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印象一大山学子

徐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小县城在乌蒙大山的深处,县城顺山势呈东西走向,长不过五六华里,最窄处只有几百米,有被称作前河与后河的两条小河溪分别从两边的大山隙里流出,千回百转,在城东汇集后流向更远的山际。县城的文人们写史戏称这里也起源了两河文化,倒也符合事实,这里发现了古夜郎国的国都遗址,这里有延续了几千年的苗彝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县城读书阅览有三个去处,县新华书店,由民盟中央扶贫对口援建的同心书屋,县党校图书馆也挂着县图书馆招牌。这里图书馆都很清静,少见来阅读和寻查资料的人,管理阿姨一整天守着我一个坐客是常有的,从书架上抽出的书常见霉迹斑斑。寂静的环境倒是我这个爱写作的人十分中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了大学假期, 一群在外读书的学子们归来,为图书馆徒增了人气,在这个文化与教育基础相对比较滞后的小县,他们是一个清新与阳光的群体。这里出去的学子大多学历不高。没有声名显赫的名校,都是二本三本或者专科,他们无法引以为豪,更不敢养尊处优,已经迈出大山的脚步只能稳重踏实。考研.考公.考编,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假期里争分夺秒。我是带着尊敬的心情去了解他们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与我邻座已经好些天了。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5点,他几乎全埋在他的资料里,几乎不动,但每察觉到我起身去续水或做别的什么事,他总是迅速起身挪椅方便我通过,脸上挂着亲和的微笑。良好的个人修为细节,让我对他产生了好感与注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伙子姓施,就读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应用专业,今年大四了,因家在偏远的山里。为考研复习,假期里他来县城租了一间小屋,每天自己做一次饭,分二顿吃。我知道从这个西南山区小县到他就读的城市有3500多公里,我俩的话题也从这里开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说当初填志愿他没有经验,录取通知来了才感觉到要去读书的大学是这么遥远,没有办法,只能启程。可是飞机票高铁票对这个农家孩子来说太过于奢侈,他说大学三年的每个假期,他都在寻找着最佳的往返路线。为的是找到最合适他条件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长途汽车与绿皮火车。即使这样,单程也需花费七八百元,路上还要折腾三四天,“真的好麻烦。”他是笑着对我说这句话的,但笑里满是无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施的家乡在县城西北面的大山里,罗州镇,海子村。百度里是这样描述的。罗州镇最高海拔2570米。山高坡度,地形破碎。我对海子村很有印象,由国家扶贫援建的两个邻村村委会楼紧挨在一起。原因是只有那里才有不大的平地可建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施的家里只有几亩坡地。包谷土豆是这里山民的主食。贫瘠的山地无法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全部开支。每年1.2万元的国家贫困助学贷款,就是他大学4年的经济支柱。小施告诉我,2020年,原打算在报名前去县城工地打两个月零工,可以攒够路费,但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揣着全家紧凑的不多的钱,一路 辗转才到了学校。三年疫情,大学封了校门,想勤工俭学都无法实施,唯一只能去学校餐厅找钟点工打。每天要早起,下课要紧赶,洗菜刷盆打饭有啥干啥,每月可挣七八百元。就这活也不一定抢得到的, 小施说着这些,脸上仍挂着笑容。我俩像家人一样细算着他的开支。学费伙食费住宿费路费,他每年只能有2万元左右来支撑他全部的学习生活开支。我有与小施同龄的女儿在读,2万元只是她大学每年的伙食开支啊。我不敢细问小施每天吃什么,怎么用?贫困学子的故事听得很多了。眼前的小施很开朗, 他说,“叔,我过得很好,走出去了,看到了太多没见过的东西,挺值的。”他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阳光。我感到这阳光也灼痛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施今年考研的目标是东部沿海的一所电子科技大学。他告诉我说这不是很强的学校,但招研名额多,以他二本的学历考它希望大一些。如果,他说如果今年没考上,明年他会继续,目标是本专业最牛的大学,凭着他还有一年多的复习时间。说到这里,小施目光坚定,信心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考上研以后的经济开支怎么办?这始终是我关心的话题。他告诉我,国家对贫困研究生每年可申请1.4万元的助学贷款,而且大学四年后的助学贷款付息也可延迟至研究生毕业。真为他庆幸能遇到这么好的国家政策。更相信生活的压力能激发成他的动力,学业如愿,最终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心里喜欢这有志的年轻学子,邀请他一起去吃个自助火锅,同时多聊聊,他愉快的答应了。我注意到,在众多的免费果汁饮料里。他只选择了矿泉水,而且分两次去拿,没有浪费。问其缘由。他说他还没到享受这些的时候,别喝馋了嘴,以后自己有能力了,补得回来,还会去喝酒,享受该享受的。这么有自律的年轻人如今真不多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餐间,小施兴奋的对我说。“叔我是学理工的,文科不咋地,今年要是考出去了,我就成了大山的叛逆者,但我会成为大海的侵略者,对不对?”多好且有雄心的哲理比喻,理工男孩根本不缺乏文气。这个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学子,眼光一旦经历了外面的世界,就再没有想收回来,他从骨子里想从他这里开始,改变世代贫困的基因,他憧憬着下一步的学习,今后的工作,未来的家庭、孩子……这个大山的学子,背负着山一样沉重的生活压力,坚毅前行,那大山般坚强的品格,与生俱来,不会失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24日,全国研究生统考日,我关注着并为他祈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9.13于赫章党校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源自网络</span></p>