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7日 雨天 7~13度</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位伟人说,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 9月17日早上5点的长白山天己亮,6:30我们的大巴车从敦化市的二道白和镇出发,前往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导游说,这里位于天池半山腰,海拔800多米,到达约要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沿途是一望无际的林海,葱葱郁郁的树林,连绵起伏的长白山宛如一条青龙,自西向东南方向奔腾,放眼望去全是绿。</p> <p class="ql-block"> 在接待中心换成摆渡车,继续向长白山原始森林盘旋。此时一场大雨袭来,雨水从车窗溅入。我想,1983年小平登长白山见到了天池,但江总两次上山都没见着。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天池并不是每个来的游客都可以见到的,十人九不遇,更让我多了很多期待,也调低心理预期,觉得只要上山,就是一种待遇。</p><p class="ql-block"> 导游小赵说,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而天池则是松花江的正源,也是中朝两国的界湖。天池是镶嵌在长白山中的一块碧玉,如含羞的少女,隐居于万山丛中,不是容易就能看到的。不但要攀登,而且因山顶天气变化无常,这块碧玉,更添一份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车到半山腰,成荫的树木一下子全不见了,眼帘只有枯黄的草地和火山石,全部是光秃秃的山。穹顶之下,裸露的山石和云雾的衬托,更灵动、更迷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换乘白色小面包车,体验了一把急速转弯的惊险和刺激。17分钟的车程转了72道拐。好的是司机的驾驶技术好,别看这是在悬崖边的盘山公路上,仍能保持很快的车速。来往的车很多,司机却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好险啊!我们一车人在左摇右晃中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山顶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迈上了通往天池的1358步台阶。台阶两侧,群峰竞秀,千姿百媚,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往上望去,络绎不绝的人群向山上行进,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原来长白山还有一个寓意:"长相厮、到天池;长相守、到白头。" 因此,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蜜月旅行选择了长白山。</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天池海拔2194米,呈椭圆形,南北长4.85公天里,东西宽3.35公里,位于火山锥体的顶部,是火山喷发后,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积水而成的湖,水很深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p> <p class="ql-block"> 到了峰顶,从B线步行百步就可见到天池啦!眼前游客人山人海,远望是一排排的人墙,黑压压的穿着塑料雨衣的游客,苦着脸站在栏杆边,向前方山坡俯视。我挤过人群,向下一望,见两山间形成一个盆地,盆地白雾漫漫,我不禁大喊一声:“天池!”</p><p class="ql-block"> 有人在说,上天快踢给一阵风吧,十分钟后,雾从盆底一角慢慢散开,天池,天池,看到了,她露出了脸的一点!深幽清澈,好美!我跟游客一样大喊。</p> <p class="ql-block"> 据说长白山天池一年有200多天被云雾笼罩,同团的一位江西九江游客说,这是第二次来看天池,能看到天池全貌就超级幸运。</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没有足够的幸运一睹天池芳容,确是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 沿路返程的路很陡,司机开的又快也熟练。下一站去看天池瀑布。</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踏上山间蜿蜒的木栈道步行,一侧是潺潺流淌的溪水,一侧是巍峨耸立的火山峰。静谧、神秘,仿佛能听到轻柔粉雪随风飘散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路边是天池泻下来的水,河水沿断裂带长期冲刷、侵蚀使河床不断下切,扩大,形成了一条经久不衰的河流,这条河叫做"乘槎河",又通天河。</p><p class="ql-block"> 河水落地后与涌动的温泉水相汇,只见河水沸腾,冒着白气,形成了聚龙泉景点雾气弥漫的奇观。远远望去,偌大的山谷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哪里都是白白的,特别好看!”游客纷纷说。</p> <p class="ql-block"> 这时雨下得越来越大,我撑着伞,顺着台阶继续向上登,去看绿渊潭瀑布。登了200多步台阶,气吁吁走到第二个平台,看到远处山崖上两条落差达26米的白帘,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与天然屏障玉壁,金壁相映,恰似一条白练从天而降。瀑布雷霆万钧,如玉龙扑向谷底,其景象蔚为壮观。游人经过这里,无不驻足仰望,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景区,回眸远眺天池,细数飞帘瀑布,心中无限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出这等美景,清风明月,何时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