馆旁边一栋小小的楼上。下课了会有学校食堂的人推着咖啡来卖,咖啡是特别特别难喝的速溶咖啡,但是三三两两围坐着喝咖啡的留学生倒是有很多养眼的。那时候我最喜欢看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不过也有一些是哈萨克斯坦的。认识的欧美留学生慢慢多了,有时候就得跟着他们一起喝黑咖啡。没有了植脂末和糖,咖啡的味道更纯粹。我彻底爱上了黑咖啡的味道。当时长安南路有两家King Coffee,他们的冰美式真的特别好喝,有一种咖啡独有的回甘。就这样,我的咖啡瘾越来越大,而咖啡之于我用来提神的作用也越来越弱,我已经彻底离不开咖啡了。</p><p class="ql-block">师大路有一家“雕刻时光”咖啡店,店主只在全国的大学附近开店,每周会固定一个晚上播放电影。那个时候在汉学院兼职我能赚不少钱了,但是大部分钱都交了房租。所以我仍旧过着偶尔喝星巴克,天天喝速溶的日子。我记得我在淘宝买了第一个美式咖啡机。因为缺乏完整的知识,也因为我那个小机器质量实在不太好,虽然做咖啡的时候满屋飘香,但是喝起来真的,太苦太苦了。小机器不到100块,很快被我搁置了。现在想想,咖啡难喝也不能全怪机器,很有可能豆子就不行。</p><p class="ql-block">平淡又松弛的日子转眼就过去了。我毕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原先所有的计划,我狼狈地逃回了爸妈家,在家门口找了个学校当老师了。偶然在淘宝搜到了马来西亚咖啡和越南咖啡,有了那么多年喝速溶咖啡的经验,我品鉴咖啡的能力多多少少有了进步。所以虽然还是速溶咖啡,但味道又比韩国咖啡好了很多很多。毕业前在易初莲花买了一个有牌子的美式咖啡机,好像是ACA的,价格贵了,质量也好了不少。但是咖啡粉毕竟不是咖啡豆,做出来的美式咖啡仍旧是味道和氛围大过口感。</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结婚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有了孩子。</p><p class="ql-block">孕晚期和哺乳期我都在喝,上网查了资料也看了书,只要不是毫无节制,孕期和哺乳期都是可以摄入咖啡因的。但我还是谨慎地选择了低咖啡因的。那个时候,每一天,真的,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想喝咖啡。我已经变成了一个重度咖啡因依赖者。慢慢地,我发现我完全不是为了享受一杯咖啡而去喝咖啡,而是不喝我就会坐立不安。2017年,我拥有了第一台nespresso胶囊咖啡机。它机身小巧,外壳是淡淡的雾霾蓝,我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第一套咖啡解决方案感到兴奋:我终于不用费劲去找好喝的咖啡了。胶囊机最大的优点有两个。第一它可以选择的口味很多。根据豆子烘焙的程度有深烘的也有中烘的,有香草味道的也有焦糖味道的。我甚至还给它配了一个奶泡机,这样,我正式过上了每天都能无限续杯喝拿铁的生活。第二它最大程度还原了意式浓缩咖啡的味道,刚刚萃取出来的时候,甚至还有薄薄的一层油脂。在用胶囊机的那几年,我同时开始喝挂耳咖啡,挂耳咖啡既不像意式浓缩那么醇厚,也不像美式滴漏那么粗糙,根据豆子的烘焙程度、产地、研磨粗细度和水温以及冲泡手法,会呈现不同的味道。当然因为工作性质,我常常需要在上早读前喝掉一天的第一杯,可能会在中午或者有课的下午喝掉第二杯、第三杯。我的挂耳咖啡常常就被我粗暴地冲泡好了。尝试了不多的豆子后,我固定会买“如本”和“白鲸咖啡豆子店”这两家。</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又过去了几年。</p><p class="ql-block">其间有过很短暂的买了Dolce Gusto,雀巢公司的另一种胶囊机,但是配的胶囊实在是太太太太难喝了,我很快在闲鱼上转手卖掉了。赔了点钱,不过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爆发的寒假,我在忙着研究烤面包。(为了搞明白烤箱的实际温度,我买了三个烤箱温度计。)去年冬天因为疫情提前放假,我开始入坑意式半自动咖啡机了。</p><p class="ql-block">Breville878,在西安封城的前一天送到了我家。</p><p class="ql-block">自此打开我的第二套咖啡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那一个寒假,我不是在上网课催作业,就是在学习做一杯合格的咖啡。新鲜的豆子买来先养7天。养好了需要试磨。19克粉第7秒开始出液差不多19秒内要萃取完(大致是这个数据时间有点长我可能也记错了)。如果出液早,说明粉粗了。反之就是太细了。布粉要均匀否则容易产生通道。不同的豆子需要不同的粗细,同一品种的豆子不同批次也会出现不同。