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足迹

聚缘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记曾任灵武市政协副主席刘良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郭文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良富,曾兼任三届政协灵武市委员会副主席,2020年8月因病去世。他短暂的一生,为灵武这片热土奉献了让人铭记的爱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在灵武政协工作十余年,与他多有接触。他豁达开朗、富有爱心的处世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翻开《灵武市政协志》,他的简历是:刘良富,1963年4月出生,江苏省泰兴市人。1980年高中毕业后至1984年在家乡务农。1985年至2020年先后任宁夏第一建筑公司施工员、灵武县家俱厂车间主任、灵武县装饰工程公司经理、宁夏机电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灵武分公司经理、宁夏灵武富兴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兼任政协灵武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民建灵武支部主委。2020年8月因病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良富的爷爷是一位革命烈士。改革开放前,他的家庭生活十分贫困。1981年他和弟弟告别家人,从秀美的江南来到了宁夏,凭着学到的木工手艺,在当时还没有打工这个叫法的时候开始了打工生涯。初来宁夏,他人地两生,举目无亲,一把锯子、一个斧头、一只刨子、一床铺盖是他全部的家当。为了生活,他走街串巷,进百家门,吃千家饭,过着漂泊不定的木工手艺人生活。为了克服水土不服的习惯,他倍尝生活之辛酸,倍感人生之艰难,也使他认识到了什么是委曲求全和忍辱负重,这也为他在以后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留下坚强踏实的脚步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良富在宁夏黄羊滩农场做木活是他木工手艺展现的开始,打工生活使他懂得了手艺人唯有吃苦耐劳和精工细作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于是,他一门心思地为主人的满意而做活,因此,他的信誉逐步提高,影响也扩大开来。当时他甚至想到能有个农场户口,生活也就稳定了,这在今天看来很可笑的梦想,但对当时的他来说,几乎成了他人生的一件大事要完成。经过四年多的奔波闯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成了宁夏区建一公司第四分公司木匠组的一个小组长,虽然是个临时工,但他凭着吃苦能干得到了领导和工友们的好评,缘于他诚实憨厚的人格,公司破例让他这个外来的临时工当上了施工队的队长。虽说是临时的,他也视为人生进步的阶梯,把这项使命看成是一种鞭策,一份责任。他硬是凭着一身泥水一身汗当好了一名合格的施工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凭着汗水和才能,他将那个在黄羊滩遗落的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公司把他转为正式合同工,又将他的户口转为城市户,他终于如愿以偿的有了一个稳定的落脚点。当兄弟二人端起西北那浓烈的酒杯举杯共庆时,那清纯的液体酸在眼里,辣在嘴里,呛在嗓子里,象火一样久久地烧在哥俩的心里。1986年,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新潮——责任制,承包了区建一公司四分公司的家具厂。在经营中,他惊奇地发现装饰工程有很多的学问,就是这个小小的发现,萌发了他要干装饰工程的念头,也为他后来做好装饰公司积攒了启蒙知识。所以说,机会是常给那些寻求机遇和把握机会的人,一点都不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灵武商业大厦竣工,刘良富只身从银川到灵武为单位联系装饰业务,虽说业务落空,但灵武之行让他捕捉到了一些气息和启发,尽管稍纵即失,但那却是不灭的信念。回到银川,在认真的思考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别稳定的工作,出走灵武。经别人牵线搭桥,他和一个朋友打算承包灵武家具厂的木工车间。私人承包国有企业,开了灵武的先例,一时间,什么“外地人来给我们当头儿,我们灵武就没有人了吗?”什么“现在的骗子很多,小心把国有财产卷走了。”各种非议沸沸扬扬。然而,议论也罢,抗议也罢,他的行动得到了家具厂主管局领导的支持,他以预交风险抵押金5千元,每年上缴3万元利润的协议,签订了三年的合同。上任伊始,他走访客户,调查市场需求。在走访老客户时,发现人们在考虑家具坚固耐用的同时,也兼顾家具的外观和造型。他立即招聘了一批从南方来的新潮木匠,重新设计改造产品。于是,他带领厂内厂外两只力量组合而成的“联合兵团”创新举措,更新生产,他既当主任,也当工人,和大家共商产品发展事宜并主动和工人们聊天谈心。大家的怀疑和观望也变成了理解和信任,一批批优质的家具按时生产,效益源源不断,发了奖金的工人们喜笑颜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就在他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他的合伙人抽走风险抵押金回南方了,这无疑是釜底抽薪。此时的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他选择了激流勇进。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行多劳多得,一下子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使过去厂里想甩包袱的木工车间变成了全厂乃至轻工局的亮点,钳工车间和修理电焊车间的工人也纷纷要求到木工车间工作,当时的县政府主要领导也知道了他的大名,并说:“这个外地人很能干。”这既是对他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此后,他又办起了灵武装饰公司。经朋友的介绍,他得到一份为马家滩电视台装修播音室的业务,他带着人顶风冒雪用班车把材料托运到马家滩,人驮肩扛运到一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在施工中,他吃住在工地,认真细心,丝毫不敢出现一点失误。工程完工后,他赢得了信誉,也就是这份信誉,将他的业务拓展开来,甚至敢跟国营公司来较量。1991年,得知灵武供销社大楼要装修,银川钢窗厂、银川铝型材料厂和宁夏鼓楼供销商场装饰公司闻风而动,坐在这些富有实力的公司面前,刘良富也感到渺小和脆弱,但他没有退却,以低于标底2万元的价格竞标成功,并立下了质量不合格我一分钱也不要的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优良的质量,诚恳的诺言,再一次将他和他的公司托起,在1992年里,他频频出击,次次获胜,实现利润近20万元。公司也滚动发展,1993年已初具规模,下设装饰、副食、建材三个门市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他也有失败和无奈。他投资40万元建起的生物化肥厂,因水土不服而半路夭折。生物化肥厂受挫,他及时调整改成饲料厂。原县级吴忠市商城二期改建资金短缺,他主动和家乡联系,引进资金一千万元,这一举措得到了当时银南地委和吴忠市委的好评,当问起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把宁夏当成第二故乡,我的事业就在这块土地上。”1995年,象征着他公司迈上规模的工程,灵武装饰工程公司办公楼竖立在灵武振兴路,当年公司销售收入就达354万元,实现利税45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良富正是凭借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诚恳宽厚的胸怀,在宁夏平原,灵州古城,尽情地挥洒人生。1996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发生6.4级地震,他除了捐献20万元爱心外,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牵头介绍下,将投资改建吴忠商城的300万元资金调转包头,并再筹资金承接了8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建筑任务,当年建设,当年使用,为受灾的包头市民送去了一片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7年,他的公司业务在宁夏、甘肃、内蒙三省区拓展,然而,寄情于西部山川大地的他,对灵武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不仅有他的辛酸荣辱,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纯朴厚爱的人民。