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民国旧书,识民国名人(未名文学)

求是,潘坤球

<p class="ql-block">收藏的民国旧书中,一套三本《中山全书》的封面题字挺吸人眼球。空闲喜欢写点毛笔字,一般书的题字我都会多留意。颜楷“中山全书”几个字饱满温厚,味浓神藏,再看旁边四个繁体“谭延闿题”,更引起我的兴趣。印象中,谭延闿是民国初期的大人物,有颜体帖《枯树赋》,只我不喜写楷书,故而未买。很好奇谭延闿的逸闻趣事,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不禁对其肃然起敬!故辑几则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谭延闿其人</p><p class="ql-block">谭延闿的字,颜体最出众:点如坠石,钩如屈金,戈如发弩,且竖多用悬针。谭延闿与于右任,吴稚晖,胡汉民并列“民国四大书法家”,并居四大书家之首,有“近代颜书大家”称号!</p><p class="ql-block">谭延闿是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会元(即会试第一名),由于在他之前,湖南已二百六十年没出过会元,故其名声和影响力甚至盖过那一年的状元刘春霖。</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谭延闿中进士后,先后任长沙师范学堂监督和湖南教育会长。宣统元年,任湖南省咨议局议长。他积极推动保路运动、立宪运动,俨然又成为清廷的对立派。</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在湖南取得胜利后,他被抬上了“湘督”宝座,一九一六和一九二零又连续两次出任这一职位。谭延闿一生最英明的一步棋,就是在陈炯明叛变时,他义无反顾的支持孙中山,这让他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得以在宁汉合流以后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并在死后也哀荣备极,以国葬之仪长眠于中山陵侧的灵谷寺,蒋介石也亲往送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谭趣事</p><p class="ql-block">谭嗣同大家都很熟悉,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留有著名狱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意思的是,处同时代的两位谭姓官家公子哥,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交集。只因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做过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等、陈三立的父亲陈宝箴做过湖南巡抚,于是这三位公子哥被时下人合称为“湖湘三公子”。</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谭延闿参加殿试。谭延闿卷子不仅文章出色,且书法也添光彩。阅卷的慈禧太后看罢喜得两眼放光,提笔就要圈定这名状元郎。就在此时,慈禧习惯性地瞟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不用看完全名,就一个“谭”字,已经让慈禧心生不悦。继而又看到了谭延闿的籍贯,竟然也是湖南,她越想越来气,由不得她不去联想到几年前被斩首的谭嗣同。慈禧恼怒之下,恶念顿生,信手将谭延闿的卷子成绩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随即另点了文章与书法同样精彩,且名字亦有寓意的刘春霖为该科状元。</p><p class="ql-block">不过惜哉之余,想到湖南于清朝两百多年历史中,出过状元、榜眼、探花,就差一名会元。而谭延闿作为该年的会元,填补了这项空白,他因此也誉满三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房丫头</p><p class="ql-block">查阅资料,都一样表述谭延闿属“庶出”,就是妾室所生。殊不知谭延闿的母亲李氏原是一名“通房丫头”,就因她生了儿子谭延闿,才得以升位至妾。</p><p class="ql-block">所谓通房丫头,是指封建婚姻中,随正室陪嫁过来的丫头。“通房”就是说丫头因为要随时随地服侍主人,所以睡觉的地方与主人的卧房是相通的。当主子二人行周公之礼时,通房丫头是可以贴身伺候的。并在女主人怀孕或者月事或者生病期间,如果男主有需求,通房丫头是可以代行房事的。不公平的是通房丫头与男主虽然有男欢女爱的交合,但在平常日子里,通房丫头仍然属下人,照样每天干粗活,照样每天被其她妻妾随意呼唤,甚至打骂,没有一丝尊严可言。</p><p class="ql-block">直到一八八零年一月二十五日,通房丫头生下谭延闿后,李姓丫头的称呼才被改李氏。</p><p class="ql-block">谭老爷很迷信,他曾在梦中得知李丫头生的这个儿子,是晚清名臣何文安投胎转世的,于是给儿子起了个大气之名:谭延闿。从此谭老爷子对谭延闿更加呵护,在教育读书方面也特别投入。</p><p class="ql-block">谭延闿不负众望,本身就是天资聪慧。一岁启蒙,三岁入学,六岁就能吟诗作对。</p><p class="ql-block">由于母亲出生卑微,谭延闿很小就觉出家庭内里的不平等。当谭延闿长到能够理解和正视这些家规时,他的母亲便将一切合盘托出。谭延闿了解到母亲的苦难身世,发誓一定要用心读书,来弥补母亲的内心痛楚和屈辱。</p><p class="ql-block">皇天不负有心人,谭延闿一生傲笑官场,特别是在民国初期,他一直是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的母亲也因为有了这样本领非凡的儿子,而荣耀下半辈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卧棺送母</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岁那年,谭延闿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打破了湖南于清朝两百多年没有出会元的记录。那天,谭延闿的母亲李氏跟平时一样,站在饭桌旁边,为一群姨太太小心翼翼地添加饭菜。谭老爷子此时难以抑制满心喜悦,轻轻敲了敲桌子,以少有的温和口气对李氏说:你呀就坐下吃饭吧。</p><p class="ql-block">随后,谭老爷子威严环视一下周围的家人:延闿为谭家光宗耀祖啦,李氏功绩大家有目共睹。她以后吃饭就同众姨太们一起在正堂,谁都不能再使唤她,更不能为难她!</p><p class="ql-block">李氏听罢,正在盛饭的手禁不住颤抖起来,泪水在眼眶打转。她别过头,任眼泪流淌,通房丫头的命运终于因为儿子的出息,而得以彻底改变!</p><p class="ql-block">谭延闿于清末,中进士点翰林,两次出任湖南都督。不管他官做多大,公务多忙,都时刻挂念孝顺母亲。他深知母亲作为一个通房丫头,一生遭遇太多屈辱。故此,谭延闿一生坚决反对一夫多妻制,即便他后来贵为国民政府主席、政务部长等高位要职,他仍坚持只娶一位妻子。</p><p class="ql-block">一九一六年,谭延闿母亲病逝。他以湖南都督的显赫身份,为母风光大办。然而让谭延闿意想不到的是去,封建制度家族礼法又一次要践踏其母亲的尊严。当谭延闿众兄弟领着抬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向祠堂大门时,却被家族长辈带人给拦住了。族长厉声呵斥谭延闿众兄弟,说族里昨天就叮嘱过了,李氏在谭家是妾身,妾室是没资格走祠堂大门口的。要走也只能从侧门。</p><p class="ql-block">谭延闿大怒,妾身怎么啦?过去你们就是以这个借口欺负我母亲的,现在她已经作古,你们还想以此让她死了都不得痛快。现在都是民国社会了,不论生死,人人都应该平等对待!</p><p class="ql-block">家族长辈岂愿罢休,依然豪横阻拦。后又苦口婆心规劝谭延闿,祖辈礼法,人人都得遵守,坏了规矩,后患无穷。</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谭延闿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一怒之下,他仰卧在母亲的棺材上,并大声喊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p><p class="ql-block">谭延闿这一突然举动,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以家族规矩,谭延闿是正宗的谭家子孙,且身份显赫。他死了,当然有资格从祠堂大门口走的。此时,那些拦路的人顿时鸦雀无声,只好乖乖从祠堂大门口让开路。</p><p class="ql-block">于是,谭延闿与其母亲的灵柩一块,既惊世骇俗,而又正大光明从谭家祠堂大门抬出去了。随即,鼓乐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9,14日草于浙江义乌佛堂镇清韵里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