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疫情前的某年冬天,曾经利用周末时间从哈尔滨到黑河去过一趟,那时去专门领略一下高纬度地区冬季的寒冷,也是去缅怀一段屈辱的历史。那天是零下30多度,整个城市都被包裹在一片冰雪之中。中俄界河和黑龙江完全冻结。第1站去的是瑷珲古城,就是当年签订《瑷珲条约》的耻辱之地。古城早已被俄军用炮火摧毁,现在只是局部恢复了一个望江楼,建设有瑷珲古城陈列馆。可惜那次去陈列馆正在维修。隔江远眺,雾蒙蒙的江对面就是史书上多次提到的江东六十四屯。</p> <p class="ql-block">根据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向俄罗斯割让黑龙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对于江东六十四屯,中国人有永久居留权,中国官员有永久管辖权。</p><p class="ql-block">1900年7月17日,沙俄军队将六十四屯“全部捣毁干净”,对中国人采用枪杀、火烧和驱赶入江的方式,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居民的生命。事发十几天后,沉溺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淌去,江面漂浮油层,江水为之奇腥。</p> <p class="ql-block">海兰泡是位于黑龙江左岸的一个村庄,属于《瑷珲条约》规定的割让范围内,俄罗斯将其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作为新成立的阿穆尔州首府。但这里还居住有一万多中国人,半数以上是中国人。1900年7月16日,俄当局逮捕了所有中国人,第二天将他们赶到黑龙江边,谎称用船将他们渡过对岸。到了江边,俄兵便挥动战刀,把所有的中国人“一直赶进水里”。一名参与屠杀者后来回忆:</p><p class="ql-block">“手持刺刀的俄军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 人群开始像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人群发狂一样喊叫,声震蓝天,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国兵一齐开枪射击。喊声、哭声、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的景象”。</p><p class="ql-block">瑷珲副都统衙门笔帖式杨继功记述:</p><p class="ql-block">“二十一日(公历七月十七日)午前十一钟时,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p><p class="ql-block">海兰泡大屠杀从1900年7月16日一直进行到21日,共夺去了5000多名中国人的生命,只有少数人游到对岸而得以逃生。1900年7月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中国人被全部“肃清”了。</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是在清末面对的列强中的一个奇葩——基本没有与清朝发生正式战争,就靠恐吓和欺诈,就从我国先后攫取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东铁路。是一条牢牢吸附在中华躯体上的寄生虫。</p><p class="ql-block">其后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中俄两国的体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历史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次利用出差的机会,插空又来到黑龙江江畔,远眺中华故土,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上次来是寒冬,江面结了厚厚的冰层,过境的人员通过江面就可以走过来。这次是初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江边整修得很漂亮,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还保留了几栋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其中有商会,还有马占山将军1932年4月重举抗日义旗的会议地点,以及王肃烈士纪念碑,还建有几处广场。</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最著名的母亲广场。</p><p class="ql-block"> 端庄秀丽、略带微笑的中国母亲,双臂张开向上,托起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耸立在江畔,寓意着在黑龙江这条母亲河的滋润下,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充满了活力和希望。</p><p class="ql-block">这是新世纪的中国母亲,再不是100多年前,在江边哭嚎,却无力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如果小孩男孩背后不带翅膀,是不是更能完全体现了中国元素?</p> <p class="ql-block">龙凤戏塔。</p><p class="ql-block">戏的是对岸俄罗斯城市的广播电视塔。实际在我方一侧,也有一个同等高度的广播电视台,在80年代末以前,双方都通过这个把自己的广播、电视信号送到对岸去,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除了听美国之音、台湾中广、欧洲之音外,也听苏联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当然那都是通过短波传送的。比较而言,毕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的广播还是比较客气(客观?)的。</p> <p class="ql-block">在我方这边,就可以看到俄罗斯那边的江边景色。</p><p class="ql-block">冬天来那次,站在同样的拍摄位置,将望远镜拿出来观察对岸。为此摘掉了手套,只看了几分钟,再想把望远镜收到包里,手已经被冻得哆里哆嗦,根本就不听使唤了,最后是咬牙使劲才囫囵个地塞进了包里。</p><p class="ql-block">这次微风拂面,天气晴好,可以从容淡定地饱览江色和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在此段,基本上是从西向东流淌。俄罗斯在左岸,黑河市在右岸。江在此处分成了两股,左侧是主航道,右侧是小江,在主航道我方一侧,有一个岛叫大黑河岛。这个地形,就跟抚远珍宝岛是很相像的。当年老毛子就能睁眼说瞎话,将小江说成是主航道,将珍宝岛说成是他方领土。为此双方发生了激战,战后各方都推出了各自的英雄。