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宜昌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夷陵,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夷陵即是昭君的故乡,亦是屈原的故乡。葛洲坝和三峡大坝齐聚长江之上,今日,恩施诸君齐聚三峡大坝,一同参观国之重器——三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从隧洞桥梁中穿梭而过,走上专属三峡大坝的高速公路,一路上听着导游介绍夷陵的悠久历史,三峡大坝创造的世界壮举,我们对三峡大坝怀着憧憬和向往。阳光明媚的下午,夹杂着江风,到了集中地,扶着电梯,看着长江映入眼帘,除了激动,还有对三峡大坝的向往,越是靠近,激动的内心越是按奈不住的想去接近它。</p> <p class="ql-block">坛子岭,朴素的名字中透露着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为了三峡大坝付出的努力,高台周围的墙上镌刻着精美的雕刻,诉说着美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坛子岭下奇怪的巨石,它是从江底挖出来的具有8亿年历史的奇石,它身上规则中夹杂着凌乱的洞,那正是科学家研究它留下的洞。</p> <p class="ql-block">巨石的正前方是三峡大坝模型展览室,导游向游客讲述了三峡大坝的位置和作用。“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三峡坝区三峡大坝旅游区内,地处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三峡水库东端,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始建于1994年,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主要由挡水泄洪主坝体、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建筑组成,坝体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2309.47米,全长2335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三峡大坝可以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使长江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降低35%—37%。”</p> <p class="ql-block">沿山而下,185园区映入眼帘,“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这几句诗脱口而出。观赏高峡出平湖景观,远眺三峡库区第一代移民县城——秭归茅坪,瞬间新时代三峡精神涌入心头,修筑大坝的科学精神,建设者们的工匠精神,一代移民的爱国爱民精神,先驱者们的奉献精神,以及所有科学家砥砺创新,敢于科学设计和建设的精神,深深地震撼所有人。走进185平台,探索五级船闸的科学性,创新性,颠覆性,先进性,这些精神足以让所有的参观者如久旱遇甘露,让江风轻轻拂面,让心慢慢安静,看江水奔腾,听浪涛拍岸。三峡大坝就像一条巨龙卧在长江上,凝结了华夏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截流纪念园,三峡大坝的最后一站,门后直立的两颗百年古树,仿佛在诉说三峡大坝的历史与艰辛。园内映入眼帘的是水泥制成的正四面体截流石,硕大的个头,在拦江、断流、筑坝的过程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黄色的战衣,黑色的轮胎,高大威猛的个头,他们正是运送拦江筑坝的截流石运输车和铲车,他们是三峡大坝修建的功臣之一。</p> <p class="ql-block">行路越远,越能感受到三峡大坝凝聚了所有中国人的智慧,是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是中国人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一个关键点。览三峡大坝之全貌,叹前辈创新立业之艰难。</p> <p class="ql-block">作者:恩施国培第二小组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 吕家宇 杨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