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札记

范德民

<p class="ql-block">  我在洛S矶小住已月余,朋友对高尓夫球"发烧友"式的爱好,让我也直接"中招"了三次,都是凌晨4点起床,洗漱吃饭,开车接友。好在周边有许多球场,都在一小时的车程范围,上高速两侧万家灯火,下终点山涧月黑风清,晨曦中的会所早已灯火通明,停车场也有车灯闪烁,紧赶慢赶的朋友只有一次成为当天开球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办完预约手续,朋友像四年前那样与我同车,原本与其拼车的球伴今天被放单,成了前导车,我俩紧随其后。这是有球场专用标记的四轮电动车,除"果领"不可登临外,可全方位替代"球童"和步行,前排坐2人,后排载球包,上下坡灵活平稳。我们跨过入口小桥来到三叉路口,喝着咖啡,聊着闲话,悠哉悠哉,静待出发。</p> <p class="ql-block">  我很想见见比我们更早到球场的是谁,朋友指着路边草地上正在推杆的几个亚裔年青人,同时告诉我不愿意排在韩国人的后面打球,理由是碰到上点岁数打球动作常常肆意拖沓,还经常聚众在果领上评论摆布,让跟在后面的为等待而无所适从。好在今天的韩国人比较年轻,他说可能会更通情达理,我相信我们也是从年青走来,应该如此。</p> <p class="ql-block">  太阳渐渐升起,球场展露端倪,风光旖旎,碧澄天地。当管理者挥手示意,我看着这些韩国人早就迫不及待,挥杆击球,动作麻利,配合熟练,应该是经常在一起打球的缘由。据我这三次观察,韩国打球人多,年龄和水平差次不齐,当人多势众时,可能会造次。毕竟最后一次我亲眼目睹朋友与一对韩国夫妇分在同组,四人互尊互让,过程相聚甚欢。</p> <p class="ql-block">  朋友的球伴身材健硕,性格爽朗,四年前来洛S矶曾看其打过球,也算故旧。知其18岁就来美国移民,"迷"上这项运动也有二十多年,目前还在"中远国际"上班,打早球也是为了不影响工作,球技在我朋友之上。因为与我同是上海老乡,多了些共同话题,他还有母亲和妹妹居住的上海老家离我目前住的江苏路仅隔半条马路。</p> <p class="ql-block">  我的朋友在国内时曾打过球,到美国后才真正喜欢上高尔夫运动,算算也有二十多年过往了。四年不见,他的球伴直言朋友的球技"进步神速",我亲眼所见这三次打球,二次八十多杆,过九十杆只占三分之一,看来亦师亦友的球伴"居功至伟"。由于球伴的英语是"童子功",熟悉套路,对周边百公里范围球场的"贷比三家"信手拈来。</p> <p class="ql-block">  M国有2万多个高尔夫球场,约占世界的半数,仅加州就有近2千个,凑上能名列前三的佛州和亚州,估计占了4成,球市的经济规模很大。若按每个球场平均占地3~4000亩计,那在北美大陆上真是"星罗棋布"般存在。我看到的球场就是人工绿州,不仅有大片绿地和草坪,还有点缀其间的水面和灌木树林,周围有着绵延不绝的别墅社区,当然更远处仍是"荒山秃岭"。</p> <p class="ql-block">  我在澳洲也见过不少专业球场,与这次所见大同小异,都有18洞规模,为数不少还有27或36洞。在朋友家附近有政府球场,居然可跨多个街区,那寸金之地是为老人和孩童服务居多,学生票价格低廉,自背球包。球场根据地形地貌规划设计,基本以会所建筑为中心,打完1到9个洞回到原点,再打10到18个洞,依此类推,把控节奏,程序推进,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  9洞按每洞3、4、5杆设计,一般合计为72杆,个别也有1~2杆上下。每洞的开球场地摆放着蓝、白、黄、红四种颜色的石头,俗称"T",与果嶺的距离分别在500多米到300米之间,以适应体力不同的成年、老人或孩子和妇女挥杆击球。打平杆为"Pa",少一杆为"小鸟",少二杆为"老鹰",俗称"抓",最后以最少的累计击杆次数论输赢。</p> <p class="ql-block">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苏格兰,距今己有500多年演变的历史,成为了具有特殊魅力的运动项目,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陶治情操,修身养性,交流技巧,被誉为"绅士运动",朋友告诉我,在M国最不讲究穿戴的夏季,因为同来者中有圆领衫而不让其下场。在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尔夫传统赛事中,除英国拥有一项外,其余均为M国所主办。</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高尔夫运动也是"改开"的产物,记得当年公司投资的青草湖度假村也设计了练习场,搞了个迷你版的6洞球场,当然只能推杆练习。当时为推销高尔夫用品的台商让教练住在度假村里,还专门送了一个球包,让我也曾痴迷了一阵,只是好景不长,最后连球具也送人了。目前国内符合标准的球场不足400个,与M国的平民化相反,成了名符其实的"富豪运动"。</p> <p class="ql-block">  四年不见,朋友的球技确实长进不少,转体自然,挥杆自如,在球道上大距离的失控不见了,对力度的把控也显得更游刃有余,但他的球伴仍不时在纠正其挥杆的方向定位,以提高球在飞行时的抛物线,达到增加距离的目的。我看他们在果岭上对坡度、方向等细节分析研判,提高了推杆的精准点,看来这项略带粗犷的运动也包含着细腻的技术成分。</p> <p class="ql-block">  洛S矶是沙漠地质,长年缺水,每到夏季还会对居民用水限制,因此高尔夫球场每天维持草木茂盛的成本很高。球场上的小动物不少,野免和松鼠屡见不鲜,个头高大的鹿还成双结对在球道上啃食,甚至霸占果领晒太阳。我去的第二家球场有几十株高大加州橡树,巨型的百年树冦郁郁葱葱,成为了特有景观。朋友告诫我去树丛找球,要学会"打草惊蛇",以免麻烦。</p> <p class="ql-block">  球场植被的养护是年复一年的苦力活,基本雇佣南美移民,被称为"老墨"的勤劳,与黒人的懒惰成鲜明对照。我在等候出发的微明晨曦里,闪烁着灯光的养护车辆都有"老墨"的身影,正在高低起伏的球道上辛苦作业,今年是少有的不限水的夏天,不仅各种池塘和沟壑有了涟漪,连早晨的球道都被浇的湿漉漉,脚踩重点能溅出水珠来,让草皮更显青翠欲滴。</p> <p class="ql-block">  球场周边别墅隐匿在高大的植被中,面积超大,院落宽敞,我走近看许多人家都有泳池,推窗的视线就是蓝天白云和草甸绿茵,让人心旷神怡。由球场开发者推出的房地产,售价适中,急功近利,确保主体建设同时产生巨大利益。反正老外们不在乎远近,只在乎环境,一周去一次超市补充食物,天天可以面对风景这边独好,生活安逸绝少烦恼。</p> <p class="ql-block">  会所装饰典雅,既是接待场所,也是球具和球衣的商店。我在"老鹰"的会所里,见到出售球衣上印有专用标记,连球包球杆上也有会所"Loog",这是需要企业实力的。当天的午饭也在此享用,朋友说是球场不多见的美味西餐。我这几次的观摩打球,也花了朋友上百美元。饭间听到一个让这家会所多少有点尴尬的事,用金属制作的"老鹰"标志,在会所门前的夜半寂静中不翼而飞,如今只能用一个木雕替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