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世界名画

sj紫色石

<h3>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h3><h3>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1981年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总入口。</h3><h3>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分为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及雕塑馆。</h3><h3> 馆内藏品众多,最喜欢油画和雕塑。2013年4月在法国卢浮宫有幸目睹了许多著名油画,人太多,没法拍出效果。在网络上搜到一些卢浮宫油画,一并展示解读。</h3><h3> </h3> <h3><br></h3><h3> 《迦拿的婚宴》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保罗.委罗内塞于1563年创作的,画作665.3厘米x990.6厘米。是卢浮宫博物馆中最大的作品,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 </h3><h3> 画作描绘婚礼宴会的浩大场面,把宴席摆在豪华的古典建筑围绕著的庭院中,成百的宾客在饮酒庆贺,乐师、仆役则穿插其间,甚至猎犬也伴随左右,各种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丝绸锦缎的色调光彩夺目,一片富丽堂皇。</h3> <h3>《蒙娜丽莎 》 是莱奥娜多·达·芬哥板油彩画作 , 77cm×53cm 。</h3><h3>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被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著名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雅克 · 路易 · 大卫的作品,布面油画,610×931厘米。该幅画作是大卫受拿破仑委托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油画杰作。</p><p class="ql-block"> 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戴着皇冠,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也称庇护七世)。整个场面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 · 波拿巴,后来拿破仑三世的爸爸。左边穿红衣拉着妈妈手的男孩,是约瑟芬的外孙查尔斯 · 波拿巴王子。</p><p class="ql-block"> 在凡尔赛宫收藏了同样的一副。据介绍当时画家画了两幅,另一幅为自己收藏。两幅油画唯一区别是左边第二个侍女裙子的颜色不同。存放在卢浮宫的这幅侍女穿白色的裙子,凡尔赛宫那幅侍女是穿着红色的裙子。网上另有一说,认为凡尔赛宫的是复制品。</p> <h3>  《萨宾妇女》是雅克·路易·大卫的画布油画,386厘米·20厘米。</h3><h3> 这是大卫被捕入狱时开始绘制的,也是他出狱后的第一幅作品。据说他将这幅画献给了自己忠诚的妻子。</h3><h3> 《萨宾妇女》是被使用较多的绘画题材,再现和睦、宽容的主题。据说,由于古罗马缺少女性,创设者罗慕斯便命令将士到附近的萨宾抓了许多女人回来。几年后,萨宾为了夺回自己的女人而发动了攻击。而这些女人早已成为了母亲,过得满足而幸福,因此,她们带上孩子来阻止战争的发生。画面中央的女子以当时著名的美女姐妹为模特,年老的女人则是以大卫的母亲为模特,表现了她们祈求和平的愿望。</h3>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亚森特·里戈(1659-1743年)的作品。这幅作品搞笑的是路易十四穿了一双类似芭蕾高跟鞋。历史上的路易十四从13岁首次登台,他先后在26部大型芭蕾中担当主角。他的自号“太阳王”,也和他扮演过太阳神阿波罗有关。路易十四对于芭蕾舞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皮格马利翁和加拉蒂亚》是法国画家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的作品,200×120cm</p><p class="ql-block"> 作品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爱情故事: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他用一支洁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亚。比马龙深深的爱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终神被比马龙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少女,比马龙和加拉蒂亚终成眷属。</p> <h3>《强夺萨宾女人 》是法国画家尼古拉斯·普桑于1637-1638年间创作的油画,159x206cm。普桑绘有两幅此主题画作,收藏于卢浮宫的是第二幅画作。尔第一幅画作则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br></h3><h3> 作品述说 罗马执政罗慕洛建立了罗马城,但由于城中缺少妇女,影响了罗马的发展。他千方百计吸引周边城市的妇女,但收效甚微。于是,罗慕洛搞了一个阴谋活动。</h3><h3>他邀请附近城市萨宾的男女参加一个喜庆日,待喜庆活动正在进行时,罗慕洛命令罗马的士兵赶走萨宾城的男人,而任由罗马城的男人抢夺萨宾城的妇女。</h3> <h3>  《大宫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让 · 奥古斯特 · 多米尼克 · 安格尔于1814年完就的布面油画,91x162厘米</h3><h3> 这幅《大宫女》是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h3><h3> 导游特别提点了这幅画,说是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当时在场的是三个人。最后的结论是架在此模特上的腿根本就不是她自己的腿,另有其人,加上画家,可不就是三个人嘛。</h3> <h3>《荷拉斯兄弟之誓》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84年给雅克 · 路易 ·大卫的订件。他接到任务后去罗马创作了这幅画。1785年在沙龙展出,是大卫的成名之作。</h3><h3>&nbsp; 作品表现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拉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妇人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对比。</h3> <h3>《雷卡米埃夫人像》是雅克 · 路易 · 大卫1800年为法国一位银行家的太太画的肖像画,画中雷卡埃米夫人身着白色罗马式长袍,靠卧在罗马式卧榻上,长袍垂搭在靠榻前,色彩与形体相谐,呈现一种高雅古朴的休憩状态。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郁的古代典雅气氛,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h3> <h3>《扈从给布鲁图斯带回他儿子的尸体》是路易斯·大卫于1789年创作的油画,323x422cm。</h3><h3>&nbsp; 此画也称为《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斯》,画作描绘的是武士们将被处决的儿子尸体抬进大厅的一个瞬间,布鲁特斯的妻子作为母亲悲痛欲绝,两个女儿恐怖地依偎著母亲;布鲁特斯显示出一种刚毅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性格。<br></h3> <h3>《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h3><h3>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玛丽与亨利四世的婚礼》</h3></font></h3> <h3>《岩间圣母》——达 芬奇的木板油彩,199厘米 ⅹ122厘米。</h3> <h3>《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491厘米ⅹ761厘米。</h3> <h3>《午餐前的祈祷》——夏尔丹(法国),1740年,画布油画,49.5cmⅹ 41cm。</h3> <p style="text-align: left;"></h3><h3>《诗人的灵感》——普桑(法国),1630年,画布油画,184厘米 214厘米。</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边女工》</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台农神庙的宁芙们》</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慧女神》</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厄同驾驶阿波罗的太阳车》</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