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的温暖—观《远山花开》有感

闲庭信步

<p class="ql-block">含着热泪看完了电影《远山花开》,走出影院,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是难过,是心酸,更多的还是温暖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电影从一辆驶入大山深处的班车拉开了帷幕,来自南京大城市的刘老师带着母亲突然离世的悲痛,选择新的环境来到了秦岭深处的大麦村小学。初来大山,面对简陋又落后的环境,刘老师刚开始很不适应。不习惯的还有这里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成绩来定座位,打骂学生更是家常。</p> <p class="ql-block">大麦村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条件的落后,他们很难有干净的写字的书桌,交上来的作业,粘着饭粒,带着油,产生各种怪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老师努力与马校长沟通召开了家长会,在马校长的要求下,家长才为孩子腾出了专门写作业的地方。拥有专门写作业的书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可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他们小小的年纪,不光去上学,还要烧火做饭,照顾老人和襁褓中的弟弟,这也似乎是那里的每个孩子必备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他们更是一群缺失父母关爱的孩子。影片里,最让我难过与感动的是,刘晓慧老师在大雪过后带着这群孩子在秦岭深处对着大山呼喊。他们有的想去当兵,有的想去逛西安,有的想考上清华……但最后内心更深处的还是对父母的呼唤,那一句句“妈妈,我想你了,你吃饭饭了吗……”无不让人感动落泪。</p> <p class="ql-block">在这群留守儿童里,有一个叫张承峰的孩子最特别,他不说话,不交作业,喜欢逃课爬到高高的树上,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另类”。刘老师在了解他的情况后,想到了自己,也是沉浸在母亲离开的痛苦里难以自拔。为了改变这个小男孩,让他在自己支教离开前能开口说话,刘老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计划。</p> <p class="ql-block">她用自己细腻的如春风般的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小男孩。课堂上的互动游戏,转换方向讲课,让孩子们对着大山喊出愿望,帮他烧火做饭,一起爬树看晚霞,课后陪伴他弹钢琴……在一次次充满爱意的计划里,他终于开口说话了,还是在大庭广众的音乐厅里!由于遇上车祸大麦村的孩子们演出迟到,紧急时刻,这个叫张承峰的小男孩他经过内心的挣扎,最终战胜了自己勇敢而又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中央,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出了《远山花开》的歌曲,赢得了省城观众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那一句台词:我不在乎奖状,我只在乎孩子们以后回忆起大麦村小学时,有没有值得骄傲的记忆。刘晓慧老师用自己的爱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让孩子们都自信地走上舞台,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回顾这部影片,其实不光是充满爱心和善意的刘晓慧老师让我们心生敬意和感动,还有大麦村的马焕明校长,虽然他摆着严肃的面孔,但他一直坚守在山村,默默地为孩子们付出着,甚至在圆圆爷爷去世父母未归的情况下,变卖了陪伴多年的三轮摩托车凑钱帮忙下葬。还有大学生村官,那一筐筐为学校送来的新鲜大棚蔬菜,不也是希望的曙光吗。</p> <p class="ql-block">“风从远方赶来,只为与你同欢唱。生命无论怎样,都会在春天绽放。有多少次挥泪,就有多少次成长……”当音乐再次想起,眼中闪烁着泪花。作为一名也曾在乡村滚爬多年的教师深有感触,我将以此片激励自己,不忘初心,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用心用情守候每一朵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