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的背后——听潘美辰《我想有个家》

古月今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夏的一个周五,回主城开完会,回到阔别已久的龙头寺旧居,准备晚上与儿子一块儿吃顿饭,谈谈心,以化解他心头的诸多困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是旧居,其实就是我在主城的第一个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2003年,我从永川调进主城,从一名基层民警转换为市级机关公务员。当时,除了要应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外,最着急的就是要为自己寻觅一个栖身之地。既要价格便宜,又想距离单位不远,因为自己不会开车,还要经常随叫随到加班加点。普普通通的这两个条件一叠加,就变得苛刻起来了。从红旗河沟到五里店一线,寻寻觅觅了好一阵子,皆是无功而返。好些周末节假日,最终我都是孑然一身、满面尘土汗泥且疲惫不堪地返回临时租住地。尽管,潘美辰的歌曲已经不再流行,而我耳畔分明有她的《我想有个家》不断地萦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挑来选去,就在快要绝望时,朋友推荐我去龙头寺看一个小区的一套尾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尾房位于某栋的二楼,偏离中庭,光线被大片树荫遮住,一个卫生间还是无法开窗户的“聋子”,更致命的是没有外阳台,不便于休闲和晾晒,但很幽静,价格也因缺陷太多难于脱手而非常优惠,我既心动又犹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售房部的两个年轻人捕捉到了我的表情,就提议陪我去小区转一转,顺便俯瞰一下未来的龙头寺公园。移步到小区,绿化很不错,大门两边的通道上全是笔挺的银杏树,其他的空地分成组团,到处都是黄葛树、小叶榕、桂花树、黄桷兰等知名或不知名的花木以及供业主休闲的亭阁水榭。这些,对于“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的我而言,都觉得漠然而生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到小区的边缘,小区售房员摇身一变成为城市旅游形象大使,用手指向岩坎下面:“快看,那一大片就是已经规划了,即将建设的龙头寺公园。”我没有看清那片荒地,倒是看到了我熟悉而亲切的景象。天啦!只见岩坡上一树又一树的槐花正洁白而芬芳地盛开。那是我梦中的花,随着我的脚步,从故乡开到异乡的校园,从异乡的校园开到我参加工作的永川茶山,又从永川茶山开到永川城郊的“127”,如今居然又从永川城郊开到了这个小区。顿时,我漂泊不定的心安静下来。对头,这里就是我的窝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我和妻子的收入乃至今后十五年的身家性命全部按揭抵押给银行,又到处借钱交了首付并简简单单地装修后,我终于住进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家。个中辛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装修的间隙,下班后我也会来小区后那片槐林——我心灵的港湾小憩一下。开发商打着龙头寺原址的噱头,还在不断地修建和出售住房,而真正的龙头寺,却在被江北鲤鱼池到火车北站的公路隔断的另一个山坡上,独自晨钟暮鼓。有意思的是,他们硬是在小区后一块勉强形似龙头的天然巨石镌刻上“龙头寺”三个红色大字。登上这块巨石,才发现其良苦用心远不止于此。他们居然在光秃秃的整块巨石上开凿了两个坑窝,栽种了一棵小黄葛树和一棵小槐树,拼凑成了龙头上的两个角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如此拙劣的人造景观,我冷冷地笑了,心想:两棵树苗在巨石上如何汲取养分和水分存活?即使侥幸存活该如何经受住四面剧烈的山风冲击保住枝干?退一万步保住枝干又该如何稳固其承载全部重量的根系?这些疑问也仅仅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毕竟,我还要为自己的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而奔波打拼。再说,刚刚三岁的儿子还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为他挣钱买玩具呢。至今,一直没有告诉儿子的是:那些年,他的老父亲一个人在新家都是靠臊子面、回锅肉度日,还一度成为煮面炒回锅肉的高手,只为猪肉比鸡鸭鱼肉便宜;那些年,他的父母节衣缩食,几乎没买过新衣服,内衣袜子都是补了又补;那些年,他的父母从未有过旅游的念头,他父亲甚至连公交车费都嫌贵。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好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2003年到2018年,这一住就是整整十五年。十五个春夏秋冬,十五载风雨兼程,我经历了从主城再转战垫江的漫漫征程,而儿子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参加高考进入了高校读书。渐渐地,这个家又开始冷清起来。再后来,我们在远离主城喧嚣的江津乡坝买了房子,这儿就很少住人了,只有我还在调到渝西前,每周星期日晚上把它用作第二天一早赶高铁去垫江上班的驿站歇息歇息。因此,这十五年来,就好比我未曾过多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关心过问儿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一般,我也再没有去关注这两棵树的生存或毁灭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毕业了,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本是幸事,但与他本人的理想预期还是有不小的落差。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要想说服他接受我们这一代人就业和工作的老观念,困难和压力实在不小。临行前,妻子一再告诫我:“是各人的儿子,千万别生气,千万别发火,千万别谈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儿子电话约定晚上一起“啃谈”后,我开始在小区的步道上继续每天的万步慢走健身运动,进而完成每天的“学习强国”大业。几大圈下来,行万步路完成,我也汗流浃背了。坐在凉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现巨石上先前的两棵小树苗早已长成大树,尤其是那棵黄葛树更是枝繁叶茂、树冠如盖、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登上巨石,我惊呆了。只见两棵树的树根全部裸露在石头上,如壁虎、乌贼、蚂蟥,如人的动脉血管,如巨型的爬山虎藤,如传说中成精的蟒蛇、蜥蜴,紧紧地吸附在巨石上,一层又一层,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是与巨石合为一体。我不知道这样的根须,曾经有多少还没等到长成气候,就被骄阳烤干;我也不知道又有多少根须,前仆后继地伸出触须,去贴紧巨石,不断向巨石的外沿延伸,或许冥冥之中,它们坚信巨石再大都有边际,不会是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只要翻越了巨石,就可以找寻到它们扎根的土壤,就可以采集到它们赖以生存和生长的水分和养料;但我肯定知道,还有一茬接一茬的小区园丁在为它们浇水甚至施肥,精心、辛勤、持续地呵护看护和守护它们的生长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根须延伸的方向,我来到被灌木竹林遮掩的巨石下面背阴处。还是这些根须,像瀑布像蛛网像刺绣,铺满石壁,一直延伸进下面温暖、潮湿、丰盈的土地,更像万千婴儿的手臂,义无反顾地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从此永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们创造了奇迹!奇迹背后,我感受到了它们不仅有坚定、坚持、坚守、坚贞、坚韧、坚毅的秉性,更有对园丁、对大地、对阳光雨露、对风雪雷电的爱意、感恩和敬畏的品质。“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正是这些弥足珍贵的秉性和品质,方才造就和成就了它们的奇迹。这些大自然创造的绿色奇迹,与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啊。我们有选择的机会时,就要好好选择、好好把握、好好珍惜;反之,即使像这两棵树一般,无法选择我们的职业、岗位、环境乃至命运时,我们依旧可以选择态度,“我命由我不由天”,绝不向命运低头,对困难对挫折对逆境对挑战勇敢地面对之、适应之并最终通过努力、拼搏、奋斗改变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我与儿子的“啃谈”顺利进行,我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了我们父辈是如何走过来的一些经历一些插曲一些故事,还讲了我对他成长过程缺席陪护的愧疚和歉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我带他去看了属于这两棵树和它们根须的奇迹,也给他谈了我的体会。以后的路还得他自己去走,但愿他能选好适合他自己的一条道路,能闯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地,能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发表于《七一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