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马帮每年两次自驾远行是传统项目。</p><p class="ql-block">今年上半年的自驾游安排在疫情缓解后的2月13日出发,前往湖南岳阳、凤凰、高椅山、韶山,贵州万峰林,云南罗平、弥勒,广西乐业、凌云、百色、德天瀑布、南宁,广东广州、韶关,江西共青城等等景区,总行程9800公里,25天。</p><p class="ql-block">下半年的自驾游安排在今天早上6点58分出发,主要行程为从新疆喀纳斯景区内的G219零公里起点出发沿国境线往伊犁、昭苏、穿南独库公路至库车、阿克苏、喀什至叶城,再从叶城疆藏线的零公里处出发经三十里营房进阿里,欣赏班公湖美景,拜谒神山冈仁波齐和神湖玛旁雍措等一系列神山神湖,去墨脱亚东,由丙察察往云南的腾冲、西双版纳等,因今年上半年已走过G219的广西段,故此行到西双版纳后便返回南京,全程17000公里左右,用时45天。</p><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到达河南周口G36服务区后,我算算到洛阳附近的滦川老君山时间比较早,就临时安排了一个景点——周口市淮阳区的伏羲陵墓(太昊陵庙)。我知道淮阳拥有长达6500年的悠久历史,古称陈、陈州,是女娲造人之处,太昊建都之地,孔子讲学之乡。其中“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陵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人文古迹。于是,大家告别周口服务区立即驱车前往淮阳。</p><p class="ql-block">伏羲陵墓(太昊陵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是为纪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太昊陵始建于春秋,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历代帝王曾52次御祭,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太昊陵坐落在美丽的龙湖畔,整组建筑呈中轴对称分布,红墙褐瓦,主要建筑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在一片蓊郁碧绿的树木中格外显眼,肃穆庄严的同时给人华贵之感。</p><p class="ql-block">太昊陵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几十座中式古典建筑贯穿在中轴线上,有三殿、两楼、十六门。据说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也称“十门相照”。其规模宏大,占地面积875亩(有说为200000平方米),南北长750米,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陵墓、蓍草园。太昊陵庙以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p><p class="ql-block">陵庙建筑群留给我印象深刻之处有三:一乃明代建筑保护较好,规模宏大,伏羲文化突出,很有收获。二乃绿化富有特色,特别是四棵松柏树聚集修剪成一座标准的亭子,其想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维护之完好,令人赞叹。三乃河南百姓对伏羲文化之推崇,对中华文化之尊重和传承,令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午朝门是太昊陵庙的第一道大门,依宫殿式建筑规制所建,是太昊陵庙的正门。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3间,红门金钉,中门9排9路,两侧7排9路,属帝王规制。门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古代,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钦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间这道门,平时文官走东天门,武官走西天门,俗称“文东武西”。</p> <p class="ql-block">由4棵松柏树修剪成的凉亭,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道仪门高两丈四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一丈六尺,六架椽,三门砖券,清水大脊,龙形正吻,垂脊有兽,兽前饰鱼和海马,兽后饰天马和龙。灰筒瓦覆顶,龙纹勾头,凤纹滴水。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道仪门两边有“望斗牛挟飞仙以遨游,御清风抱明月而长终”的楹联,集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右边“开天立极”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左边“真道道真”匾额为中国现代书法家、诗人沈尹默题写,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读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p> <p class="ql-block">这树有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穿过道仪门,沿主神道北行36丈,有座高台建筑即为先天门。先天门根据伏羲创制的八卦命名。匾额上两字“滥觞”,意指江河源头水量小得只能浮起一只微小的酒杯,用在这里引申为文化源头的意思。先天门属门洞式高台建筑,明朝所建,原只可望而无梯可登。20世纪70年代,为了方便游客登临,两边加砌了楼梯,可上登至阁顶。</p> <p class="ql-block">穿过先天门,沿主神道北行25丈,即为太极门。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混沌的时期,宇宙万物由此创始,是派生万物的本源,故太极门处在太昊陵的中心位置。太极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东边是仰观门,西边是俯察门,取自《易经》“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象征太昊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变化规律。“日精、月华”匾额为书法家李中华题写,歌颂伏羲创始八卦的时候,吸收天地灵气,博采日月精华。中间的楹联“庶绩熙照九野,群生茂泽千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女士题写,歌颂伏羲的功绩像阳光一样普照九州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世世代代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太昊陵内等级较高的殿宇,殿前连接直壁式月台,台面墁青砖,周有压条石,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地。东西南均有垂带式踏跺,砖砌象眼。它与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太极门形成古老的四合院格局。1998年在殿台周围安置青石栏杆。统天殿两侧为东、西廊房,廊房北端各有一门,东曰两仪门,两仪指阴阳。统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部用帝王象征的黄色琉璃瓦覆顶,龙凤大脊,脊上装饰考究,中间突出的是三节彩釉陶楼,上有“天下一统”4字,下书“太昊伏羲殿”,左右的28个小人,象征28星宿,代表天。殿四挑角上的骑马彩陶是历史上选出来的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p> <p class="ql-block">北距统天殿10丈许,即为显仁殿,俗称“二殿”。《易·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意思是以仁爱的面貌显现,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故曰显仁殿[12]。显仁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里面供奉的是女娲像。</p> <p class="ql-block">太始门又称寝殿,于显仁殿相距7米,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下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同时因为上面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碑一通,也就是明正得八年(1513年),所以又成为“御碑亭”,是太昊陵庙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较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的字样。原来距陵墓较近,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皇帝派钦差大臣吴疏山视察陈州时下令改建。太始门上筑的就时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此垒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太始门后,太昊陵墓前有八卦坛,距太始门后墙5.22米。2004年9月将原砖砌改为青石雕砌。须弥座式样等边八角形,边长1.8米,坛高0.6米,坛上正中为太极图,原有铁铸龙马负图,周为先天八卦图。</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疙瘩</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1000多年树龄的柏包檀树。</p> <p class="ql-block">河南百姓在陵墓旁讲道。</p> <p class="ql-block">蓍草园位于太昊陵墓的后面。传说人祖伏羲就是用这种草的杆,结合白龟龟背纹理“揲蓍画卦”,所以被称为“神草”[17]。蓍草为菊科多年生之草本,稀有植物,茎圆象天,德圆而神。</p> <p class="ql-block">太昊陵墓方座边长182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也是中国唯一的上圆下方形制的陵墓。明代以前的陵墓都是方形的,经朱元璋才改为圆形,唯独伏羲陵下面仍保持方形,一是反映了朱元璋对人祖伏羲的尊崇;二是要体现出人祖的至高无上;三是代表天圆地方,是人祖一画开天,分出天地四方的。陵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p> <p class="ql-block">岳飞祠</p> <p class="ql-block">用松柏树长出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没听懂她在唱什么。问她唱的是什么?她笑着说,我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G36尧山境内巨佛像。</p> <p class="ql-block">尧山大佛名为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乡上汤村佛泉寺,是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它由莆田兴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副会长林胜标大师于1997年设计制作。大佛总高208米,身高108米,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p> <p class="ql-block">转进G36尧山东服务区拍摄到的中原大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下午6点到达滦川老君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