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贵州版画集》的前世今生 · 一部大型版画集的诞生-• 周发书

沙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8月19日,《百年贵州版画集》大型画册新书发布会在贵州省美术馆举行。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百年贵州版画巡展”首展也在这一天开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部装帧精美重7公斤的大型版画集出版了,在这本画集中选载了 160 余位贵州版画家的 500 余幅作品。最早的作品创作于1932年,最近的作品是2022年。这部丛书分为两册,一册为作品集,另一册为文献集。在文献集中收录了近百年来与贵州版画活动有关的文献资料,约一百余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贵州版画集》新书发布会会场</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百年贵州版画集》丛书</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百年贵州版画巡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主编王建山向观众介绍百年贵州版画</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百年贵州版画集》选载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大,前后近一百年。涉及的作品和作者也很多,与作品有关的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百年贵州版画集是如何编辑起来的,在编辑过程中遇到那些困难,经历了多少艰辛?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回答这些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应邀在百年贵州版画集新书发布大会致辞,我用亲身的经历见证百年贵卅版画集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贵州地处西南一隅,远离上海文化中心,但贵州现代版画的发展却是与上海文化中心的新兴木刻运动同步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班,从此以后,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因此这一年是现代版画的创始年。我今年九十二岁,出生于1931年,可以说我与中国现代版画是同龄的。而我在成年以后又在贵州从事版画方面的工作,亲历了贵州版画的发展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  1931年,上海木刻讲习班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我在西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1953年调到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工作。在此我有幸结识了多位30、40年代的老木刻家,如美协主席王树艺,同在美协工作的金逢孙,还有同事方小石、黄守堡、秦元魁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逢孙先生是我在省美协的同事,他退休以后,我还和他经常联系,可以说是我的忘年之交。他是与鲁迅先生直接有交往的中国第一代木刻家。1931年他在上海美专读书,受了鲁迅先生主办的木刻讲习班的影响,他和其他进步同学一起创办了“ MK木刻研究会”。他那时创作的木刻《小贩》被鲁迅先生收藏。这幅作品现在还保存在上海鲁迅纪念舘,也选入了这本百年贵州版画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毕节地下党林青同志于1931年在上海带回新兴木刻的火种,1933年在毕节创办“草原艺社”,培养出木刻家王树艺。1940年前后,王树艺在重庆长期在中华木刻协会从事抗日救亡木刻运动,是中国抗战木刻活动家之一。他自已也创作了大量抗战木刻,他的《狱中记事》选载在《抗战八年木刻集》上。解放以后他是贵州省美协主席,是我的直接领导,也是贵州版画的带路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贩 金逢孙 1932</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支援前线 金逢孙 1939</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狱中记事 王树艺 1946</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在省美协的同事方小石、黄守堡、秦元魁等,在1940年前后,他们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们在那时参加了 “国立艺专抗战木刻协会”,方小石和黄守堡还曾担任该木刻协会的负责人。他们在学校组织抗战木刻展览,他们创作的抗战木刻作品发表在当时出版的报刊或画集上。</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向着自由的路——前进 方小石 1939年发表在《全国抗战版画》(该书见上图)</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要抗战才是活路(连环木刻) 黄守堡 1940年发表于《抗战画刊》</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还听说:抗战木刻家王麥杆解放初曾在贵州美协工作,我来美协前不久才调离贵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还听说,抗日战争时期有吴𧃍、杨漠洇等在贵州开展抗日救亡木刻活动,曾组织中华木刻协会贵州分会,举办木刻展览,出版木刻画集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上事实说明,在上一世纪30、40年代,贵州有一批版画家从事抗战版画活动,贵州的现代版画是与上海和全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同步发展的。</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鲁迅像 王麦杆 1948</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精神不死 吳𧃍 1939 发表于1939年出版的《贵中版画选集》(吳夔先生主办)</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世纪50,60年代,我在贵州省美协分工负责全省版画活动的组织工作,亲身经历了贵州版画创作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时期曾举行《贵州省首届版画展览》,曾出版《贵州木刻选集》,在省内报刊上发表的版画作品也比其它画种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一时期,贵州省的版画作者比较多,而且创作积极性很高。我经常联系的版画作者有二十余人。他们是由以下三方面的人员组成的:第一是从新兴木刻时期过来的老版画家;第二是随军队入黔的一批军旅版画家;第三是在贵州工作的一批美术家投身版画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面谈到的金逢孙、王树艺、王麦杆、方小石、黄守堡、秦元魁等是新兴木刻时期的老版画家。他们发扬了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初期革命和建设的版画作品。如王树艺的《入市喜盈盈》,金逢孙的《山乡巨变》,方小石的《烤烟丰收》等……</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入市喜盈盈 王树艺 1962</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山乡巨变 金逢孙 1958</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烤烟丰收 方小石 1955</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解放初期,随解放军进入贵州,来了一批军旅版画家,其中大部份后来转业到地方文化艺术單位。