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云集,共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教育建设

Toli 田

<h3>  2023年9月17日,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100名书记、校长汇聚到百年名校桃源一中的第2天。共同学习探讨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础教育建设。<br><br> 一<br>  首先参观了桃源县第一中学校园及校史馆,了解了桃源一中116年办学历史及优秀的校园文化。</h3> <h3><br><br>二<br>  “兴国必强校,强校必先强师”。<br>  桃源县第一中学校长—黄辉:专题讲座《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br>  2023年度桃源县第一中学在湖南省取得文科第一,理科第五的优秀成绩。黄校长分享了桃源一中教师队伍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方法和举措。<br>  “一个人遇到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名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br>  黄校长指出,能培养造就好老师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名优学校。桃源一中始终坚持“用人”必须“培养人”的理念,通过多种活动和实效的举措,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桃源一中不仅成为培养学生的摇篮,也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整体提升,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切实的贡献。</h3> <h3>  师德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桃源一中恪守“诚勤”校训,以人为本抓师德,文化引领立师德,树立典型学师德,突出课堂显师德。以德育德,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素质教育,打造生本课堂,办学成绩显著。</h3> <h3>  9月17日上午导课与结课分别由韶山学校的颜翊书记与双牌二中何凌云书记担任。何书记发表感言:一所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师的成长为基础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师风师德建设。听了黄校长的讲座,结合我到桃源一中的所见所闻,感悟最深的是八个字:<br>  忠诚。走进学校大门,我们就看见右手边宋教仁广场的一排大字: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大家都知道,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国家属性、民族属性、阶级属性,所以,师德师风建设首抓忠诚,这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的首要问题。<br>  大爱。办教育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要有大爱。今早我们参观校园路过一个人工湖就是个心的形状,教育是爱的事业,在桃源一中这个爱字实现了教育和管理的全方位渗透,仅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就展现了这种大爱,如针对教师流动频繁的问题,提出“拥有好的教师的学校是好学校,能造就好老师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名优学校”,学校坚持不挖其他学校的优质师资,积极立足于高质量培养自己的好教师,并有一系列的措施方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br>  坚守。一是百年薪火相传的坚守,立足为国家、为民族的复兴培养人才;二是十几年如一日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坚守;三是坚守自主发展的理念,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水平。<br>  幸福。从黄校长讲课中,我感受到作为桃源一中教师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满满的,因为这是一个奋斗的群体!幸福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是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的,那么社会就是幸福的,人民就是满意的。</h3> <h3><br><br>三<br>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薛二勇专题讲座《教育强国建设的形势与任务》。<br><br>  薛教授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内涵、监测指标与战略路径;基于教育规律、形势、挑战与任务的研判,说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机理与推进逻辑;在基础教育中指明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含义、挑战与着力之处。<br></h3> <h3>  9月17日下午结课,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田盼分享感言:非常感谢薛教授精彩讲座。通过下午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通过薛教授的专题讲座。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龙头在高等教育,基点在我们基础教育。对教育强国与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更高维度的思维认识和更加明确的方向,为后续实践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埋下了逻辑理论依据和坚实基础。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薛教授,感谢薛教授!</h3> <h3><br><br>四<br>  学习小组文化成果展示。<br> 第一学习小组:追梦桃源组,口号“桃源育桃李,桃李更芬芳”。<br></h3> <h3>图片的诗词解读: 清泉潺湲,翠玉环抱,寻幽探胜未歇。莫道山中春晚,灼灼繁花开遍。<br>武陵寻壑,桃源问津,贤德诲人不倦。但问躬耕何获?杏坛初心梦圆。<br>  这幅图有三层意思:逐梦桃源—深耕田园—圆梦杏坛<br>  逐梦桃源:第一小组团队来自三湘四水,齐聚桃源,寻幽访胜。既领略了桃花源里清泉潺潺,群山翠绿环抱的美景,也感受了桃源一中如世外桃源般的优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寻幽探胜,更是在探求桃源一中每一处胜景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印记,感受到桃源一中以情感和文化育人的底蕴,和桃源学子以家国为己任的壮志豪情;同时还在于深入到课堂和师生的每一处细节,解读这所学校是如何在曾经处境维艰的办学背景下探寻不可复制的办学密码,走出独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br>桃花灼灼盛放,携着九月的秋风迎接我们的到来,用如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热情与淳朴,期待着硕果满枝的收获。<br>  深耕田园:《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远离樊笼,躬耕田园,“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逃离世俗的他,实际上是在经历一场寻光之旅。找寻初心,拥抱最质朴的生活。我们一行人来到桃源,亦是如此。语文,本身就是浪漫的诗歌。当我们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甚至成为一方教育的引领者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被世俗的名利所裹挟,而应返璞归真,将生活的诗意和教育的理想紧紧结合,永远做一名充满教育情怀的工作者。这是我们此次到来的最初意义。<br>  圆梦杏坛:武陵寻壑,求道之路本就充满艰辛;桃源问津,幸好有人指点迷津。得名师指点,靠贤德领路,才能让我们拨云见雾,取得真经,得道而归。<br>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周的倾听与交流,换来的是知识与方法的珠玉满盆。寻到了桃源的办学密码,归去之后更能躬耕践行,于三尺杏坛守初心,让春晖化雨,看桃李争妍,换得千秋百代新。</h3> <h3>  第六学习小组:源远6长组,口号“函数赋能,无限可能”。</h3> <h3>  队名:“源”来自源远流长的源,也是桃源的源,“6”来自第六组,与流谐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党的领导和关心下,我们有幸来到美丽而文化底蕴深厚的桃源,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们一定会学深悟透,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运用到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去,把桃源一中先进的教育文化理念发扬和传递下去。<br>  口号:函数赋能,无限可能。<br>  函数是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研究数量关系,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蕴含着深奥的数量关系,如果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规律,并遵循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我们的学校、国家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函数赋能,无限可能。<br>  图标:由12个直角三角形组成,有着简洁而不简单的数量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无限的画下去,体现数学将给未来带来无限希望与无限可能。而图案的构成元素——直角三角形及数量变化规律源于世界十大最美公式之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最早记载于我国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比西方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她体现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和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信,对中国教育的自信。<br></h3> <h3>  “学习是终身的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谁想停下来就要落伍。”100名书记、校长都在践行终身学习,以身作则,树立了强有力的榜样。</h3> <h3>最后引用何凌云书记的一首七律与大家共勉。<br> 《七律·师魂》<br> ——桃源一中学习有感<br>   何凌云<br> 诗斟句读满园春,<br> 撮要推敲只细陈。<br> 半亩方塘长逝水,<br> 一壶凝血化冰心。<br> 红梅蕴秀凌霜雪,<br> 朱笔噙香祭墨魂。<br> 试看桃源催桃李,<br> 杏坛一世一生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