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8日 晴天 14~28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18日的沈阳,正是秋高气爽,浮云淡薄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专列抵达沈阳北,这里有着清风满韵,又经历民国战火,历久弥新,这里有着民国奉天的遗迹,又带着当代韵味的微风。 </p><p class="ql-block"> 沈阳的今天,是个沉重的日子,92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导游从火车站带我们在站外大巴车上,9:17时正,城区“警世钟”钟声低沉响起,14声钟声,声贯苍穹,让人永远铭记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随着时钟的指针缓缓走向9时18分,三分钟长音警报声响彻沈阳上空,警示着人们勿忘国耻。</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出租车大巴车停下,行人停下脚步,警报声、汽车鸣笛声交织在一起,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站在大巴车上,与沈阳900万市民一起肃穆!</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p><p class="ql-block"> 沈阳,肥沃的黑土地,清清的辽河水,千百年来孕育了厚重的文化根脉。72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2300多年建城史,“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历史底蕴如此深厚。</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巴在市区穿行,看到静静的浑河穿城而过,让这座粗犷的北方城市多了细腻与灵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色”重新擦亮;这是雄浑硬朗的英雄城市,亦是文脉悠长的活力之城。</p> <p class="ql-block"> 浑河两岸五光十色的街景,在青年大街漫步,与熙熙攘攘的人影交错。老街的时光是盛京的腔调,浑河的微风里尽是岁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满族文化留下的历史印记,成为辽沈地域文脉之根。勇于进取、大气包容、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满族人躯体。</p><p class="ql-block"> 今天特别的日子,抗战名人张学良的少帅府是必看的。地接导游把我们带在喧嚣的沈阳闹市中,只见隐匿着一处静谧、完好的民国建筑——少帅府,它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p> <p class="ql-block"> 帅府门前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尊少帅的雕像,身着戎装,英姿勃发,目视远方。随着接踵摩肩的人流,进入四合院,映入眼帘的是古韵清幽,雕梁画柱,尽显精致,青砖青瓦,方砖方石铺地,是仿清代的王府风格。</p><p class="ql-block"> 少帅府里主要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构成。作为东北曾经的政治中心,张氏帅府见证了许多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等。</p> <p class="ql-block"> 9.18事变后第二早上6:30,沈阳城内所有的重要目标均落入日军之手。在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里,东北重镇奉天沦陷。日军冲进张学良的大帅府进行疯狂洗劫。府内的珍藏完全来不及转移,张氏父子20多年来积攒的家底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仅金条就有20多箱、银元40多箱,古玩字画不计其数。只剩下一楼墙瓷砖、壁画、保险柜三样东西。</p><p class="ql-block"> 走出“张氏帅府”,思绪依然沉浸在那段历史中。彷徨之中仿佛看到了那风流倜傥的少帅,大家闰秀于风至,亭亭玉立的赵四小姐;仿佛听到了黄姑屯的爆炸声,西安事变的枪声……蓦然回首,向一身绒装的少帅塑像道别。</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沈阳故宫,它可比我想象得更加雄伟。在中国有两座古宫:一座在北京紫禁城里,另一座就是沈阳的故宫。沈阳故宫1636年建成,皇太极在此登基,改国号“后金”为“大清”,成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前的皇宫。</p><p class="ql-block"> 皇太极跟入关后乾隆三位帝王的建造时期,前后一共158年。沈阳故宫布局非常规整,按照建筑时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有华丽的专门为举行大典用的大政殿跟八旗办公的十王亭。中路主要是帝王后妃的居所。西路主要是帝王"回乡"读书看戏跟存放《四库全书》的地方。共有九大宫殿、百余座建筑。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气势宏伟。代表景点有大政殿,十王亭,文溯阁。</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伪的黑暗统治下,故宫沦为伪满帝国守护陵庙的办事处,而且大量藏品外流,故宫的藏品包括清代器物、图书、档案已被伪国立博物馆、伪国立图书馆、伪奉天陵庙承办事务处等分割完毕、分藏三处,沈阳故宫再一次物去楼空。</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撞钟鸣警仪式。撞钟鸣警仪式过后,各界人士共同共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与沈阳市民一样,参观博物馆。残历碑广场是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巨大的碑面设计成一页翻开的日历,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p><p class="ql-block"> 广场西侧有一面墙,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向北望去,主题为“国难”的雕塑镶嵌在博物馆入口的墙体上,整体是一个东北的沦陷图,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共设序厅和六个展厅,分别为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以及全国抗战、东北光复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以及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等等。展厅管理严格,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无声地讲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倾诉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抗争。</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乘大巴离开沈阳,思绪绵绵,沈阳近百年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发生过许多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成为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节点城市。</p><p class="ql-block"> 在沈阳,中国抗战第一枪打响、又以最后一批日本战犯审判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在沈阳秀水河,一场歼灭战拉开了东北解放的序幕、又在沈阳城落下辽沈战役的帷幕;在沈阳,几乎所有的工厂企业都为支援抗美援朝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钱出钱;在沈阳,不知有多少厂矿的工人或撇家舍业或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远离家乡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改革开放,沈阳人民经历过阵痛,却以无数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尝试,为国家开辟出一条条改革发展之路……</p> <p class="ql-block"> 沈阳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英雄的历史,使沈阳成为英雄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