当时我经常联系的军旅版画家有潘中亮,申根源、蒙绍华、刘宗河、杨田力、杜国敏等约十余人。他们是这一时期贵卅版画创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创作的作品比较多。他们的作品继承了延安革命版画的传统,作品内容贴近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如潘中亮的《大破天险窗子洞》、蒙绍华的《布依寨安上了电灯》、刘宗河的《点腊花》、杜国敏的《晒干簸净交公粮》等。</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大破天险窗子洞 潘中亮 1956</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布依寨安上了电灯 蒙绍华 1962</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点腊花 刘宗河 1953</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晒干簸净交公粮 杜国敏 1951</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时的贵州版画界,除了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老版画家和軍旅版画家外,还有一批在贵州工作的美术家,受革命版画的影响,积极投身版画创作,如吴家华、贾宜群、蒋志伊、龙开朗、胡贻孙等。他们创作的版画作品紧跟时代,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如贾宜群的《黄果树瀑布》、吴家华的《荒原苏醒》、龙开朗的《划龙船》、胡贻孙的《笑语满市》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1950至文革前的这一时期,贵州版画不但作品多,而且不乏优秀之作,有部份作品在“全国美展”、“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入选展出。在全国性的美朮刊物上也經常发表贵州的版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0年全国美展,贵州有 7件版画入选,在全国 23 个省市中入选件数居前 10 名,外界对贵州版画有比较好的评论,说“贵州版画中间偏上"。</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瀑布 要宜群 1959</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荒原苏醒 吴家华 1959</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划龙船 龙开朗 1963.</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笑语满市 胡贻孙 1981</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0年后,美协领导安排我去负责《刺梨画报》的工作,不再做版画方面的组织工作了。但身在美协,还是可以看到贵州版画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一个成熟的时期。一个具有贵州高原风格的版画作者群侪身全国版画界。如董克俊、蒲国昌、钱筑生、刘隆基、滕维平、曹琼德、王建山等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一时期的贵州版画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接受了外来画派的影响,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了。第二,由于贵州版画家向民族民间学习,使贵州版画有强劲而鲜明的高原风格。第三,由于艺术教育的发展,由美术院系培养的科班出身的版画家增多了,贵州版画不仅表现技法更加娴熟,而且版种也更加多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称为“85美术新潮”的1985年前后,贵州版画家蒲国昌、王平、董克俊、刘隆基、曹琼德、王建山等的个展或联展先后亮相北京,震撼美术界,被称为“贵州美术现象”。贵州版画家多人赴北京等大城市的美术院校进行学术交流,贵州版画在全国获奖的频率也增加了。贵州版画还走出国门在多国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贵州版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193 1至1949的新兴木刻运动和抗战版画时期。第二是1950至1980的现实主义版画繁荣时期。第三是1980改革开放后的具有高原地域风格的贵州版画创作大繁荣时期。在这三个阶段,有十三位贵州版画家先后获国家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他们是王树艺,金逢孙、王麦杆、贾宜群、吴家华、潘中亮、蒙绍华、龙开朗、胡贻荪、董克俊、蒲国昌、曹琼德、王建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鲁迅版画奖”奖牌</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节日 蒲国昌 1982</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春返苗山 董克俊 1978</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牧园 钱筑生 1998</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游方 刘隆基 1991</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屯堡记忆 曹琼德 2005</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缤纷天地 王建山 2006</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屯堡神韻韵 滕维平 2017</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不能忘却的历程 高云峰 2021</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综上所述,贵州版画是与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和繁荣同步的。因此,在贵州不仅版画作者多,而且作品也比较多。为了把这些作品编辑成一部《百年贵州版画集》,有一个编辑团队艰苦地工作了七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谈起这部版画作品集的诞生,要提到两个人:一位是版画集的主编王建山,另一位是副主编普馨伟副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建山是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他中学时代就在铜仁县参加业余版画活动,在西南师大美术学院毕业后成为一位版画家。曾任贵州省美协副主席和省美协版画艺委会负责人,因此他曾经多次亲历贵州省重大的版画活动,深谙贵州版画的前世今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普馨伟是贵州民大文学院副教授,又是贵州美协理论艺术委员会的成员,曾接受省美协的委托撰写贵州版画史。2017年又以 “贵州版画70年” 为题申请贵州省艺术规划课题立项,并且以优秀等次结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他们对贵州版画的共同经历,于2017年开始醖酿编辑一部贵州版画集。起初准备把这部版画集命名为《贵州版画70 年》,后来在编辑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原来贵州的老木刻家在30、40年代创作的作品比较多,而且在全国有影响,因此决定把这些作品也收入版画集,这时才把书名改为《百年贵州版画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主编王建山拜访老版画家张炳德时,接受了他的建议,在版画集中增加文献资料。因此,把这部书分为《百年贵州版画作品集》和《百年贵州版画文献集》两册同时出版 。