我军就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于庆阳烈士。</p><p class="ql-block">第1次来黑河时看到这个地形就想到,是不是当年老毛子还是要脸的,没有来争这个岛。</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游江,先向西进发,到了电视塔处掉头向西,到了俄方码头再次掉头回游船码头。前后及时四十多分钟,每位收费五十元,还是很超值的。</p><p class="ql-block">船一开起来,第一次景致就是高挂的俄罗斯双头鹰国旗。我方这边一直没有,这次来看到也在改造,要新建一座56米高的国旗杆。这也就是算对等吧,没有攀比的意思。不像韩朝分界的板门店,双方争着加高自己的国旗杆,都要压过对方一头,那是在比拼气势。</p> <p class="ql-block">俄方一侧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可见几栋十几层的楼房,间有一些俄式建筑。还可见一处大型的建筑工地,竖立了四五部塔吊。西侧远处有一座发电厂,从烟囱里冒出滚滚黄褐色烟雾,从早到晚不停歇,国内的发电厂也见过很多,但都是冒白烟的。西部还有一块场地周边竖立了很多高大的大型灯架,不知是运动场还是铁路货场。</p><p class="ql-block">中国这两座城市之间,以前没有公路和铁路相连,都是靠的渡船。前几年在黑河市和瑷珲镇之间的江面上修了一座公路大桥,但是由于俄方不积极,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开通。今年因为俄乌冲突的原因,俄方终于批准这座大桥启用了。</p> <p class="ql-block">几处典型的俄式建筑和纪念物。甚至还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白色碉堡。可以想见当年是何等的剑拔弩张。</p> <p class="ql-block">可见江岸上有不少俄罗斯人在行走,也有人在江边垂钓,年轻人或牵着狗或骑车休闲。我们船上的游客和岸上人们相互挥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西行段的尽头——高大的俄罗斯广播电视塔,发电厂就在其身后。</p> <p class="ql-block">由此游船调头,改为向东行。大家聚在船尾,欣赏落日美景。</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映红了半个天际。日出在俄罗斯一侧,日落在我国一方。在此处看,两岸在前方仿佛连成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忽然有两只海鸥飞进了画面,给落日美景添加了动感。</p> <p class="ql-block">我方一侧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江面上行驶的俄罗斯驳船。</p> <p class="ql-block">游船由西向东行驶,远处左侧是俄方的码头,右边是我方的江岸。。</p> <p class="ql-block">俄方一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又见三色国旗。</p> <p class="ql-block">正在俄方码头装货或者卸货的我方货船。</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俄方码头。</p> <p class="ql-block">游船在此再次掉头向西,返回出发码头。</p> <p class="ql-block">俄方的江上巡逻艇。可见披着炮衣的前后主副炮。整艘船无论是从造型还是涂装,都充满了俄罗斯暴力美学。</p> <p class="ql-block">再一次遇到那艘俄罗斯驳船,这回离得更近了,可以看见船上的船员。我们向他们大喊“哈拉少”,并挥手致意,他们也向我们挥手、微笑。</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海兰泡,如今的布拉维斯申科。</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我们望江兴叹,羡慕对方的高楼大厦和优越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在困难时期,有不少边民冒着生命危险,夏天游泳、冬天趴冰,偷渡到苏联那边去。</p><p class="ql-block">60年代末,双方更是剑拔弩张。甚至在珍宝岛战斗之后,我们这边对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疏散。</p><p class="ql-block">70年代是老死不相往来,80年代末才开始解冻两国关系。首先在另一个口岸绥芬河开展了边贸活动,两国关系逐渐升温。</p><p class="ql-block">如今,两国的形势发生了大反转,我们除了个别的军事工业领域,基本上全面碾压老毛子。倒退几十年,谁能够想象会有这般情景?!</p><p class="ql-block">俄乌冲突了之后,普京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救俄罗斯,他们必须与中国全面进行深度合作。</p><p class="ql-block">我国东北,除了辽宁之外,吉林和黑龙江都没有出海口,工业基础也比较老化,总体生产力过剩。而这正是俄罗斯所缺乏的,两国经济可以开展很好的互补。在绥芬河口岸,可以看到从俄罗斯驶来的满载木材、粮食、煤炭等的火车,在黑河还能见到从俄罗斯引来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及电力输电线路。</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如果进行远东大开发,我国东北地区正好变为桥头堡,可以借机振翅高飞。</p> <p class="ql-block">对日本,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待俄罗斯,我们也不能忘记这句话。好在在苏俄刚成立的时候,它的外交人民委员卡拉罕代表新政府发表过宣言:不承认之前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攫取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三个条约,愿意就此与当时的中国政府展开谈判。但是造化弄人,此事没有了结果。已经让李大钊等先驱看到了,作为曾经的列强的一员,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能够平等对待我们,变化巨大。</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大形势下,是要两国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历史的仇恨和耻辱,我们永世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列宁同志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