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7日星期日,游览山西历史文化胜景——绵山。一早六点起床,六点半早餐,七点出发绵山游览,到达景区不到八点,但见山门依山而建,建筑巍峨、气势宏伟,石雕精美,天马欲飞。坐景交车直达景点,绵山方圆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各种庙宇建筑美景百余处 ,如想仔细研读游览,没有几天时间是不行的。我们在景区导游带领下,游览了四个景区。</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龙头寺,亭台楼阁,地宫庙宇,唐兵遗址,令人耳目一新。站在绵山远眺,眼前一马平川,城镇房屋星罗棋布,秋禾条块成行,丰收在望。</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是大罗宫,宫殿在悬崖之下,依山而建,节次鳞比,恍如仙山琼阁,建筑之宏伟,气势之磅礴,令人震撼,被誉为山西的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是云峰寺,寺院建于春秋时期,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寺院建在悬崖峭壁之下,或者巨大的山洞之内,寺内供奉着十余位得道高僧的真身肉体佛像,千年不朽,头发和趾甲一直生长不停,实为奇妙和不可思议,真的有度佛成仙?长生不老之说?绵山是佛儒道释相生共存的地方,千百年来和谐共生相处,留下了许多世间佳话。</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是水涛沟,先吃午饭,饭后逛景。吃饭,不得不提我的一点感受,佩服晋人的发财头脑和经商理念,团餐量少味寡,米饭用平盘盛,十个人一人一点就没有了,馒头核桃大,一人一个吃不饱的感觉,一桌菜吃的洗过盘子一般,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晋人真是晋晋计较。饭后游览水涛沟,这里是自然景观,植被茂密,溪水潺潺,瀑布成群,空气纯净清新,呼吸自然顺畅,缓解了半天爬山的劳累。下午两点乘景交车撤出景区,坐上大巴踏上归途,预计晚九点到达郑州。</p> <p class="ql-block">绵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p><p class="ql-block">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