这样以来,不仅能把一百年来贵州版画家的代表作传之后世,而且把与贵州版画史有关的文献资料收入书中,使之不致湮没于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百年贵州版画作品集</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百年贵卅版画文献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建山和普馨伟把编辑《百年贵州版画集》的构想写成书面计划呈报有关方面,得到省美术家协会和贵州出版集团的支持,并且受到了贵州版画家的欢迎。在次年,百年贵州版画集被贵州出版集团列入重点图书出版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完成这一部巨著的编辑工作,王建山四处奔走,在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阳学院、贵州安顺学院等高校聘请了六位教师,及一位原贵阳师院的教師组成编辑团队。这七人是马驰原、裴临风、普馨伟、骆丽君、黄斌、梁练方、张小千。他们都是高校的美术教师,还有两名在读研究生(高云峰和潘慧明)也作为助理编辑参加编辑组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建山带领这个编辑团队艰苦地工作了七年。他们首先是搜集一百年来贵卅版画家的作品,这是开展编辑工作的基础。他们采用多种方法搜集作品,如通过广泛宣传向贵州版画家征集版画作品;走访版画家或他们的后人借用原作或拍照;从过去出版的画集、报刊、图片,或网络上采集。通过以上方式共搜集到贵州版画家的作品2000余件,从中选出500余件编入画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百年贵州版画文献集需要采集大量的文字资料。在这七年中,王建山带领编辑团队驱车往返于贵阳市区和郊县,访问老版画家或他们的后人100 余人次,有的版画家登门走访了二十余次。他们带着录音摄像工具,和老版画家或他们的后人座谈,请他们回忆参加版画创活动的经历,彔音后整理成文字资料。有的版画家或后人还拿出珍藏已久的有关版活动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除了走访版画家和后人以外,编辑组还从过去出版的报刊、画册、或网络上查找百年来有关贵州版画的资料。通过以上工作,搜集到百年来有关贵州版画活动的文字资料一百余万字,还有许多实物和图片,都编入“文献集”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组邀请我担任顾问以后,我直接参与了编辑工作。我发现编辑组的工作很深入。他们亲自登门走访版画家或他们的后代,通过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资料以后有许多新的发现。如,原先只知道金逢孙和王树艺是资深的老版画家。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以后,才了解到他们早年在新兴木刻运动和抗战时期参加木刻活动的经历,以及他们过去创作的许多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代,我在省美协与方小石、黄守堡、秦元魁等同事多年。那时只知道他们分别是花乌画家、工艺美术家和油画家 ,看见他们搞版画也认为是偶一为之。通过编辑组的访淡才知他们早在1940年前后就在国立艺专参加了抗战木刻活动,并有作品发表在《抗战版画》和抗战报刊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3年我到贵州美协不久就认识省艺校的麦放明老师,但只知她是油画教师。经编辑组访谈方知她1931年在杭州艺专读书时曾参加鲁迅先生指导下的“ 一八艺社”木刻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团队不辞辛劳,通过上百次的访谈,多方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以后,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贵州版画发展的历程,从而编辑出一百余万字的百年贵州版画文献集。有许多文献资料是第一次被发现,如果不是这一次发现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失了。因此,编辑工作起到了搶救文化遗产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百年贵州版画编辑组团队成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采集的资料:介绍国立艺专在1940年前后搞抗战木刻活动</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采集的资料:记载了方小石、黄守堡、秦元𣁽等在国立艺专参加木刻活动的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编辑组成员访问老版画家王树艺之子王引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编辑组成员访问版画家杜国敏的妻子和儿子杜宁时合影(下图是杜国敏用过的木刻刀和木刻作品原板)</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编辑组成员访问老版画家吴家华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编辑组成员访问版画家潘中亮妻子和女儿潘静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编辑组成员在顾问周发书家中看新印出来的《百年贵州版画集》样书。</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工作进入编审阶段。为了使这部书在作品评选和文献编辑方面能有较高的水平,争取这部书在学术上达到国家出版图书的前缘,正式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中美协、中版协负责人,全国著各版画家,和省内老版画家为编辑组的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聘请的顾问是:(以年龄为序)周发书、吴家华、宋源文、蒲国昌、广军、姜陆、吴长江、代大权、苏新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艺术委员会的组成是:蒲国昌(主任)、曹琼德(副主任)、王建山(副主任)、刘隆基、滕维平、谌宏维、周子鸿、朱世伟、梁练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委员会的组成是:王建山(主编)、普馨伟(副主编)、裴临风(副主编)、馬驰原(副主编)、谢赤樱、田军、黄斌、周之江、骆丽君、梁练方、张小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助理:高云峰、潘慧明、邓同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两个委员会多次开会,精选每位版画家的代表作、反复修改文献集的每一篇文章。先后六次打印样书,供顾问及两个委员会的成员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才最后定稿,送贵州人民出版社终审付印。</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艺术委员会成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印出来的样书和文字稿</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年來,百年贵卅版画编辑组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不计报酬,不怕艰苦,完成了这一部大型画集的编辑工作。编辑组开展工作需要开支各种费用,有关部门下拔的经费不多,王建山、普馨伟四处奔走争取赞助,有时还自掏腰包,出资补贴。几年来,编辑组成员牺牲了自己搞创作的时间,全心投入编辑工作 。他们不仅要细心校阅书稿,还要经常走访版画家,跑的路无法计算。《百年贵州版画集》能够出版,编辑组全体团队人员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3·11 沙老(周发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图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