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半颗糖

城南旧事

<p class="ql-block">  网上看到一个高赞的帖子,问:家里太穷是种什么感觉?</p><p class="ql-block"> 有位网友答道:“我妈在深圳当环卫工人,我暑假过去住,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说带我去吃肯德基担心钱不够,怀里揣着一千块钱去的。”</p><p class="ql-block"> 一阵心酸,就想起了四十年前,五个穷孩子带着七毛钱走在老家那条深沟里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兜里那张蓝色的小票子,五毛钱票面上的纺织工人们朝气蓬勃,工厂车间里热火朝天。妹妹手里攥着一张菜绿色的“贰角”毛票,那颜色绿得就像赤脚医生药箱里那个装着“四环素”的塑料瓶盖。</p><p class="ql-block"> 大我两岁的发小带着他的两个妹妹和我们兄妹俩,五个孩子去十几里山路外的“商店”,赶一次心心念念的“大集”。</p><p class="ql-block"> 发小非说那是一条捷径,比起石子路的大道要少走好几里路。沟沟岔岔、阴森森的沟底,爬沟过坎的我们迷路了。妹妹“哇”地一声就哭了,拽着我的后襟子说:“天黑了妈寻不着咱们咋办?”</p><p class="ql-block"> 妹妹有着一个女孩子与生俱来的善良天性,身陷困境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由己及人地担心着母亲的感受,这是我们做儿子的自愧不如的地方。直到今天,妹妹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仍然在很多时候体现着我们兄弟俩无可替代的贴心和细致,比如父母的生日、网购衣服鞋子的尺寸码号、季节变换时的穿衣提示……</p><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找到了那条出沟的坡道,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大地方”。五毛钱被小卖铺的白发老头用二两葵花籽破开了,他那带着铁盘子的老式杆称,用一个称杆上扬的姿态,宣告着我“高昂”消费的物超所值。当那些葵花籽带着悦耳的声音从称盘子里一颗不剩地滑落进我的口袋时,我甚至觉得连最后一起滑落的那点尘土都不多余。妹妹用一毛钱换来一把色彩缤纷的水果糖,十颗。揣在她的花布衫口袋里,手紧紧捂着,脸上满满的开心,像个快乐的小公主。</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看身后一起来的发小,兄妹三人站得远远的,似乎连走到柜台前的勇气都没有。我真后悔当初那句:“你们买啥呢?”多年以后我仍然清晰记得他们的一脸窘迫和羞怯的声音:“我们没钱”。</p><p class="ql-block"> 这个真实的情节在今天看来近乎煽情杜撰,但这就是我们那群七零后四十年前贫穷、辛酸又充满着简单和快乐的童年,简单到步行十几里的山路而不带一分钱、只是为了见一见心目中那个“大地方”和“商店”的样子,就能高兴得头一天晚上连觉都睡不着。</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分给他们每人一小把葵花籽,妹妹分享给我们每人一颗糖,前提是糖纸儿归她。剩下的糖和葵花籽,都给爸妈和弟弟留着。回家吃完晚饭后,煤油灯下,妈妈把两颗糖咬成了四半,我和妹妹、她和爸爸一人半颗糖。弟弟最小,剩下三颗糖都归他。嘴里含了一颗,两个小手里各捏着一颗,在炕上乐得手舞足蹈。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过节一样。</p><p class="ql-block"> 那糖真甜啊,在我心里就甜了这么多年。</p><p class="ql-block"> 那天回家路上的晚霞真美,美得多年以后让我一想起来就想落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