萃取完一杯浓缩还不算结束,这样的机器买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拉花。从大白心学起,然后是麦穗,接着学推郁金香。我对拉花练习的痴迷真的,现在想想我自己都害怕哈哈哈。后来我基本上学会了。之所以这么谦虚是因为,我发现有些爱好追求到一定程度,就彻底变成了吞金兽。铂富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入门级别的了,但是练熟后会发现,它出液并没有那么稳定,因为锅炉小,也无法连续出杯。打奶泡就更不用说了,压力不够导致打发很容易失败。虽然开学后我仍旧能在早上起床给自己做一杯咖啡,当时我的办公室还有两个咖啡因依赖者,当我发现我的机器没有办法在时间有限的早晨连续萃取三杯相同品质的拿铁后,我突然发现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我的情绪常常因为萃取的质量波动。接下来我将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我卖掉手头的机器,入一个更高级别的(一直在观望的rocket或者辣妈甚至辣妈gs);要么,我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陪伴我的孩子上,重新回归喝胶囊咖啡的简单生活。犹豫了两天,我选择后者。又一次,我迅速在咸鱼卖掉了我人生中第一台意式半自动咖啡机。卖出了一个自己非常非常满意地价格。</p><p class="ql-block">2022年,我的胶囊机也用了6年多了,它太旧了,功能也十分单一。豪横如我(不是),以中途接班需要动力为由,给自己换了台胶囊机。旧的放在家里,也省得大节小假来回折腾。这个胶囊机还是nespresso的,但是机器自身带了打奶泡的功能,我可以按动按键,喝到一杯拿铁或者卡布。这个机器我用了半年多。开学后也在咸鱼上卖掉了,这次实在急着卖掉,所以亏了一半的钱。</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第二次居家隔离,陆陆续续感染病毒期间,是的,我又开始琢磨了。其实这个时候我的选择已经不多了。要么我就得买一台半自动意式的家用天花板(刚才已经说过了),要么我就得买一台全自动的意式咖啡机。喝了20年咖啡,虽然对SOE和混合豆子仍然一知半解,但咖啡好喝还是不好喝,我已经变得比较挑剔了。所幸我还是清醒且理智的。无论我选哪一种机器,价格昂贵先不说,其实都有致命伤。半自动的机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半自动机迷人之处在于此,出液、打奶泡、拉花,真的是一件很快乐和享受。但是很显然,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全自动的机器同样非常贵,且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养护,而且制作咖啡少了很多动手操作的乐趣。</p><p class="ql-block">选择再一次陷入僵局。</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年寒假的一个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咖啡已经不能带给我纯粹的快乐,而是变成了我的烦恼、负担、困扰。我突然意识到,是时候跟它说再见了。过去十几年间,我也说了很多次要戒咖啡,但是都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从心里上我还很依赖,对咖啡因的重度依赖,也让我无法彻底戒掉。但是这一次,我不想再被一个东西牵制着了,所以反而很轻松就戒掉了。</p><p class="ql-block">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分享咖啡因戒断的反应,包括精神萎靡和头痛。我倒没有头痛,只是有点容易犯困。写完这篇文章正好是我戒断整整一个月。这期间有好几次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我会这么轻松就戒掉了一个我曾经那么依赖的东西。我还有好几次我在心里想:要不今天就喝一杯试试看会不会又上瘾。但是每当我想到这个,又会立刻在心里制止自己。想想也挺好玩儿的。</p><p class="ql-block">至于戒断带给我的成就感和自信,那就更不用说了。这种快乐,真的是多贵的机器都没法带给我的。</p><p class="ql-block">也许只是一个月,还不能彻底证明我完全戒断了咖啡因。但我相信,这一次,我是真的和咖啡说再见了。</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