1998年,欣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大庆,他以全部的热情承揽了灵武市向自治区成立40大庆的献礼工程一灵州商城的建设,从拆迁到竣工使用仅用了153天,就完成了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竣工之日,社会各界纷纷瞩目。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启智参观后提笔命名,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亲临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建成后的灵州商城,为经营户提供600多个摊位,解决就业人员1200多人,成为灵武市区的主要商贸区之一,吸引着来自八方的群众在此从事商贸经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几经拼搏,到1999年,他的公司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资产重组,他成立了宁夏富兴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设建筑工程、装饰装潢、农业综合开发等公司。重组后的公司积极投身到灵武市的旧城改造中,并于当年承建了灵武国税局办公大楼,这在当时被堪称为灵武一景的标志性工程,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受到了市委、政府及群众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进入2000年以后,灵武市委、政府把旧城改造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先后投资建设了湖滨花园、牡丹园等住宅小区,吸引着购房群众纷沓而至。2004年,他投资8千多万元,历时三年建成了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接纳1000多人就业的灵武凯悦国际饭店及灵州购物中心,这一地标性建筑,以王者的风范盘踞市区中心,极大的提升了灵武城市的品味和档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05年,他又投资7600万元,承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灵武商业广场改造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局面,提升了群众的消费水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9年,在灵武西湖南侧竖起了许多塔吊,就像一只只展翅飞翔的蜻蜓,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一个占地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的“西湖人家”住宅小区开工建设。“西湖人家”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整个建设用过硬的质量,完善的设施回馈了灵武百姓,也为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他还不忘山区生态建设的改善,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在灵武最南部的山区封山围栏2万亩,栽种各类树木42万多株,不但绿化了当地环境,也为建设山川秀美的灵武贡献了一份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7年,他当选为灵武市工商联副会长,自治区工商联执委。1998年当选为灵武市政协常委、吴忠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中华青年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2002年当选为灵武市工商联会长。2003年1月,在政协灵武市九届一次全会上,他当选为政协灵武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此后,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建没性建议。他常说:“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灵武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他也用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的诺言。灵武白土岗乡西沟沿村是一个纯回民村,2002年夏天,一场山洪暴雨的侵袭,致使居住在沟边的50多户村民房屋大部分塌陷在沟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既赶赴当地,面对居无住所的群众,他当场捐款5000元,并向51户群众每户捐献一万块砖,尽最大努力的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大雪封山的冬天,他又组织人员为该村群众送去12万多元的物资,解决了大家的过冬问题,让群众感动的流泪。他还先后为海子村、栆岗子村等回族群众送去米、面、油、慰问金等,为梧桐树乡梧桐树村的8户贫困户和残疾群众家庭捐资11万元,帮助他们度过生活的难关。他为灵武市的光彩事业无偿地奉献600多万元。扶贫救困,援助孤残,拥军办学,传播文化,他把爱心抛洒在了灵武的山川角落。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友爱之情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此后的2007年11月,2012年11月,他又连续当选为政协灵武市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在兼任每一届政协副主席期间,他都围绕灵武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政协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满腔热情的参政议政、建言立论、认真履行了一名党外人士的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然,他的事业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向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许多产业都在发展中转型,他也不失时机的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思路,2010年以后,他先后在五里坡开发土地2万亩进行牧草种植,投资建设伟伦管业等,但都因管理落后而夭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他的公司受到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发展走向了举步维艰的局面,为了偿还银行债务,只好将部分资产转让和变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纵观刘良富的人生历程,在多年的从商从政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都对他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8到2011年,他创建的富兴达公司被自治区政府、建设厅等八大厅局评为房地产开发AA级信用企业。2001年到2010年,先后多次被区、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单位”、“纳税企业先进单位”、“光彩事业先进企业”、“安置下岗再就业先进单位”、“扶贫助残先进单位”、“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工商联合会、中国民间商会优秀会员单位”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被各级党委、政府授予“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被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经营者”等。2008年,他被推举为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手在宁夏火炬的传递。而这仅仅是他所获得荣誉的一部分,但就凭这一小部分,我们就能品味出他那博大的胸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回顾他的奋斗历程,一个一无所有的外来木工,凭着苦苦的追求和努力,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事业,可以说,他的事业是迎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他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奉献了自我,灵武人民不会忘记他一工匠刘良富。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